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痛淋巴结转移规律、失败部位,为术后放疗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54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进入单纯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74例).术后放疗组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淋巴引流Ⅸ和全纵隔放疗50~60 Cy分25~30次5~6 周完成.结果 全组1、2个解剖1)(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13.9%(P=0.013),单纯手术组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82例)
【机 构】
:
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跃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放疗科,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跃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放疗科,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跃学院肿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痛淋巴结转移规律、失败部位,为术后放疗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54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进入单纯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74例).术后放疗组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淋巴引流Ⅸ和全纵隔放疗50~60 Cy分25~30次5~6 周完成.结果 全组1、2个解剖1)(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13.9%(P=0.013),单纯手术组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82例)的分别为24.8%、4.9%(P=0.046).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切除均数分别为13、17、20个,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49.6%、64.9%(χ2=15.51,P<0.01).胸段食管痛食管旁、纵隔、胃周围(贲门左、贲门右、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12.4%、30.4%(χ2=79.93,P<0.01),在上、中、下段食管痛中食管旁淋巴结阳性率相似(61.5%、65.6%、64.9%,χ2=0.16,P>0.05).在单纯手术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失败率上、中段分别为26.7%、29.8%和16.7%、14.3%.上段食管癌吻合口的复发率16.7%明显的高于中、下段(3.1%、7.7%,χ2=9.02,P=0.011).结论 食管癌术后生存率受淋巴结转移区域多少的影响.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可能与淋巴结清扣个数少有关,发牛在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且不受病变部位的影响.上、中段食管癌除纵隔、锁骨上区域的复发率高外,上段食管癌的吻合口也很高,这些部位应是术后放疗的重点。
其他文献
乳腺癌仿根治术后约有10%~30%的患者会发生局部(胸壁)或区域性淋巴结(腋下、锁骨上或内乳)复发[1,2].复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放疗是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而胸壁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乳腺癌的胸壁复发是一种有效方法[3].笔者医院多年临床工作中一直将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放疗联合热疗作为标准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合并全身化疗增敏.现将1996--2002年收治的146例乳腺癌术后
Intergroup 0116随机临床研究证实了放疗或放化疗不仅能提高胃癌局部控制率,而且还能抑制或消除亚临床病灶的远处转移,从而提高了牛存率[1]。
目的 分步设计和直接子野优化是设计静态调强放疗计划的两种模式,本研究比较两种计划模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两种模式分别设计10例前列腺癌和10例鼻咽癌患者的调强计划.在射野方向和优化条件相同、最终目标函数值相近的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设计模式下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子野数、机器跳数(MU)、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两种计划设计模式制定的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剂量分布基本一致,DVH
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X线调强放疗(IMXT)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是肿瘤放疗技术的一大进步,对鼻咽癌的治疗尤为重要.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如何提高再程放疗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和再程放疗的放射性损伤是众多放疗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患者男,16岁.因间断腰痛8个月、下肢疼痛2个月、行走困难1周于2005年6月4日入院.入院时左下肢疼痛剧烈,需用吗啡止痛,伴跛行、左下肢麻木、尿频遗尿及盗汗.入院后MRI检查提示骶管内及骶前占位,骶管软组织影从S1延伸到S5,通过左侧骶孔与骶前软组织相连,骶前软组织块影截面积为7.5cm×11.Ocm(图1).腹部B超示肝界下移,脾稍大.18d后全麻下行椎管内肿瘤切除,冰冻切片结果示血管内皮肉瘤
患者男,38岁.2006年11月因左下腹疼痛进行性加重3个月余就诊,伴恶心、食欲不振,大便变细,无便血及黑便.遂于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及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检查示:腹腔及盆腔内多发实质性占位,大者约12.3 cm×7.9 cm,左下腹囊性占位,左肾周围积液,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少量腹水.2006年11月14日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下腹大网膜中10 cm×8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术后是否放疗,保乳治疗后乳腺内复发的主要区域都是瘤床及其附近[1,2].这种复发模式是近几年开展的部分乳腺照射(PBI)的基础.通过直线加速器实施的外照射三维适形放疗是PBI的实现方式之一,而术中在术腔的各个边界所放置的银夹则是部分乳腺外照射靶区勾画的依据[3,4].呼吸运动是部分乳腺外照射靶区位移的原因之一,而自主呼吸控制(ABC)则是消除这一影响的有效措施[3].因并不清楚同一
患者男,65岁.因右颞部疼痛半个月再次入院.8个月前因右耳反复流液于当地医院行"右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右中耳炎性肉芽组织、听骨骨疡形成伴纤维退变.6个月前发现右外耳道肿物就诊我院.体检发现右上颈一肿大淋巴结,约1.5 cm×1.5 cm×1.0 cm大小;右外耳道见暗红肿物堵塞,约1 cm×1 cm大小,边界不清,表面少许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