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言语智慧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校围绕“文本教学价值”这一主题,开展了小学语文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我和陈老师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这篇课文为载体,紧扣言语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就挖掘文本教学价值进行了探索。以本课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围绕言语智慧,挖掘文本教学价值谈些自己的看法。
  【课例片段】
  1.自读自悟。
  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主读书探究)
  2.讨论交流。(重点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的?)
  师:根据自读提示,谁来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生:作者主要写了广玉兰的不同样子。
  生:这段话主要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的不同形态。
  师: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生:“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师:作者又是怎么写广玉兰花的各种形态的呢?
  生:按照开花的过程,分别写了“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四种不同的形态。
  师:读一读课文,你喜欢哪一种形态,说一说理由。
  生:我喜欢含羞待放的广玉兰,我从“含羞待放”这个词中学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你关注到“含羞待放”这个词,我们通常会说花儿“含苞待放”,仅一字之差,有什么不一样?
  生:从“含羞待放”这个词中,我感觉广玉兰就像一位羞答答的少女。
  生:“含苞待放”只写出花的形态,而“含羞待放”不仅写出了花将开而未开的形态,还赋予了人的情感,让我们感到作者很喜爱广玉兰。
  师:说得真好!这就是用词的精妙之处!请大家来读一读这含羞待放的广玉兰花。
  (学生读有关词句)
  生:我喜欢刚刚绽放的广玉兰花,因为它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蜜蜂。
  师:如果你就是一只小蜜蜂,为什么要这么迫不及待地钻进去?
  生:玉兰花太香了。
  生:玉兰花不仅香,还有很多的花粉。
  师:作者明明是写花的,为什么写小蜜蜂?
  生:虽然没有写花,但是通过对小蜜蜂的描写,我们能深切地感到花的芬芳,这是从侧面来描写花的。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读出文字的意思,还能读出作者巧妙的构思。这样的写法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噢!
  生:我对凋谢的广玉兰印象深刻。我发现作者陈荒煤是从花瓣—花蕊—种子这三个方面详细描写凋谢的花的。
  生:花虽凋谢了,但它孕育了新生命的种子,在延续它旺盛的生命力。
  师:是啊,我们从圆茎上面缀满的像细珠似的小颗粒上仿佛又看到了美丽、洁白的广玉兰花,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广玉兰这个大家庭。再读一读这段话。
  3.拓展对比阅读。
  课件出示另一作家描写“凋谢的广玉兰”的文字:
  广玉兰的花期十分短暂,花开后,色泽就开始一天一天变暗,如那隔年的窗纸一般,一种陈旧的锈色渐渐地传遍了整个花朵,直到枯萎、凋谢。每朵花凋谢之时,我都有一份禁不住的悲怆涌上心头,那散落的叶片就如一片散落的悲哀,久久地萦绕在心头。
  师:同样是凋谢的广玉兰,作者不同的心境就会写出不同的文字,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与课文中“凋谢的广玉兰”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段文字传递出花儿凋谢的悲怆之感,读了之后,整个人也变得伤心起来。
  生:把两段文字对比阅读之后,我更喜欢陈荒煤描写的凋谢的花。从“挺立枝头”“数世同堂”“生生不息”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文字里透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师:作者陈荒煤一生经历坎坷和磨难,在他的笔下,这凋谢的花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伤感,也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有的只是那旺盛的生命力!(指名朗读)
  生:作者喜欢的就是广玉兰那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四种花的形态描写中,作者重点写了凋谢的广玉兰,做到了有详有略。
  师:这位同学发现了有详有略的写法,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独到之处?
