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蚂蚁叔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蚂蚁叔病逝了。这是昨天和父亲通电话时得知的。
  蚂蚁叔原名刘庆春,蚂蚁叔是他的绰号。生在大灾之年的蚂蚁叔,由于饥饿,五岁时还不会走路。同他一年出生的人,十有八九都夭折了,不是病死就是饿死。
  蚂蚁叔因吃蚂蚁而得名。据说他的父母发现他时,他正拿食指在舌尖上蘸唾沫,湿漉漉的手指头往墙根上一戳,然后向嘴里一抹,就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他们这才发现儿子吃的是蚂蚁。辛酸的父母对儿子的饥饿毫无办法,只好含泪将他抱离墙根儿。父母上工后,他又兴奋地爬向土墙找蚂蚁。同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却神奇般地活了下来。
  打我记事起,村人就这样喊他蚂蚁叔。后来,我在哥哥初中课本里,发现一种叫食蚁兽的专吃蚂蚁的动物。于是,我们又给他起了个绰号“食蚁兽”。看到蚂蚁叔向我们走过来,就故意扯破喉咙喊:“蚂蚁叔食蚁兽。”这时,他会佯装生气地紧追我们几步。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根本没有生气,看他停下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就明白了。随着年纪增长,我们懂事了,见了面就规规矩矩地喊他声“蚂蚁叔”。
  蚂蚁叔现在肯定不吃蚂蚁了,他对蚂蚁的感情却一直存在着。记得小时候,我们故意在他门前用水或尿来浇蚂蚁穴,只要让他看见,就准会被他追上一段路。于是,我们“蚂蚁叔食蚁兽”的口号又起。有时被他捉住,他会认真地对我们说:“蚂蚁好着呢,关键时候救人命哩!”
  和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样,蚂蚁叔一生俭朴。他最不能容忍家人浪费粮食,哪怕是一粒。他的两个儿子铜锁和铁锁,为此没少挨他的鞋底儿。兄弟两人每次吃完饭,碗沿都比狗舔得还干净;吃馒头时双手必须紧紧捧牢,那架势敢情十级大风都未必能从他们手中吹走一粒馍花。小时候伙伴们一起吃饭,觉得他们兄弟不爽时,就会高喊:“蚂蚁叔……铜锁不舔碗……铁锁掉馍花啦。”而蚂蚁叔也一准儿会拎着鞋子冲出来。
  这些年,老百姓的光景越过越好。他的节俭终于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现在,儿子们吃馒头允许掉馍花了,但必须把它们拣起来丢到院子里喂鸡鸭;碗也不用舔了,因为由婶子刷洗干净,将剩水倒入猪槽。
  前年铜锁结婚,按老家风俗,新人们第一顿饭必须吃女方带来的长寿面。也许是因为长寿面煮得不好吃,也许是因为铜锁自以为长大了,竟然破天荒地剩下半碗面条,还叫媳妇倒到猪圈里去。谁知,被蚂蚁叔算好了似的撞个正着,他立刻命媳妇把面条端回去,而铜锁愣是赌着气将碗丢向窗台。这下可恼坏蚂蚁叔。只见他手持赶牲口用的皮鞭破口大骂:“还没分家就开始糟蹋粮食啦!今天不把半碗面条吃掉,我抽死你……”
  铜锁最终还是吃了那碗早已变质的面条,上吐下泻住了好几天医院。当蚂蚁叔拎着东西去医院瞧儿子时,铜锁孩子似的“哇”一下哭出声来,说不清是真心感动还是委屈怨恨。后来村里人说,至于这样吗,住几天院的钱多少面条不能买。蚂蚁叔却正色道:“面条易买,习惯难求啊!”
  父亲说,蚂蚁叔得的是肝癌,俭朴了大半辈子的他,最终还是没有钱给自己看病,只靠吃止疼片。他安慰老婆和儿子说,他的命本来就是吃蚂蚁捡来的,多活了几十年,也知足了。
  父亲还说,蚂蚁叔昏迷到第三天,突然回光返照,要吃手擀面条。已多日未进一粒饭的蚂蚁叔,一口气把整碗面条喝个精光,还将碗沿舔得干干净净。之后咂吧咂吧嘴,一家人都以为他有什么话要说。谁知,身体向后一仰,人就这么永远地走了。
其他文献
某乡特困,成了全县达小康的累赘,县官们既急又恼,苦于治穷无方.
期刊
期刊
老年人多有慢性病,要长期服药,加上抵抗力较弱,常易感冒、拉肚子,长期药不能停,还得临时加药,导致服药种类多、次数多、量也多。然而,老年人由于食管肌肉萎缩,缺乏弹性,吞咽能力变差,药物易滞留在食管内,还可引起阻塞。那么,老年人该如何吞服药片呢?  站着、端正坐着服药 即便是卧床的老人也应由陪护者帮助采取正确姿势服药,不可躺着或半卧位服药,原因在于,睡着服药时药片通过食管的速度明显变慢,还容易卡在食管
本文以遵循机械制造工艺要求为原则,重点论述了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从提高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和设计标准化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措施.
期刊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城乡居民的用电需求,开始大规模的建设电力工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工程建设中因资金不足引发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工程特征、企业经济状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电力作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能源,是整个社会前进发展
摘 要:学困生是指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方法不当,且意志薄弱,对授课教师不感兴趣,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尤其是在农村中学,受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学困生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爱学、主动学的良好习惯是农村教师面临的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希望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转化学困生,帮助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