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文教学应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启发;创新思维;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大力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视为已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面对一直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时,更应该循序渐进,讲求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有序地培育,才是可行之道,那么,应该如何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呢?
  方式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仍然是当前教学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甚至是唯一方式,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足功夫,要将课文中能科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充分利用,将教学过程安排得合理,各个环节的处理要有利学生思维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不厌、如痴如醉的地步。而创造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当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时,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上新课时,应精心设计导语,激趣置疑,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进入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唯其如此,学生才能有所思有所得,才能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让我们来看一位教师是如何用语言渲染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的。她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精神内涵,她设计了这样的课堂语言:“在本世纪初的中国,有这么一群女孩子,她们的年龄与你们想仿,但是是什么样的社会让她们吃的不如猪狗,却出的是牛马力?是什么样的社会让她们没有欢笑,没有自由,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非人类的社会啊?”一个反问接着一个反问,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的激愤之情,更重要的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从更深层次领悟文章的主旨,极大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及不断进行创新思维的热情和兴趣。
  2.发挥课堂提问的特殊功效。
  课堂提问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如果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角度分析,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定位在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上,教师的提问应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使学生在逐渐领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位教师在上《动物游戏之谜》的过程中,在学生了解了科学家因动物为什么会游戏而提出的四种假设后,趁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观察,能否自立门户提出自己的假说。学生先是陷入了沉思,继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学生认为动物之所以会游戏是因为它们的本能所以提出了“本能说”,还有学生认为动物是为了消磨闲暇的时光,所以提出了“无聊说”。一个问题便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是把预先准备好的答案传授给学生,而是做学生脑力活动的引导者,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独到见解。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多元化,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見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如《曹刿论战》一文的主题是表现平民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若定,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对统治者鲁庄公暗含讥讽贬斥。然而有的学生提出鲁庄公作为一国最高统治者却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勇于让出指挥权,这才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鲁庄公也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了。这样的见解老师应肯定并因势利导、开展讨论,老师既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强求统一,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创新能力要发展,要提高,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模式上突破传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式。
  方式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本身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文应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
  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在以下方面注意,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1.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学习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没有足够的阅读,写作的提高、创新就是一句空话。特别是中学生写作,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这种来自阅读的间接生活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阅读的标准是什么?一定是优秀作品,最好是经典作品。只有接触到最优秀的作品,才能感悟到写作的甘苦得失。教师可力荐一些对健全一个人的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通过介绍故事,朗读精彩片段,引发赏析材料,播放相关影视片等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和创作欲望。
  2.少讲共性规范,多讲个性创造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
  作文教学模式化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一些有识之士担心长此下去,会窒息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使学生丧失写作兴趣,从而扼杀他们的灵性。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模仿,导致学生写作生搬硬套、千人一面,没有鲜活气息。在这些作文中,已看不到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只有口是心非的虚伪,连学生自己看着都厌烦了。”解决这一现象的办法只有彻底打破古板的作文教学模式,重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根本上讲,作文是人的心灵的再现,只要让学生率性去写,让他们充分展示个性,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有效地被激发出来,模式化的写作才能被富有生命活力的写作替代。
  3.鼓励质疑,求异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
  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受定向思维限制,思路不开阔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者方面,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教材,正确使用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课堂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就
  能得到落实。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下一直因其理论性强和计算繁琐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改革来提高高职建筑力学課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前言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
摘要:对社会成员的学习性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各方面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数学教育是重要一环,当下对数学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在过去的数年里,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数学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还有这较大的差距,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好课堂上的工作,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现状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要: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了物理课堂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对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课堂是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物理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因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将自然现象和物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文章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而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需要教师对学生
[摘要]本文针对卫生学院中职生《分析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重视联系医学和生活实际、重视化学实验教学、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重视赏识教育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和有关理论及技术的一门科学,是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