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管理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德育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人、财、物、事、时的作用,有效地组织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任务。学校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具综合性、方向性的管理系统。要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用什么样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教育年轻一代,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教育为什么人服务的重大问题。所以,德育的内容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的政治方向。
  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教育等。所以,学校德育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证着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我国目前正处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变革时期,这既为形成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会诱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有了更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要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就必须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教育广大青少年明辨是非、明确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不仅是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根本问题。
  
  二、主导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
  
  学校德育管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起着导向作用。一般说来,德育工作者能够较科学地预见未来社会对受教育者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结果,能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教学,从而确定学生的发展方向。
  青少年阶段是确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奠定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基础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德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搞好德育管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是根据学校的系统安排进行的,按照培养目标和德育任务,创造教育环境,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德育的影响力大大超过家庭和社会的自发式影响力。学校还应该有一支专门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团队,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掌握着一定程度的教育理论和多种教育艺术,能较好地执行德育任务。另外,学校德育承担着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任务,努力促使家庭、社会同学校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在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校德育管理起着主导作用。
  
  三、保证教育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管理能够正确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既有各自的功能,又是相辅相成、互为渗透的整体,而德育是五育的“灵魂”所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于其它诸育之中,又为其它诸育提供动力,是五育中的重要因素,具有主导作用。德育管理能够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运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和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德育成为各育的动力。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管理正确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德育的地位,又发挥了德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学校是重要阵地。对在校生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是德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学校自身而言,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德育工作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广大师生的言行和精神风貌,向全社会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内容,从优良的民族历史传统、淳朴的民风民俗教育至现代文明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净化人们的心灵,创造良好社会风气,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学生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的转变,要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密切数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是最有价值的载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考虑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
期刊
摘要:新课改后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专门设了一课讲述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略有研究,结合新教材拟从走进青春、感悟青春、祝福青春这三个框节来讲述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关键词:走进青春感悟青春 祝福青春    新课改后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的第四课是专门的青春期教育。笔者本人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课改前的思想品德课很少涉及学生的青春期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想写出出彩的文章是很难的。中考作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诗意、灵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学生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创造。  从初中生的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主要表现为: 
期刊
摘要:邢台市农村中小学在全市学校总数中占80%以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深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因素和学校领导因素。扭转邢台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首先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保障艺术教育行政法规的贯彻落实,其次,落实音乐新课程标准,改变音乐教学理念,鼓励创新教学,第三,加快教师队伍优化进程,定期举办中小学音乐课评比及音乐教师技能比赛等活动,第四,地方所属高师音
期刊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就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一、兴趣激发体验    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及学生的特点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兴趣激发体验。如:
期刊
沃德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讲解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个性独特的人。未来社会需要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未来的人才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心灵的艺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培养问题习惯绝不可忽视,没有问题习惯的培养,就无法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没有心灵撞击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面对当前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习惯薄弱的现实,我们应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终身学习的原则,积极寻找改变这种不良局面的办法,让学生敢于发问、勤于发问、明于发问、精于发问、善于发问,使学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材料,以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
期刊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现代科技名词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一改往日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形式,转向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做到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做到的,从而给教学带来重大影响。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地进行说教,而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让思想政治课充满时代气息,紧扣时代的
期刊
进入高三后,时间越发宝贵,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耗时耗力,却往往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要明确的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一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而不是为了让教师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或是流于形式的所谓“改革”。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多写只是一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