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标准像的诞生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标准照,人们举着的巨幅照片仍然是陕北时期头戴八角帽的图像。1950年1月,毛泽东和周恩来访问苏联,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活动,美国一家报纸发表报道的时候,同时刊登了斯大林和毛泽东头像,头戴八角帽的毛泽东主席与身着华丽元帅服的斯大林并列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当时,身为中央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发现这个问题,感到作为国家元首的毛主席标准照过于简单,与中国的形象不太吻合,当即向时任新闻总署署长的胡乔木建议,希望尽快为毛主席拍摄制作标准照片。这个建议最终上报到毛泽东那里,得到首肯后,新闻总署派出几名摄影师前往拍摄。由于灯光、拍摄时间等许多客观条件的局限,最终拍出的照片不太理想。于是,萨空了请来摄影局摄影处副处长陈正青,请他物色一名技术优秀的图片后期制作人员,在主席以前拍摄的照片中选择合适的图片加工制作第一幅标准照片,经过反复挑选比较,我被光荣地选中了。
  接到这个重要的任务后,我非常激动,马上投入工作,很快把一年多来摄影记者们拍摄的毛泽东活动照片全部找出来选择。最终,看上了1950年毛泽东和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部分代表合影的照片(左上图),我选取合影中毛泽东的头像部分,再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将周围的人物去掉,将背景处理完善,一张使用普通相机拍摄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照片,经过精心地修绘翻拍,终于成为毛泽东主席首幅标准照片,由新华社向全国正式公布,当年的印刷数量就达到2000万份,除中国外,还发行到40多个国家。

  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中央决定制作一幅反映毛泽东当年形象的正面标准照片。摄影记者为毛主席拍摄了一张清晰度和皮肤质感较好的照片,但是,由于存在一系列的摄影技术问题,画面的整体效果不太理想。最终领导还是决定让我来加工制作。我用反转显影、复制底片的方法,完成了第三幅标准照的制作工作。1960年至1966年天安门城楼悬挂的巨幅画像就是以此为摹本绘制的。1976年,天安门广场上百万人追悼毛主席大会上使用的大幅画像也是使用第三幅标准照片放大的。
  
  第四幅标准像的诞生
  

  1964年,中国人民对领袖的崇拜达到了一个新高潮,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第三幅标准像只露出一只耳朵,而且左眼珠偏上,有“偏听偏信”的感觉,因此,中央决定重新制作一幅露出双耳的标准照,选派摄影记者专程为毛泽东拍摄,但是图片的整体效果不理想,有关领导决定还是让我进行后期暗房加工制作。我运用新研制成功的“透正拷负”工艺,对影像进行了精细的修整,制作出层次丰富、质感强烈,形象庄严的标准照片。1998年元旦前夕,毛泽东女儿李讷见到我时热情地说:“第四幅标准像太好啦,老人家很喜欢,是老人家亲自圈定的”。第四幅标准照从1964年起一直沿用到现在。
  
