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自主·互动”教学格局,都成为当代中国初中教育中的成功者。两者看似不同,实则异曲同工,他们在各自教学模式下,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调动教师积极投入教书育人工作,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关键词】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学生投入;教师投入;优质课堂
  
  一、解读“自主·互动”与“先学后教”
  浙江省衢州市菁才中学两年前在林炳伟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总结出具有菁才特色的十六字方针“目标导向,自主尝试,因势利导,及时巩固”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终于发现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的“自主·互动”教学格局,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只不过是教学规律的一个应用实例,他们的内在本质其实是相同的,那就是——积极调动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学习中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积极性,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二、优质课堂理论探索
  (一)学生学习投入的理解
  这里的学习投入指的是一种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积极、完美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投入进去,才有可能去真正的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与老师同学的有效沟通,构建优质课堂。“自主·互动”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不同点在于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组织形式,是互动式教学还是先学后教,但是他们的前提都是相同的:自主与先学——也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只有学生自己学习投入了,教学效果、学习效果才能的到体现。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好的学习模式就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人。
  (二)教学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开始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从建构理论方面来说,什么课好,什么课不好,并不是教师或者课程内容所决定的,而是师生共同建构起来的。学习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自我建构的一个过程,学生自身才是主体。诚如杜威所言,“教育不是一个‘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一个没有人不知道,也是一个没有人不违反的。”
  三、科学课程的优势
  科学学科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势,那就是它的多元化。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怎么样才能建构优质课堂呢?
  一是来自实验的吸引。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同时实验也是让学生学习投入的一个利器。实验的科学让学生大感兴趣,与生俱来的探究天性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与实验探究充满了研究的味道。因此,实验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丰富的探究活动。新课改让本身具有巨大探究题材的科学课程散发出巨大的魅力。研究性学习、学生探究实验等让科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几乎每节科学课都含有探究活动,大量的探究活动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自主·互动”,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在自身内部建构科学理论。
  三是联系生活的强大教学情景系统。科学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联系现实生活,生活中的科学直接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这是它的另一大优势。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时,他们自身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他们自身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的热爱科学!
  科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是科学学习的一个很好载体,可以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科学的热忱中去,平时的应用更加加深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学习。
  四是综合与合作。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同分科教学相比,科学课程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综合性的学科让个性迥异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切入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喜欢自己一样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
  四、优质科学课堂内涵
  不论是“自主·互动”的教学格局,还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它们的根本在于学生的积极投入与学生的自我建构,这其实就是优质课堂所内在的涵义。打造优质的科学课堂具有很多的学科优势,我们只有用好这些优势才能更好地为科学教学服务。根据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相信我们用为人先的菁才中学同仁定可开创一种富有菁才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其他文献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就有先进、中间和后进之分。十个指头有长短,作为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与个性发展中,出现一定的差异,这属正常现象,我们只有认识这种“正常”才不会对学生表现出的优、良、中、差感到大惊小怪、怨天尤人。头脑中应该出现的印象只能是:这一切正常。  张某是我班的一名男生,学习成绩在班里排末位。课后,我经常找他了解情况,给予他鼓励……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社会适应力,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格,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关注个别教育的同时,更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如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分发挥破冰热身
期刊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索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力度却大大小于现代文,方法也多是串讲、翻译和解析为主,那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使学生一头雾水,让学生发出“学古文难而无味”的感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这与某些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误区相关联。怎样才能改变文言文教学无味有低效的现象呢?笔者参照各路
期刊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初级中学历史教材所要求讲述的日本两次重要的社会改革,如何在教学中从历史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当前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分析日本迅速发展的深层原因: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方面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卓越的模仿能力,在这两个时期的表现尤其突出。通过历史分析使学生明白积极的引进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这种有益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大化改新时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正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学生的文思定会如泉水般涌动,源头活水汩汩来。  一、品读诗歌,唤醒美感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古代社会,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
期刊
《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诗,作者利用对比手法描写了南方雪的滋润美艳和北方雪的孤独奋飞。在《雪》的教学中,我通过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在欣赏的同时,层层推进,力图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从而把握其构思和选材的精妙,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文章第一段,作者以满怀感情的笔触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雪。首先作者以“暖国的雨”的单调引出“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好像是手捧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用爱做主线,分析后进原因,触动后进生内心,动员多方力量共同促进他们的转化。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怎样来促进后进生转化呢?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班主任老师的诚爱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
期刊
【摘要】学生是有生命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  【关键词】课堂;生命;关注;发展    一堂课,课前经过精心设计,导入、过渡、重难点的解决,甚至结尾的艺术,全都考虑周全。课上,教师按照预期的教学设计认真演绎,不允许有多余的枝杈伸展出来,更不能有任何突发事件;学生呢,很识趣的积极配合
期刊
很多学生感觉写作文时,没有内容可写,或感觉有东西写却无从下笔,理不出头绪,或感觉有东西写却没有丰富的、恰当的词或句来表达。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就贯彻“多读多记多写”的作文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作文教学三步曲  初中作文,主要是记人记事记物的记叙文,中考一般不会超范围。  例如,记叙文教学时,笔者出了一个题目:“记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第一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