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推出最新传记文学《回望》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wang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宇澄新年将推出最新传记文学《回望》,該书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父亲的特工生涯与母亲以大量旧照所展示的“时光之变”,是该书的迷人之处。金宇澄不仅题写书名还手绘了父母在上海生活的痕迹,令书中所讲述的时代跃然纸上。大量家族旧照是《回望》的特色之一,金宇澄坦言:“我常常入神地观看父母的青年时代,想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父亲去世后,金宇澄常陪母亲翻那些老相册,牵起绵绵无尽的话头,这些内容经金宇澄整理成独立的一章,加上他记取父辈的非虚构长文,终于成书《回望》。金宇澄的父辈经历了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回望》仿佛在恢复那段曾经失落的记忆:血与牺牲、理想、青春、爱与守候以及历史的宿命……这是关于金宇澄父母的记忆之书,也是父辈那个时代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金宇澄采用了不同时间的视角和不同来源的材料相互对照,有补充、引证,甚至有冲突,金宇澄特意保留了这些不一致之处,让作品呈现非虚构写作的某种特殊意味。各种“声音”同时存在,才成就了书中人物跨越时空而实现的交谈,并成为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介质,让读者接近记忆隐秘的另一面。
其他文献
“在大的文学领域范围内,我平时比较关注经典作家、作品。”近日,作家苏童在北京接受专访时如是说。在论及创作问题时,他提到,自己不太适合网络连载作品这写作方式,“我的作品都是‘改’出来的,也不太關心时下的IP热,只想安心写作”。纵观苏童的作品,有不少是描写小人物、小地方,对细节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他表示,自己不太可能去尝试宏大题材的写作,并解释道:“我从来不好‘大’,深入和准确,是我以小说切入社会的追
曹文轩日前谈及中国文学的现状与发展,他说:“说老实话,自从拿到安徒生奖后,媒体一直问我你是不是感到很兴奋?我说不,我感到很欣慰”。曹文轩直言,“十多年前,我就对中国的文学做过一个判断,中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国际水准的作品。当然那个时候大概不会有太多人支持我的看法。后来就有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笑称,当莫言得奖的时候,“我说第一高兴的是莫言,第二个高兴的是我,因为它验证了我对中国文学的判断。到
很难说,我是被《我们的清晨》里的哪一种气质所打动。或许是它不断提及的那一碗麻辣在舌尖上跳芭蕾的熟悉的重庆小面,或许是它在多重人物关系里映照出来的柔软丰盈又五味杂陈的一番番心曲。总之,小说的篇幅很短,却容纳着颇为复杂的情绪、感喟与故事界面,富有弹性与张力。   《我们的清晨》在两个城市边缘人之间展开叙事,一个是晚睡早起的面馆老板老施,一个是熬通宵写稿的新闻工作者“我”,他们因一碗面而相识,又因住同一
费祎字文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
1. (1) 茂 luǒ (2) “矿”改为“旷”;“撼”改为“憾” 2. B 3. D 4. 到此已无尘半点;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宵眠抱玉鞍;月黑雁飞高 5. ① 马国(慧骃国) ② 飞岛国 6. 中小学;安全工作;存在问题 7. (1) 笔走龙蛇、杯弓蛇影、虎头蛇尾、打草惊蛇等。(2) 示例:《白蛇传》;许仙救蛇,白蛇报恩。(3) 示例略。有理有据、语言顺畅可以给全分。依据不足或者有语病扣分。
作家大卫·范恩日前从上海机场坐上通往兴化的汽车,谈起被选中成为“驻城作家”的经历,他滔滔不绝,清澈的蓝眼睛里流露出兴奋。作为兴化市邀请的首位外籍“驻城作家”,他将在兴化待一个月,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并进行自由创作。大卫·范恩生于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今年52岁。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英文系,曾获康奈尔大学创意写作硕士。他曾执教于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旧金山大学,目前是英國华威大学创意
郭金牛的诗歌主要以“还乡”为主题,他曾言:“我写作的主题只有一个:还乡。”可见“还乡”在其诗歌中的重要性。历代以来,文学作品中的“还乡”数不胜数。比如《诗经》中的《采薇》就从兵役、战争的角度来“回望”故乡.自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以来,士子文人或薄宦,或漫游,或作为征人远赴边关,一时之间,文学作品中尽是对“望乡”的种种流露。新诗之中,余光中的《乡愁》也是脍炙人口。这些诗篇,在情绪上无疑都带有“疼痛”
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举行。常规长篇小说刘庆邦的《黑白男女》、吕新的《下弦月》、陈彦的《装台》,翻译长篇小说余泽民翻译的《烛烬》,特殊文体长篇小说曹文轩的《蜻蜓眼》以及淮安籍本土长篇小说陶珊的《诗歌岁月》、祁宏的《大师吴承恩》共7部长篇小说获奖。该奖项每两年一届,每届评选5部获奖作品,含特殊文体长篇小说和翻译长篇小说各1部,奖金为每部10万元。同时,为发现和培养淮安籍本土作者,
央视节目《朗读者》日前播出了第三期,作为首位登上《朗读者》的作家,擅长写中国谍战小说的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信件。节目播出后,这封《致信儿子》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作“2017最美家书”。《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們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
作家邵丽的新书《挂职笔记》不久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该书举行读者见面会,作家张楚及作者邵丽与读者分享了《挂职笔记》的创作体会及用女性视角书写乡土文学的看法。邵丽曾在河南省汝南县挂职两年,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笔记》是她深入基层生活之后的最新创作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辑,在上辑里,叙事者通过挂职副县长的视角,以相对独立和客观的立场来理解人们的生存状态;在下辑里,第一人称开始隐去,文本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