  …………
  4.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正是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才把广玉兰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大家在阅读中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学习就是为了运用,请你选一项,运用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用上侧面描写和打比方等方法,文章会更精彩,更生动感人。
  【反思】
  薛法根老师将“言语智慧”通俗地解释为“获得表达的方法和艺术”。紧扣“言语智慧”,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样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1.咬文嚼字,挖掘文本的词句教学价值。
  《广玉兰》这篇文章充分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能力和作者的语言才华。这样的文本进入教材之后,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感受广玉兰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更要带领学生去感悟作者是如何把广玉兰的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将花的不同形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十分惹人喜爱。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词句的教学价值,才能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语言,将作者的言语智慧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含羞待放的广玉兰”的时候,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知道这句话是拟人句,并且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就行了。但是,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那我们的教学就局限在了教语言知识上。因此,我们要高度敏感地捕捉文本信息,发现言语智慧,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细细品味,把文字语言变成智慧语言,去还原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鉴于此,我抛出了这样的话题:“花儿‘含苞待放’,而作者却用了‘含羞待放’,仅仅是一字之差,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在咬文嚼字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在此处的巧妙和价值。   2.学习表达,挖掘文本的构段教学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要求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懂得段落构成的特点,挖掘文本的构段教学价值,我在教学开始的“自读提示”中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作者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因此,学生在阅读开始就在整体上了解了广玉兰的四种形态,把握了文章的表达顺序。在学完“凋谢的广玉兰”之后,又让学生思考:“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独到之处?”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一段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并且“首尾呼应”。
  为了迁移运用,在这一段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当堂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花或其他植物,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如何用“总分总”结构构思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这是作者意识的延续和深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将作者的言语智慧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在语言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延伸阅读,挖掘文本的内隐教学价值。
  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一书中说道:“言语是露出海面的岛屿,在海面之下还有它更深更广的‘基础’,不能把言语这岛屿误会成仅仅是浮在水面的船只。”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字的深处去体味文字。陈荒煤笔下的广玉兰洁白柔嫩、玉琢冰雕,而让作者为之震颤的是它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不正是陈荒煤一生经历的写照吗?这是文本呈现的“原生价值”,如何从“原生价值”中挖掘“教学价值”?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不仅要引导他们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更要给学生一种语言表达方法的积极暗示和启发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有读者的感受,还能试着从作者的角度揣度、探究,获得真正的言语智慧。
