培养初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学生具备高效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学习,从而提高知识教学的效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初中化学知识教学?从引导探究、创新问题、开放问题与可变问题四种运用提问教学的方式入手,阐述了在初中化学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103-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朱玉林(1979.11-),男,江苏省苏州人,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教师想要在初中化学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需要先根据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问题,以此应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教学知识,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并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创新教学问题,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还能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可以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下基础.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可变问题,以此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从而就能达到培养并发展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设问引导探究,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学生缺乏化学思维能力,就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也无法快速、正确的回答化学问题,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从而就会对化学教学形成抵触心理.教师需要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知识,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氢气和氧化铜加热后变化的知识时,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实验视频,并根据实验视频中的内容提问,以此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细节,并指点学生从细节探究实验,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在对实验进行探究中,深入理解实验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以此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再次播放实验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实验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总结出化学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如,教师在教学制取氧气知识时,就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2种不同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并让学生分别对实验方案进行介绍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认真地观看、记录与总结实验视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与总结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度理解与探究,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比较两种实验方案的方式总结教学知识,以此可以锻炼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能力.教师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二、创新教学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就可以创新思维的角度与方式,从而就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新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探究和解答问题,从而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就能创新初中化学知识教学.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时,就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用多种方式灭火的视频,如“隔绝空气接触、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视频后提问:“可以运用哪些方式灭火?视频中的方式为什么可以灭火?”并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讨论与探究过程,在发现学生无法找到切入角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燃烧条件入手探究,这样可以给予学生顺利探究的角度,并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二氧化硫时,就可以引出与二氧化硫有着共同点的氯气.教师可以问:“二氧化硫与氯气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二氧化硫与氯气进行实验,从而就能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的理解,并使学生牢记实验过程与实验成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后鼓励学生讲述实验内容与成果,并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探究二氧化硫与氯气的不同,这样就能创新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教师以此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出开放问题,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提升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方式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所运用的探究问题方式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制取氧气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制取氧气有什么作用?可以运用哪些实验仪器制取氧气?你能选择一种制取氧气的方式进行实验,并分析该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创新该实验方案吗?”这样就能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任务.在发现有的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完成开放任务的思路,这样可以激活并创新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结束实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所创新的实验方案,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创新实验方案的思路.又如,教师在教学燃烧与灭火知识时,就可以将学生组成4人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提出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这样就能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顺势开展小组设计竞赛,以此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并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创新设计与小组合作.在各小组完成实验创新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有效的化学实验方案的需求,以此设定创新实验方案竞赛的评判内容,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四、设计可变问题,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就无法有效地运用思维能力进行化学学习和解题.教师需要激活并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以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解答化学问题的效率,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与化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设计可变的教学问题,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二氧化硫与氯气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讲述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再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實验过程进行实验.在学生总结实验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调换实验顺序,并引导学生猜测调换实验顺序后的实验结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将学生的猜测记录下来,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以此验证实验的结果.教师可以对猜测正确的学生提出表扬或鼓励,并再次调换实验的顺序,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教师同样可以记录学生的猜测,并鼓励学生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调换实验顺序,并在实验后说明实验结果是否与猜测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多次实验进行总结,以此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记忆,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再如,教师在教学氢气和氧化铜的加热反应及变化时,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过程,并开设猜测实验结果的“赌局”,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并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教师以此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教师创新初中化学知识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就可以激发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探究化学知识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上述策略开展初中化学知识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同时可以提高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效率.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美娟.浅谈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J].新课程,2021,4(25):139.
  [2]王文琛.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1,4(14):213.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其他文献
患者男,19岁,云南省德宏州人,在云南省普洱当兵.因皮疹、咳嗽、咳痰、咳血2d余,加重伴烦躁、气促半天于2013年2月1日入院.入院2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前皮疹,高于皮面,有出血,皮疹之间夹杂有小水泡,伴咳嗽、咳少量泡沫痰,痰中带鲜血丝,未治疗.继而患者皮疹逐渐扩散至全身皮肤,咳嗽咳痰加重,痰量较前增多,咳血量增多.于次日上午到当地医院求诊(具体诊治不详)无好转,逐渐出现烦躁、呼吸急促.中途自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自主探究中寻找出符合自身学情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物理作为初中教育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教学策略,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探究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相似三角形的一题多解的点滴感悟,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仅仅满足于问题得到解决,而应鼓励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解题思路,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技能,并且在时间上不吝啬,激励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多动脑探究,做到一题多解.在此过程中老师的预案和学生的不同思路,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数学课堂甚是绚烂.  关键词:一
以前曾对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献血者的献血的负面影响做过研究。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尤其是伴有昏厥的反应,一直是献血安全研究的主要关注所在,但献血者手臂受伤、创伤以及非血管迷走神经的系统反应也已见报道,但都没有主动地向献血者征求意见,其结果是有限的和不全面的。本研究对1,000名献血者在献血3周后进行了采访,以确定发生了哪些全身反应和手臂伤害。
期刊
目的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临床结局.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符合改良Duke标准的28例IE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超声心动图、治疗及临床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0.9±17.4)岁,以男性为主(57.1%).28例患者均为自身瓣膜性IE,二尖瓣脱垂是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
摘 要:物理是将观察实验作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具体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物理科学的规律与方法,而且还能经过实验得到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科学世界观,从而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开展探究实验的意义与教学现状实施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品质;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
100多年前发现的人类血型,在整个20世纪,曾经有多种类型的命名方法。国际输血委员会(ISBT)在1980年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以建立一种基于遗传的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数字化命名。1990年,工作组发表了一份专论,描述了242个红细胞抗原的数字式命名。1995年,另一份罗列了254个抗原的专论发表,随后作了4次简要的更新。1995年报告后的9年内,已经鉴定了30个新的抗原,并产生6个新的系统,有必要对分类
期刊
钩虫病由钩口科线虫寄生于人体所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1].现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和住院部最近10年收治的27例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期刊
目的 分析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以及结合中药治疗的预后.方法 2013年4月5日至2013年4月19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H7N9禽流行性感冒患者1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例和重症组10例.在抗病毒、抗感染、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同时,轻症组予以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治疗,重症组予以清瘟败毒饮或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基线情况,评价预后,并探讨预后相关因素.正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鼠类是其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毒血症、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等,可造成多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生命,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2例恙虫病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