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韵玲:滚石像个大家庭,谁都没对谁耍过大牌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韵玲,她的美貌完全可以让她成为一个偶像级的歌手,在才华和美貌的天平两端,她毫无悬念地走向了才华那一端,而干脆对美貌避而不谈。在采访间里,当着化妆师的面回答我的提问,她可以说出“我一直不喜欢化妆,特别是还要卸妆,好麻烦。”弄得化妆师有些尴尬。聊到滚石,黄韵玲一直心存感激,她没有成为一个偶像歌手或许就是滚石的功劳。对于喜欢唱歌的年轻人,她像一位导师,“年轻的时候盲目自大谁都有过”,所以她对于选秀选手有着出乎意料的宽容。
  要不是她主动说出一些童年趣事,我不会想到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写歌,更不会想到在音乐上,她对儿子的建议如此看重“基本上我儿子说这首歌不好听,我就不考虑做修改,直接重写。”整个一小时的对话中,黄韵玲解释的最多的就是“梦想”,她能为了认识一个导演而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压缩自己的录音时间,做繁复之事;也能因为期待发现新人而在选秀评委席上双脚激动得颤抖。采访前还担心她对于前夫沈光远的话题有避讳,但是在我提出聊聊友善的狗时,她不仅没有半点推辞,更是主动谈起沈光远的做事态度,对待前夫,她没有责备,更多的依然是欣赏。
  《Famous》:你一直被称为滚石甚至是台湾乐坛的才女,这是不是比写出一首大家都会唱的歌都要更有成就感?
  黄韵玲:大家真的是这样认为么?其实我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其实从喜欢唱歌的时候,我就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要唱歌,我要写歌,我不喜欢做明星。我这个想法,和我家庭,特别是我妈妈对我的教育关系很大。我表演回来的时候,台下有很多的欢呼,掌声,回到家妈妈就跟我说,“黄韵玲我跟你说你不要觉得你是谁,你就是个普通人,你算什么啊?大明星也是普通人,你再红也不要跟我摆架子。”我把唱歌当做我的梦想,而不是我的工作。你说我真正大红大紫过吗?我自己觉得没有,我觉得我一直都不是大众歌手。我没有入行的时候我就梦想有一天帮凤飞飞,陈秋霞,刘文正写歌,到现在这个梦想大部分都实现了。我已经给凤飞飞写过歌,也和陈秋霞合作过了,遗憾的是我入行的时候刘文正已经退出,所以就不太可能合作。
  《Famous》:去年那张专辑《美好岁月》获得了很多好评,作为一个制作人而言,你如何应对唱片市场如此糟糕的环境?
  黄韵玲:作为歌手其实是你要做的就是唱歌,出唱片。销量啊,出场费啊,这些都不是你要考虑的。我现在就把出唱片当做一个成绩单,定期给自己交一份,大家喜不喜欢不要紧,就当是一个自己的名片。这个环境里,像我们这些人都不出唱片,那新人就更不敢发唱片了,所以我觉得可能会对他们有一些鼓励。
  《Famous》:你几乎是一个全能艺人,甚至当过电视演员。在你所做过的事情里,除了唱歌之外,你最喜欢哪一个?
