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学效益    Concern teacher mental state health, exalt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performance  Ding Se-li  【Abstract】This text synopsis discuss
期刊
【摘要】中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长进的同时,道德观念也开始形成。但是,他们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质与他们的思想、行动、习惯常常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有时使他们走进品德的误区。因而,加强习惯教育、重视道德践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揭示了中学生品德误区和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四大问题,较好地论述了习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关系。  【关键词】习惯;养成;品质    High school s
期刊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其中新课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兴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使整节课的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因此,设计良好的新课导入也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凤头”,为整个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教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管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实际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必须要进行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机制;管理职责;管理实效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猛。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以前相比较,无论是办学
期刊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的问题是现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照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的,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单位。班集体不是制定统一型号,统一规格升学零件的机器,而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的幼苗在合适的阳光、土壤、肥料、水分中长大的园地,
期刊
中学生心理障碍是常见的,下面介绍几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  方法一: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金。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拥有它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孩子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还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自信心可以消除恐惧、退缩、多疑的心理。有了自信便不再过度防御别人;有了自信便能尊重自己,同时也能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有了自
期刊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才能协调好的过程。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技能、技巧的训练当中,使学生能正确对待演出(或考试)时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并能合理运用心理调控,有待加强研究。  钢琴演奏者的基本职责是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动人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表现”。怎样才能使演奏
期刊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这是明代裴一中在《言医·序》中的一句话。佛者,慈爱为怀,普济众生;仙者,才智出众,技艺超群。医者治病救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更应该以“德不近佛者不能以为师,才不近仙者不足以为师”作为职业操守。  1 为师者崇尚德的重要性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用,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培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
期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2)学生主体性原则;(3)参与性原则;(4)民主性原则;(5)差异性原则;(6)多样性原则;(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