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微波热疗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仿根治术后约有10%~30%的患者会发生局部(胸壁)或区域性淋巴结(腋下、锁骨上或内乳)复发[1,2].复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放疗是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而胸壁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乳腺癌的胸壁复发是一种有效方法[3].笔者医院多年临床工作中一直将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放疗联合热疗作为标准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合并全身化疗增敏.现将1996--2002年收治的146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情况,评价手术和非手术综合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共收治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358例,其中89例为临床Ⅰ、Ⅱ期病例,55例行手术+化疗±放疗,34例行化放化疗.化疗以PE、CAP方案为主,一般疗程为4~6个周期.放疗采用6 MV X线照射,包括原发灶、肺门及相应纵隔,总量达56~60Gy,5~6周.结果 总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1、2、3
目的 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肺及食管损伤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44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全组处方剂量58~70 Gy,中位处方剂量66 Gy,24例行常规分割放疗,余20例行后程加速照射,即常规分割照射30~40 Gy/3~4周后再加速照射,3Gy/次,1次/d,5次/周.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及食管损伤.结
随着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肺癌脑转移成为肺癌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为止,全颅照射仍是该类患者的首选疗法,但全颅放疗仅使患者中位牛存期延长4~6个月.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全颅照射加同川步化疗引起人们重视,笔者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分别采用全颅照射(WBRT)和全颅照射加卡莫司汀(BCNU)同步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115例,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期刊
在澳门回归中国前,她是没有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杂志。在她回归中国后,为了提升澳门地区的医疗专业水平,加强和中国内地及其他国家地区医护人员的学术交流,国家卫生部和澳门社会文化司签署了医疗卫生方面的协议,其中之一,即在澳门正式创办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期刊,并请中华医学会协助创办。
期刊
期刊
在疾病的治疗中常会遇到体内空腔器官(如食管、气管、血管、胆道)受侵、被压迫形成狭窄或术后形成局部缩窄,置入支架后可以实现管腔再通,缓解阻塞.各种支架置入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支架的材料(不锈钢、镍钛合金)和种类(壳形、网形、环形)也在不断变化.一部分体内有金属支架的肿瘤患者在进行放疗时,由于金属支架的存在,导致射线的剂量分布发生变化.支架的材料通常为镍钛合金等金属,其密度远大于人体的各种组
期刊
目的 探讨颅脑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98例有原发灶或转移灶病理报告的脑转移患者进行颅脑X刀治疗,边缘剂量8 Gy/次,共4次,隔日1次.并在颅脑X刀治疗前或后进行了全脑放疗,2 Gy/次,共20次.对其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1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随访率为94%.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个月、41%.单发脑转移瘤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
据2008年2月8日的《细胞》(Cell,2008,132:487-498.Asako Sakaue-Sawano,Atsushi Miyawaki)杂志报道,日本学者得到了两种新型荧光蛋白,其中蛋白质Cdtl只存在于G1期,另一种蛋白质Geminin只存在于G1期之外的细胞周期其他阶段。研究人员向Cdd、Geminin分别植入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的荧光基因,将处于G1期的细胞核标记为红色,处于S、
期刊
调强放疗(IMRT)是放疗技术一大进步,将成为21世纪肿瘤放疗的主流技术[1].治疗机是实现精确治疗的关键[2],而灯光野和射线野50%等剂量线范围的一致是确保定位精确的前提。
期刊
放射性脑损伤研究中大都以血管内皮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为重点,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射线作用的"靶",而对于数量最多、在其他类型脑损伤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却关注较少[1-3].为此,笔者以AST特异性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为对象,在大鼠早期全脑照射模型中对其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了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