  黄韵玲:舞台剧演员。台湾有一个导演叫吴念真,很有名,很有才华。说实话,我决定演他的舞台剧,原因是我想认识他,但是后来进入这部戏之后我发现他的剧本每一句都是诗。其实演舞台剧会有很多重复的片段,那时候我会觉得很烦躁,像机器人,不断地反复。我每天要排练,要录音,要演出,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背台词。我把演吴念真的舞台剧当做是我的福气。
  《Famous》:滚石三十年演唱会,你的出现让现场出现了一个小高潮,黄韵玲这三个字对于有滚石情结的歌迷来说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名字。
  黄韵玲:滚石是一个很有冒险精神的公司。在我和滚石签约的时候,滚石的艺人都是台湾歌坛的前辈,齐豫,李宗盛,罗大佑这种级别的歌手,但是我才22岁,他们完全可以不签我,而是给前辈们出唱片,做演唱会挣钱,但是他们想要做些颠覆性的事。你知道当时做一个新人要花多少钱和精力吧,这一点是滚石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滚石像个大家庭,谁都没有对谁耍过大牌,因为大家都清楚自己是怎么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举个例子,我有一次演出衣服出了问题,张艾嘉专门从香港给我带过来,张艾嘉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偶像,她给我借衣服,我之前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但是在滚石,这一切都很正常。
  《Famous》:你介意我跟你谈友善的狗么?其实在审美风格上,它和滚石是有点相像的,但是友善的狗更像一个独立厂牌,比如陈珊妮,黄小侦,包括赵一豪,甚至还有刺客,还有台湾地下音乐档案,都并不是那种非常具有市场占有率的歌手、乐队,放到现在他们仍然是小众,你们当时签下他们有没有考虑过风险问题?
  黄韵玲:对,因为友善的狗和滚石是一个系列的。我突然想到滚石一个很独特很大度的做法,他鼓励旗下的艺人有自己的公司,大哥(李宗盛)对我们说,你们将来一定要签下你们喜欢的歌手。所以友善的狗就是这么来的。罗舷武和沈光远都是很感性的两个人,特别是沈光远,他是一个很爱才的人,他刚成立友善的狗的时候就跟我说,以后要给旗下的歌手一年的空闲时间让他们去旅游,如果他们想去进修,友善的狗就替他们联系国外的音乐学院,比如陈珊妮就去了日本。友善的狗到最后就是喜欢的就签下,不顾及市场,所以走到今天,并不奇怪。
  《Famous》:很意外你担任《花儿朵朵》评委,大家觉得你似乎不该出现在选秀比赛评委席的,你应该活在音乐里,而不是镜头前。
  黄韵玲: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其实对每次评委活动都是很期待的,我想发现一些惊喜。我不把当评委看做工作,我把它当做发现新人的乐趣,其实我也会紧张,会双脚发抖。有时候我会很生气,你们既然喜欢唱歌,那为什么上台那么不认真,我会很生气。
  
  滚石演唱会花絮
  
  ★小齐+阿牛+品源=卡拉OK组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桃花朵朵开》《小薇》等等,前奏一响起来,大家就HIGH了。
  ★《彩虹》+《冷酷到底》,温柔和刚强并存,时间关系砍掉了《最美》,依旧是大家心里最美的羽泉。同样是内地歌手,黄征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就差多了,虽然《奔跑》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一上台就伴随着观众的“哦~”开唱了,而且自己要求来的大合唱也太不给力了。
  ★本场最大的苦主就是以高音为标志的叮当同学,麦克频频出问题,《小小鸟》跌跌撞撞的飞了多半首,全场都尴尬地看着这一幕。
  ★全场来的最多的歌迷是五月天的歌迷,从一开场的“伍岳天”(伍佰+张震岳+五月天)到最后的群星的《真心英雄》,只要大屏幕出现五月天(更多的只有阿信)全场就尖叫声不断,没错,好多迷妹。
  ★就数伍佰老师的女伴多,从莫文蔚到刘若英。伍佰老师您紧张什么,不就是帮莫文蔚在腰上别个小麦克么?伍佰老师您羞涩什么,不就是想向奶茶索吻么?伍佰老师灰常激动,自己在台上摔了一跤,全场的气氛被他控制在手中!
  ★小玲老师太美丽了,完全没有往日当评审的犀利样子。白色连衣裙+白色钢琴,舞台中央缓缓升出的大才女,让全场都惊艳了!
