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普及,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胡锦涛同志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科学定位。现在,学校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灵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们国家今后的命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
  思想品德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一门与智育相统一的德育课。中学生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接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逐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认识能力,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进行观察与思考。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奠基和导向作用,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居于特殊地位,这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征。思想品德课的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它的德育功能,努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找到了一些规律和方法,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加强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它不是简单地结束原来倡导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这些传统的师生关系,发展成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尊师爱生、情感交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并用自身的优良品德去感染学生、同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倾向和特点,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施教,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在此基础上,才能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尤为重要。以往学习思想品德课是以考试为目的,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进行了大胆尝试,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尊重学生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把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不但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教学成绩也显著提高。
  
  二、用活用准教材,加强时政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学生现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现有的教材经改革以后较贴近学生实际,注重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也注意了对主教材的充分运用,这是发挥本课程德育功能的关键。
  学生对时事学习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事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及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变动性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
  时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所以可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的要点。如:在讲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我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的事件、资料,上课大家分享。学生们共收集到二十五条事例,课堂气氛热烈,德育效果显著。这节课使学生既懂得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又接受了一次公民要知法、守法的法制教育。
  
  三、改进教法,采用灌输式教育
  
  所谓灌输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性质和任务,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阐述了“灌输”原理,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工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同样,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只能通过“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所掌握、内化,以使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四、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特殊群体
  
  现在社会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此外,还有单亲儿童和孤儿问题。对这些问题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关注:
  1. 针对个别学生做个别研究,具体分析。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一样,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才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地应用才能奏效。
  2. 定时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 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并让家长签字,以便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加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关系到学校教育成败的大事,我们要积极谋划、勇于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祖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沃德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讲解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个性独特的人。未来社会需要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未来的人才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心灵的艺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培养问题习惯绝不可忽视,没有问题习惯的培养,就无法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没有心灵撞击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面对当前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习惯薄弱的现实,我们应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终身学习的原则,积极寻找改变这种不良局面的办法,让学生敢于发问、勤于发问、明于发问、精于发问、善于发问,使学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材料,以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
期刊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现代科技名词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一改往日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形式,转向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做到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做到的,从而给教学带来重大影响。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地进行说教,而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让思想政治课充满时代气息,紧扣时代的
期刊
进入高三后,时间越发宝贵,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耗时耗力,却往往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要明确的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一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而不是为了让教师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或是流于形式的所谓“改革”。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多写只是一个方
期刊
学校德育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人、财、物、事、时的作用,有效地组织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任务。学校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具综合性、方向性的管理系统。要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用什么样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教育年轻一代,是关系到培
期刊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文﹑鉴诗﹑评人﹑赏物都要移情入文,以情品文。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的主体情感与文中客体情感互融﹑互动﹑互补,从而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为了激起主体情感和客体情感的共鸣,教师应诱导学生感悟客体情感。    一、激趣引动激情    趣味是激情的前提,是求知的先导。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应以牵动人心的导语、声情并
期刊
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地体现英语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沟通、交流作用。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离不开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选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具有话题广泛、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  但是目前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文只被当作一篇学习语法知识和词汇用法的材料,很少被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寓意等,从而导致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常常被忽略,学生只是记一些语法、例句、词语的搭配用法,理解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