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关于男性新词语产生方式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涌现出了一批关于男性的新词语,本文搜集了大量语料,重点探究了新词语的产生方式。
  关键词:男性;新词语;产生方式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现代汉语中关于男性新词语的产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新造词
  为了顺应新的思维方式,满足新的交际规则的需要,人们创造新的关于男性的词汇。新造的关于男性的词语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修辞法
  1.比喻法。比喻是在构造关于男性的新词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如:【牛奋男】像牛一样奋斗的男人。【食草男】但是像食草动物一样畏首不前的男人。
  借代法。运用借代法的新词,针对性强,带有鲜明的色彩。如:【IT男】从事IT行业的男士,后来用于指作息混乱的男性群体。用个体代替整体。
  3.夸张法。【国民弟弟】受到大众喜爱的男孩。为突出受欢迎程度,运用“全民”一词进行夸大。
  4.仿词法。仿词法有两种:
  (1)音仿,即谐音法,这样的新词有:【负翁】贫穷的男士。“富”与“负”同音。这类词简介概括了群体特征,也增加了表达上的趣味性。
  (2)义仿是根据词汇在语义关系上的相类似,相对,相反关系构造新词的一种手段。如:【家庭煮夫】是由“家庭主妇”仿造出来的,“夫”和“妇”在词义上是对立的,所以属于对义仿词。同理还有“妇男”“汤姆苏”等词。
  (二)缩略法
  汉语词汇在表达上力求简洁。这就导致了关于男性的缩略词的出现,如:【经适男】经济适用男的简称,指顾家的男士。【花美男】花样美男子的简称,意为漂亮的男性。
  (三)类推法
  有一类关于男性的新词是通过模仿、类推手段形成的。这种方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同特征,类推逐渐形成新词。如:【干物男】不修边幅的男士。由“干物女”类推产生。
  另一类是根据男性的共同属性,找出一个共同的词,形成的一类词,它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形式“X 共同词”。如“U哥”、“大衣哥”等等。
  (四)生造词
  生造词是指,原来并不具有这个词,为适应表达的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典型的例子是“屌丝”。【屌丝】是指无奈青年的意思。屌丝的词汇意义与语素意义完全无关,是人们仅靠想想创造出来了不符合汉语规范的新词。
  二、吸收外来词
  语言不是孤立的,人们借鉴、吸收外来语言来丰富自身的语言,推动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关于男性的词语也采取大量的吸收这些外来词语的方式来丰富自身的队伍。
  (一)音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原有的词语读音,从汉语中选择相同或相近的语素组成的新词的方法。
  如:【欧巴】是韩语“OPPA”的音译。意为哥哥。
  (二)半音译半意译法
  半音译半意译的方式是在音译外来词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与之相关的汉语语素的方法。
  【贝塔男】事业平平一类男人,“贝塔”是“β”的音译。“β”永远在“α”的后面,“男”是汉语中对男性的总称。
  (三)音译 意译法
  音译意译法主要指选取与外来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语素组成新词的方法。
  【酷儿】是Queer的音译:本指变态、怪胎。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现指男同性恋。
  (四)借用字母词法
  具体运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字母,如:【gay】意为男同性恋。【money boy】从事性服务的男性。
  另一类是字母加汉字的组合,如:【IT男】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男性,“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
  三、吸收方言词
  汉语体系内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新词。如“gay”一词与粤方言的读音相融合,变成了“基”,并由此形成的新词有:【基友】超过友谊关系的男性朋友。【基佬】男同性者,具有贬义色彩。
  四、旧词新用
  有些词原本已失去活力,但因交际需要被重新启用,与部分常用词汇一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类词的产生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在词原有的意义上添加新义项。这类词有:【同志】原是对革命战友的尊称,现增加义项:男同性恋群体。原义项与新义项都符合现代交际需要,在交际中都具有价值。
  (二)原义项被新义项代替,例如:【大神】大神原指道教中的上仙,现在“大神”的本意基本消失,是对出类拔萃的男士的称呼。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这些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对于新词语的产生方式,本文主要从新造词法、吸收外来词法、吸收方言词法、旧词新用法四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关于男性的新词语的来源更加广泛,产生方式更加多样复杂,这使得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片面性、表面性。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积累,在关于男性的新词语的研究上,我能够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原:《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李军华.盛新华:《汉语修辞学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刘娅莉:《十年来流行的汉语新词新语》,《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5]仝金钟:《现代汉语新词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7期。
  [6]王铁昆:《十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语言建设》,1994年第4期。
  [7]杨端志:《新时期汉语新词语语义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摩登家庭》是热播的美国情景喜剧,其对话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产生幽默效果,为言语幽默的语用研究提供珍贵语料。本文以合作原则为视角,从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四个准则的违反,分析和阐释该剧言语幽默的产生,帮助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言语幽默。  关键词:合作原则;言语幽默;摩登家庭  作者简介:孙晓曈(199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摘 要:幽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幽默的研究涉及到语用问题。本人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通过剖析幽默违反合作原则的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幽默,运用幽默。  关键词:合作原则;幽默;英语笑话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一、引言  幽默的人能够给别人带来欢乐,缓和
摘 要: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传播就起到媒介的作用,而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其地位和重量也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就翻译领域,翻译方法及译者态度与文化传播关系进行论证。  关键词:领域;方法;翻译态度;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一、文化
4美术馆篇  提起美育,所有的父母都会想到:带孩子去美术馆吧!但是,毫无美术基础的父母如何跟孩子探讨名画名作呢?为什么很多孩子不喜欢去美术馆呢?到底是孩子不喜欢美术馆,还是我们带孩子参观的方式有问题?  很多父母担心自己完全不懂艺术,不知道该怎么带孩子去美术馆参观,其实,最初带孩子去美术馆时,不需要以告诉孩子画作背后的艺术发展历史,使用的技巧方法、材料等具体的知识性内容为重点,而是应该从不同的角度
期刊
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尤其是在自己童年经历过枯燥乏味的学画经历后,面对孩子的美育启蒙,我开始思考如何采用更有趣味性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发现美、感受美.于是,从儿子久瑜
期刊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与诸多因素发生有着复杂的关联。除了译者本身需要对原文负责之外,其他的因素比如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意识形态,政治因素,翻译目的与翻译观念,译者自身等也会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翻译活动的进行。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作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翻译;译者;影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9
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多种途径广泛搜集东北方言中有关程度表达的语料,对其构成方式进行了归纳分析。  关键词:东北方言;程度;构成方式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程度范畴作为量范畴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东北方言的程度表达方式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且大部分研究目前集中在程度副词上。本
摘 要:“哥”字在网络还是流行语言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字,目前互联网与大众媒体的发达促进了“X 哥”体的流行,目前无论是男生之间还是女生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X 哥”都流行了起来。这不但值得我们思考也说明现代文化对语言的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过这种反作用是好事还是坏事还优待商榷。  关键词:约定俗成;规范化;哥;网络用语;同学间;女性  作者简介:孙凡,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