  教学陈荒煤的“凋谢的广玉兰”时,在学生感受“生生不息”的广玉兰这个大家族之后,我出示了另一位作家描写的“凋谢的广玉兰”的文字。学生的阅读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在反复的阅读和比较中抓住了关键词“挺立枝头”“数世同堂”“生生不息”,体会到陈荒煤笔下的广玉兰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有的只是那旺盛的生命力!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凋谢的广玉兰花了。这样的教学将隐形的教学价值转换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将知识目标的达成与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厌职情绪和缺少工作激情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据美国权威调查机构数据显示,有50%的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厌倦和不喜欢。前不久,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上班族“不和谐”地工作着,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意思,在工作中难有激情。  是啊,人们在工作中怎么有如此多的抱怨和议论?是什么让我们在工作中逐渐变得机械麻木?是什么让我们远离工作?曾经热情高涨的工作激情跑到哪里
获奖理由  接待上访百姓,救助被拐儿童,给官员讲课劝他们不要强拆,于建嵘看似“不务正业”,其实做的每一件事,恰恰属于他的学问领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今年,他将重拾书本,再次走进乡村和田野,重新审视中国社会进程中的失衡与冲突,并探索济世良方。  约定采访的这天,北京迎来了这个冬天第一次降雪。于建嵘位于北京东郊宋庄小堡村的住处没有暖气,几十平米的屋子,全靠一个砖砌的壁炉烤暖。他招呼来访者们一起围着炉
建筑物的排碳量约占全球碳排放的1/3。因为从建造开始,使用的建材与施工方法,以及房屋建成后,所消耗的各项能源,均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打造低碳建筑,甚至零碳建筑,成了解决地球暖化的有效方案之一。  根据英国最新的建筑法规,从2016年起,所有新建筑物都必须是零碳排放。但是,零碳排放屋应该如何兴建?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能否真的达成?不用紧张,英国人早就开始因应了。  位在伦敦西北方30公里的建筑研
前不久的一个傍晚,我和马国福投聚于济南市泉城路书店的内部餐厅,谈书论文、把酒问盏。而这家泉城最大的书店里正热销着他的新书《成功彼岸的灯火》,当我目睹几个大学生模样的读者在书架前争相翻阅购买他的这本新书时,就鼓动他过去给她们签个名什么的,他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咱还是不露这个面吧……”夜里十点,书店关门之后,我俩徜徉于泉城广场附近的护城河边,感觉有些清冷,我又邀他去黑虎泉畔的茶亭品茗,他问我远不
西方近年来将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解读成“掠夺资源”。去年6月,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访问赞比亚时,暗喻北京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纽约时报》最近又刻意凸显非洲人忧虑中国成为“新殖民宗主国”,路透社更点名金砖国家在非洲的所作所为已构成“新帝国主义”。  这说明了“北京共识”(中国发展模式)在非洲的吸引力威胁到“华盛顿共识”(西方发展经验),传统大国对自身影响力受到削弱,尤感不安。  其实,中国在非洲与其
越来越觉得,这年头走出家门觅食去,简直像在冒险。  从前,我倘若想吃些自家做不来或做不好的小吃点心,就专程上光顾多年的老字号解馋;如果人在外地,没有什么熟悉的店家,便挑看起来比较讲卫生的小吃店,观察一下干活的伙计手脚干不干净,碗盘是不是只用两桶水来清洗,我可不想为了口腹之欲,而坏了肠胃,甚至感染肝炎。  然而,事情如今没那么简单了。要求卫生已是一般常识,那种一条抹布既拭碗又擦桌,从开店到打烊只用两
没有生蚝滑润,不似小龙虾美艳,不如大闸蟹生猛,它体态笨拙,却是苏格兰的“国宝”一枚,也能瞬间击中中国"吃货"的兴奋点,在中国的餐桌上享有尊贵地位。  那就是它,苏格兰三文鱼。  这鱼25年前成为第一款获颁法国农业部优质食品红色标签的外国食品。法国是欧洲最大的三文鱼市场,这枚红色标签就成了它去世界其他市场的敲门砖。  今天,它在苏格兰食物类出口清单上占头号交椅。  苏格兰西北沿海地区有大约250个三
美国的选区划分,有两个手段,一个叫 “packing”,就是打包的意思:把倾向对立面的人尽量都划分到自己不可能得胜的区里。还有个阴招叫 “cracking”,就是打碎的意思,即把对立面的支持者打散分到几个其他区里面去。这样,在任何一个区里他们都不可能得到多数。  每次看见各种痛斥美国政治的文章,我都急得团团转,替我们的这些写手着急。所有的文章都戳不到美帝的痛处。真的让我干着急。  在揭穿美帝假民主
像很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钱冰因为找工作的事焦灼不安。她在两份工作之间摇摆不定,两份工作邀约都来自媒体,这也令她担心起自己的择业方向是否太过狭隘。  但与沈蕾聊了一个小时之后,钱冰自我感觉良好了许多。沈蕾“谕示”她,将来会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更具象一些,是写那种可以教别人新鲜玩意儿的东西。  “和沈蕾聊完有种恍然大悟之感。”钱冰佩服地说。  他们的对话是这么进行的,沈蕾询问钱冰2011年是否加入
前段时间,韩流时尚教主、韩国男子天团BIG BANG的队长G-DRAGON(GD)在他的Instagram po了张新照,这次他没有穿上什么荒诞不经或是辉煌妖艳目不暇给的秀服,而仅仅是一套美丽毕挺的西装,合身窄版,如果真要挑什么毛病,就是这套西装好像前一刻被丢进洗衣机,缩了水,GD露出纤细的脚踝。  GD穿的是桑姆·布郎尼的西装,裸露的脚踝正是线索。  情迷九分裤  这位让GD如此沉迷的设计师桑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