  
  港台独立音乐二三事
  朱尔摩斯
  
  香港和台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区,一个是全球化的商业中心,一个是中国文化的微缩模型,无论是社会属性,还是经济属性,两地都有 着千差万别。而隐身于强大西方经济下的独立音乐文化也开始在近年逐渐露出,并且开始走向中国的内陆地区,比如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能听闻,有香港或者台湾的乐队在进行大陆巡演,甚至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上,摩登天空架起了单独的台湾舞台。香港、台湾独立乐队的大范围曝光下,那些不太为人知的秘密或许可以让你更加的了解他们。
  如果没有自然卷的内地引入,台湾独立音乐进入内地的步伐不会以这么快的速度被那么多的歌迷知晓。张悬,陈绮贞在台湾独立音乐的场景里早已不是独立阵营。曾经和当年引入自然卷的台湾人Kenny有过几次对话,他坦言当年自然卷的高票房确实令他有些惊讶,但是依然没有盈利空间,内地的种种手续和习惯让他有些不太适应,现在的他已经转向移动终端服务的开发,并表示不会再运作类似的演出。台湾乐队在经济上要比内地乐队宽裕不少,主要是他们有着政府的文化补贴,政府对青年文化比较热衷,并且愿意扶持本土乐队的海外发展。台湾和香港在独立乐队的基数上基本持平,但台湾乐队大部分比较随性,直白的说就是把乐队当做一个业余爱好,很少花心思去经营。比如在台湾独立音乐领域名气很大的八十八颗芭乐籽,乐队队长也是创始人阿强则感叹,真正想认真经营乐队才是这几年的事。
  再来看香港,无论你是否喜欢My Little Airport的音乐,你都不能否认他们是近年香港独立音乐爆发的导火索。相对台湾的独立音乐,内地歌迷对香港乐队普遍陌生,但其实香港本土的乐队数量大得惊人,在比北京小数百倍的地域面积里,生存着接近4000支的独立乐队。当年的非常红火的My Little Airport已经解散,主唱Nicole和她新组建的乐队憬观·像同叠驻入了通州,对越来越膨胀的独立音乐,他们选择沉默,即使遇到演出,对音响条件要求严格的他们宁可自费从通州搬上自己的音响设备租上一辆面包车来到城里,也不愿意将就Livehouse里的随意糊弄观众。
  每次看到或者自己参与运作独立乐队的巡演的时候,我都在心里默念,这是多么有理想,有热情的青年。在路上的青春或许并没有什么物质回报,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给予他们尊重。香港再有钱,独立乐队们依然是独立的群体,他们和坚持独立的内地乐队一样,需要为继续理想而节省生活开销。台湾文化出版署再扶持乐队,独立乐队们也依然是弱势群体,尊重他们就是尊重你的理想。
其他文献
有道是“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中国影视曾以扎实的编剧为生存根本,逐鹿市场二十余年。电视剧更以其灵活的亲民的日播制模式,生生成了主力军。那会儿,编剧导演一团和气,尤小刚、赵宝刚、英达或是杨亚洲、沈好放和高希希帐前名将如云,刘震云、二月河、芦苇、梁左……无不是洞悉百姓生活细枝末节之鬼才。近年更有邹静之、高满堂、王宛平、石康、宁财神……醉于众编剧才思,是为幸福。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期刊
编剧维权由来已久。从零敲碎打的编剧个人诉讼,到2008年编剧们的联合声明,这个被侵害的群体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今年四月,国家级的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成立,编剧维权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会长高满堂说,“编剧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观众期待编剧的原创力,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当行业内的潜规则侵害到原创力的时候,最终吃亏的还是观众。  同时,2009年成立的编剧经纪公司的喜多瑞,已经在市场上拼
期刊
