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题 自探自究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享誉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几年前,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按照“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再读课文,厘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突出课文重点;通读课文,品析作者写法。”的思路组织教学,结果发现:我花了很大力气,讲了许多;课堂上,却没有预想中的学习气氛,也没有达到预设的学习效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
  几年过去了,通过学习我渐渐明白:人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2010年4月,再次执教这篇课文时,我采用“抓住文题,紧扣文眼”的方法,循着“努力学习历史----认真整理史料----忍受耻辱写史----完成巨著《史记》”的叙事顺序,引导学生围绕课题的题眼(发愤)提出:“什么是发愤?”、“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的?”、“他是怎样发愤的?”、“发愤的结果如何?”等几个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指导小组探究时,我立足文本,但没有局限于课文本身,还适当引进了一些课外学习材料。
  随着校本研究的深入,我知道我们教学使用的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课文并非教学内容本身。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是朗读,不是精读,不只是为了掌握思想内容,也不是写作的附庸;而要突显其独当之任:建构阅读策略,经历阅读过程,提升阅读品质。我还知道,课文中的语言是一种生活语言,它的最大特点是“明白、易懂”。大多数课文的大部分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独立阅读理解的。对于这种平白易懂的教学内容,恐怕该用一种清晰简明的教学方法,无须总是领着学生反复咀嚼,也不需要过于繁复的精巧设计;而且,“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讨论……”
  今年,我第三次教学这篇课文。上课之前,我反复阅读这篇课文,仔细推敲《教学参考用书》中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我认为学生最想了解、也必须知道的应该是: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完成《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发愤所著的《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学生围绕课题、紧扣题眼“《史记》”提出三个问题后,我建议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查找资料的方法小组合作解决。
  在交流“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完成《史记》”时,同学们在充分阅读,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1.母亲河的熏陶: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成龙成才,成了少年司马迁的追求!
  2.英雄故事感染:历史上无数英雄们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心潮澎湃,英雄们的壮举让年少的司马迁振奋,英雄们活着是一个人,倒下是一座丰碑,这一切的一切让他心弛神往。
  3.家庭教育的影响:父亲司马谈专门掌管修史,立志编写一部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余年间的历史。受父亲影响,司马迁从小就喜欢历史。
  4.践行自己的承诺: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史料和资料。
  5.拥有高尚的人生信条: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6.科学的整合学习方法:努力读书、四处游历、研读历史、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搜集的资料。
  在讨论“什么是发愤”时,我没有满足于学生从词典或课外资料中查到的“决心努力”、“振作起来努力去做”等书面解释,而是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先说说“司马迁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的”(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司马迁“发愤”的具体句子?(司马迁放弃血溅墙头的念头,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最后,指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句子,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至于“司马迁怎样发愤”,课文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三次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我觉得叶圣陶老人说得非常精辟:“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学习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什么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施方法来。”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小学语文课类型比较丰富,不同类型的课担负的教学任务各有侧重;我们教师要能根据文本的特性、学生的学情,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书不读熟不开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标出疑难字句,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主动寻求文中疑问的好习惯。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从平常的词句中发现不寻常的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而且,学生自己读出了问题,“应该引导儿童自己去推论”(斯宾塞语),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汇报交流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机智迅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与本课目标无关;哪些可以课外解决;哪些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并且选择有效的问题,采取“促问”的办法,使这个“问题”成为学生再阅读、再实践的“诱因”。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将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在积极思维中,将具体形象转化为真切感受;在自由对话中,将真切感受转换成个性语言。在有效的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分享思想、经验与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美好境界,真正实现“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语)。
  
  (江苏省洪泽县朱坝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学英语,必须从“听”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段,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本文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倾听表象,提出了三帖良方。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习惯 倾听 培养    PEP Book2 Unit3 How many? PartA Let’s talk是一节对话课,教学重点是: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
期刊
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
期刊
摘要:语文就其学科本身特点就有内在魅力,语文教师凭借教材的特点与自己的文学修养、渊博知识及高潮的教学艺术,将生动有味的语文教学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的遨游。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修养;教学艺术    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期刊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
期刊
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良好地发展。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悄然发生转变:注重三维目标落实,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情景创设。但在欣喜之余我们发现,课堂教学还存在问题与困惑,需要去关注,思考和解决。  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并经常探讨的问题:   (1)高、初中地理知识衔接的矛盾  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
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自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置近三十年以来,在内容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应该说这五方面内容基本上体现了受教育者个体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些关乎个人存在、意义生存、幸福生活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却被淡化、忽视或遗落了,从而
期刊
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如果七八年级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到九年级就无法正常的把学习进行下去。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甚至会放弃英语学科的学习。怎样避免此类现象出现,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笔者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启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首先以学习者感兴趣为前提,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是如此。激发学生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