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才能协调好的过程。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技能、技巧的训练当中,使学生能正确对待演出(或考试)时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并能合理运用心理调控,有待加强研究。
  钢琴演奏者的基本职责是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动人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表现”。怎样才能使演奏具有震撼人心的表现力呢?首先演奏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音乐才能和全面的技术功底。
  音乐不像建筑、雕刻和绘画,经过不断构想、思索与推敲、修改那样独立地持久的客观存在,它(钢琴演奏)是短暂的存在,即“一锤定音”——在短暂的时间里,一气呵成地奏出心中所祈求的音乐、音色和音响。可想而知,当演奏者在进行现场表演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即冷静、头脑清晰和良好的表现欲望等。因此,演奏者只有在高超的演奏技巧、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等各方面较完整地结合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演奏者。
  1 素质因素
  素质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身心条件的综合表现,是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及其机能特点的总和,其大脑特征最为重要。而演奏心理素质的先决条件是生理机制,它是指原始情绪在演奏活动中的反应程度及其变量。不同的人在音乐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就钢琴演奏者来说,演奏时对外部和内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思维、情绪和意志等态度和程度都直接影响演奏的成败。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训练时无拘无束、动作灵巧,一旦上台便会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出现“脱轨”现象。这正是由于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而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使音乐停顿,有时虽然没有停顿,但失误比较大,控制不住键盘,没有理智地进行演奏,从头至尾“混乱”得使人无法听下去。师范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由于生理上的紧张导致心理紧张呈不良的循环状态。可见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对演奏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技术因素
  如果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是“软件”的话,那么充分的技术准备就是“硬件”。在钢琴演奏中“硬件”比“软件”更为重要,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音乐修养,再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济于事,在演奏中只能是“滥竽充数”。由此可见,充分的技术准备、练习的准确程度,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消除演奏者精神紧张、减少心理压力的重要前提。在演奏的全过程看谱、双手触键、脚踩踏板、耳朵聆听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旋律的突出,又不能忽略伴奏部分,既有横向线条,又有纵向和声衬托,还要抓住低音进行,色彩性的变化音……这一切都是在流动的瞬间完成的。因此,演奏者必须在这流程中把握住各种细腻、复杂多变的瞬间,协调各种知觉,随时调整各部位的动作。要协调各知觉,核心问题是“心理调控”,就是按照音乐的要求,迅速转移与分配自己的“注意”点于各个不同的侧面,通过心理控制好触觉与运动觉。只有基础的工作准备好了,演奏者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增强现场心理调控的功能。
  3 临场经验
  在演奏时,周围环境与平时练习时的环境不同是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和怯场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要多给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去体会演出的过程与心得,让学生觉得演出与平时练习时的心态是一样的放松、自然。当然,演奏者要想排除演奏中的心理障碍,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控能力和顽强的学习毅力,首先取决于自身是否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心态和成功的信心。其次,要懂得排除心理障碍与提高心理素质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它需要演奏者在漫长而艰辛的练习过程中去体验与品味,尤其要注意平时基础的训练,对曲目要进行严格把关,认真仔细地完成好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技术环节,并攻克所有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只有基础打扎实,才能很自如地控制住键盘,另外在走台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心理负担。只有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学习计划,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才能减弱演奏时的心理障碍,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演出中,消除演奏者的紧张心理,防止“怯场”,使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能得到充分发挥。
  要想让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获得最佳心态,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守义,邱曼君.通俗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第1版
  [2] 赵晓生.国乐精粹.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1.第1版
  [3]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2.第1版
其他文献
儿童绘画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但各种课外活动、各种游戏,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用画笔描绘生活,勇于大胆表现自己
期刊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使我们都能在赏识中提高学生,同时也提高自己。  【关键词】赏识;锻炼;发展;提高    Appreciate school education of student-job of root  Xie Mei  【Abstract】The student of occupati
期刊
【摘要】教育技巧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的爱孩子,就是我们的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教师的师魂。    【关键词】教师素质;爱的教育;赏识;情感交流    一个人民教师,担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传播人类先进思想文化,培养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重大责任。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
期刊
【摘要】在强调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模式的成人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实施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估模式至关重要。在网络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估体系,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自主性监控成为可能,同时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 网络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估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Multimedia Co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学效益    Concern teacher mental state health, exalt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performance  Ding Se-li  【Abstract】This text synopsis discuss
期刊
【摘要】中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长进的同时,道德观念也开始形成。但是,他们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质与他们的思想、行动、习惯常常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有时使他们走进品德的误区。因而,加强习惯教育、重视道德践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揭示了中学生品德误区和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四大问题,较好地论述了习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关系。  【关键词】习惯;养成;品质    High school s
期刊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其中新课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环。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兴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使整节课的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因此,设计良好的新课导入也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凤头”,为整个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教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管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实际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必须要进行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机制;管理职责;管理实效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猛。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以前相比较,无论是办学
期刊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的问题是现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照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的,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单位。班集体不是制定统一型号,统一规格升学零件的机器,而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的幼苗在合适的阳光、土壤、肥料、水分中长大的园地,
期刊
中学生心理障碍是常见的,下面介绍几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  方法一: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金。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拥有它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孩子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还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自信心可以消除恐惧、退缩、多疑的心理。有了自信便不再过度防御别人;有了自信便能尊重自己,同时也能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有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