意大利人马格里斯擅用话语和笔,在中南欧的三岔口小城的里雅斯特道出“各自文化为彼此辩护”。ECM创始者曼弗雷·艾歇尔,在42年前创建平台,邀东西半球的音乐艺术家各自发声,今日已成一乌托邦。建城403年的曼海姆城被二战硝烟摧毁了大半,城中心以英文大写字母取替具体门牌,至今在努力重寻它的灵魂。毕竟叔本华住过11个月的旧居C9号,今日已成德国连锁购物商厦,历史连一根毫毛都没留下。  但这毫不阻碍这个午后突
期刊
在密闭的化妆间与张涵予对谈,最初的几分钟,他叫人有距離感——皮肤黝黑,脊背挺直,声如洪钟,慢条斯理,用北京话说,就是“劲劲儿的”,“没办法,长了一张不亲民的脸。”  他右手腕子上戴着一条红黑相间的编织皮绳,拍照时摘下,稍有空隙他就要再戴上。“这是AC米兰的标志啊,我老戴着,避邪!”AC米兰可以避邪?他看着对足球一窍不通的我,大笑:“这事儿,信则有,不信则无。”  刚落座他就连接两个电话:“那树真棒
期刊
凭借《宫》大火的编剧于正这几年做得顺风顺水,尽管他的作品一直争议不断,被网友“于妈于妈”地揶揄着。  无疑,作为中生代窜红最快的70后编剧,于正名利双收。而回忆起步之初,他一样有着曾白干活、被打压的血泪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于正加入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的工作室初学编剧,和许多刚入行的新人一样,几乎没有报酬,更无从谈署名权。离开李惠民,于正上北京发展,接剧本写到一半公司倒闭了,一分钱没拿到。还
期刊
艾薇儿的中国之行不仅仅是一次音乐之旅。除了在北京乐谷国际音乐节上献唱,准备Black Star全球巡演上海第一站之外,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把她的时尚带到中国来。这次她与意大利运动品牌乐途(Lotto)进行跨界合作,为该品牌设计了一系列潮流单品。是的,我们熟悉的艾薇儿准备又一次进军中国,这一次,她的身份是:时尚设计师。    甜美摇滚潮爆北京    艾薇儿很聪明。在与意大利运动品牌乐途(Lotto)跨界
期刊
80后编剧柏邦妮进入这个行业,有点误打误撞的意思。2003年,一位老师推荐她为电视剧《浪子燕青》写剧本,从此入行。而在那之前,她已在当时最有名的文青论坛西祠论坛积累了不少声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版面“像邦妮一样爱你”。顾小白的情况有点类似:大学毕业之后在中国铁通的网络运营部上班,每天的任务就是往官网上发两条铁路新闻,他比其他人更早拥有宽带,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网络生涯。于是,两位年轻作者如同那个年代
期刊
张爱玲早年写过不少影评,多数是用英文写的,发表在上海的《二十世纪》月刊上。我读到的不多,有《梅娘曲》和《桃李争春》的影评,還有后来对桑弧《太平春》(1950年)的评论。无论用英文還是中文,张氏风格跃然纸上,夹叙夹议,娓娓复述剧情,顺带描写观众的反响,隐约着点出她的女性观点。很可读,但不同于一般人理解中的评论,更像是随笔。  如果张爱玲一生只写影评,即便质量和数量大大高于此,也不会有如今的知名度。从
期刊
从2005年那个一夜成名的夏天,到2011年以自己工作室的名义拥有了第一张创作专辑,6年的穿梭荏苒,李宇春在争议中一骑绝尘。而之于这6年成长的代价和更多背后的故事,仍然有很多玄妙待解的谜,耐人思索并渴望破解。  期待是一件奢侈品  每一个采访李宇春的人,都希望和被希望完成一件事,那就是解读李宇春。  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外界给她的赞誉有多少,伤害也就有多少,这些都是很难消化的成长之痛。这很容易令人焦
期刊
周兵可能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纪录片导演,八年前,他带领团队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敲开了故宫博物院厚重的大门,创造不俗的收视率之外,还得到国家地理频道的青睐和极好的口碑。六年前,他再次领军拍摄大型纪录片《敦煌》,勾勒出中国西部腹地两千年的文化传奇,依然赢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今年,一向敢啃宏大题材的周兵捧出新作《千年菩提路》,讲述佛教文化在中国2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他看来,能以镜头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