  1950年毛泽东和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部分代表合影的照片
其他文献
新思潮与保守派的抗衡   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的克拉姆斯科依终日努力作画,在彼得堡,他节衣缩食,边工作边学习,他终于迎来了毕业季。1863年,学院按照惯例举办了毕业生作品竞赛大会,组委会很欣赏克拉姆斯科依,因为在同学中他最成熟、最刻苦。然而由于此次竞赛的命题内容过于脱离当时的俄国生活,克拉姆斯科依毅然放弃竞赛,而且还带领一大群毕业生愤然离开了学院。这件事在彼得堡引起了轰动。   19世纪60
编辑手记    1992年,梁达明获得了“中国十大青年摄影家”的称号,那时,他以“人像”发家;之后,他“改行”做过风光摄影师;再之后,就是最近这次见面,他给我们看了一组《一个残疾人的四十年》。当我们笑着说,梁达明又开始做纪实摄影了,他说:“好长时间了,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摄影家应该关注历史、记录历史,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对新闻的追踪。”    世上每一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拼命干着各自的事,身体健全的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  中国摄影家协会已走过了50个春秋。  半个世纪的历程,一代又一代人艰苦跋涉,打造着中国摄影的大厦;  半个世纪的历程,许许多多的摄影人,呕心沥血,辛勤创作,用他们的心血与才情,镌刻着中国摄影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在这一特别的历史性时刻,回首是为了前行,反思是为了飞跃。让我们共同在“经典回眸”、“影像·影响”、“与摄协同龄”几个篇章中,打开心灵,感受影像。  经典回眸 
冥冥之中与航天结缘  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年轻的时候学习的可不是航空航天,或者飞行设计类专业,他所学的甚至和这些专业根本就沾不上边。  1948年,时年19岁的孙家栋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来想学土木工程的他,鬼使神差,选择了汽车专业。就这样,毕业后想当一名桥梁工程师的梦想破灭了。尽管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专业,但是在哈工大,他的成绩也极其优秀。  常言说得好:机遇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195
80年代的前8年,我一直在学校食堂吃饭,最后2年则在单位食堂吃。那时食堂里的饭大致分成4个计量单位出售,2两起步,然后是3两、4两、半斤。女生或女同事打2两饭的居多;男生、男同事打3两、4两、半斤的都有。   那时大多数人都不富裕,吃饭都是以饭为主,吃菜只是为了配合着能吃下去饭。食堂的潲水缸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剩饭剩菜,量并不算很多,而且每天有人来收,拖到郊区喂猪,所以也不算糟蹋粮食。   随着快
防水袋是户外运动中常见的小装备, 通常是被户外爱好者用于衣物、电子产品、证件等的防水、防潮之用,通过自己几年的户外运动,却发现防水袋与摄影爱好者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通过下面的小例子,我们知道在一些特定地区摄影,防水袋可以起到保护摄影器材的作用。2006年8月,我们十几位朋友一同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穿越腾格里沙漠,进入沙漠的第二天,遇到一场不大的沙尘暴,大家注意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纷纷将设备
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富裕县长胜村的一对老夫妻,正在思考着怎样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他们就是自费兴建垦荒文化馆的72岁的王其环、李秀英夫妇。   老两口花费了10天时间,把一枚枚党徽别在横幅上。“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居中,左面是与字同样大小的镰刀斧头图案,右面是“1921”字样,下面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光灿灿的条幅悬挂在文化活动室,引来了乡邻观看。移民垦荒建新村,创新栽种本领  
今年的春节聚会在大弟家。说起来,参加聚会的人也不算少,但是缺少主厨,洗菜、切墩甚至面案都有人,就是没有一个全能的大廚。我这几年虽然比着电影里的画面和截图,照猫画虎地做了大量难吃与不太难吃的菜式,但凡举家欢庆且有客人的时候,家人们一致认为这不是我实验的场合。大弟、弟妹、小弟弟及我等机动人员在厨房里随机组合成临时小组,商量着做菜,那菜真是一个哈哈哈,仅能保证第一干净第二熟,第三就上菜了。   也不是
周末,我问一个朋友,在与家人喝茶,还是小区里散步?他什么也没说,只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书房,一片狼藉,垃圾桶被一盆开得正好的茉莉砸中,悲伤地躺倒在椅子旁边。于是喝剩的茶叶,干枯的橘子皮,揉乱的稿纸,湿漉漉的烟头,便散乱地堆在木质的地板上。朋友在微信里经常晾晒的那盆芬芳的茉莉,很不幸地被拦腰折断。两只遥遥相望的拖鞋,正一脸委屈地诉说着刚刚历经的一场夫妻大战。  我没有问朋友吵架的原因,只是安慰他说
鲁勇,现任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多年来,鲁勇带领团队完成技术革新100多项,研制各类试验台30多个,多项发明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技术空白。   鲁勇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车电焊工,母亲是一名列车乘务员。受父母影响,鲁勇自幼就对火车有着特殊的感情。   1982年,正在读高中的鲁勇向着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得知铁路招收学徒工,他果断报名并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次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