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血清HBVM的表达及其与发病机理的关系(附90例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了慢性重型肝炎血清HBVM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发病机理的关系。慢性重型肝炎HBeAg及抗-HBcIgM的阳性率较CAH及CPH低,提示在慢性重型肝炎时,病毒复制水平较低。e抗原抗体血清转换率亦较CAH低,说明病毒复制及e抗原抗体血清转换均不是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发病因素。而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可能与暴发型肝衰竭相似。在慢性重型肝炎病程中出现一过性HBsAg阴转,阴转率达32.50%,明显高于CAH及CPH,提示体液免疫过程紊乱,HBV抗原一过性清除加速,可能是部分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发病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为探索抗HBe(+)、斑点杂交HBV DNA(-)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活动的原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8例;并以同样血清标志物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12例作为对照。结果前者17例(94%)检出HBV DNA,其血清水平约在100ag~0.1pg/ml之间;后者仅7例(58%)检出。提示抗HBe(+)、斑点杂交HBV DNA(-)的慢性肝炎,若病情活动,仍可能与极低水平的病毒复制有关。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各基因片段克隆成功后,我们已对第9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分析,并且确定了ADRV第9基因双链RNA从5′到3′末端的序列。第9基因共有814个碱基,包括一个起始于10,终止于757碱基处开放的读码框架。第9基因编码的多肽由294个氨基酸组成,其计算的分子量为28.5k Da,编码蛋白含有三个潜在的N连接糖化位点和一个位于氨基酸末端的疏水性信号序列,用NBRF蛋白数据库分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实验感染HEV猕猴血清抗-HEV的动态变化。12只实验感染HEV的猕猴中,除1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正常外,余11只ALT均明显升高。对该11只猕猴检测血清抗-HEV表明,9只于ALT升高同时或之后1~4周,即感染后2~6周抗-HEV阳转。8只猕猴于感染后3~6周抗-HEV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6周后降至低水平。但1只猕猴抗-HEV持续高水平可达12周以上
应用洋地黄毒甙元(Dig)探针于构建甲型肝炎—痘苗重组病毒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核酸杂交,包括菌落杂交、噬斑原位杂交、打点杂交以及Southern转印杂交,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表明在病毒基因工程中非同位素探针可以替代同位素探针。
期刊
期刊
本文研究了8例急性重型肝炎(FH)及6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SHN)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的表达情况。发现FH的HBsAg及HBeAg的检出率较SHN、慢性重型肝炎(CSH)及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明显低,而抗HBs、抗HBe的检出率明显高,且有HBsAg及抗HBs同时出现者占25%,测定的HBV-DNA及DNA-p均阴性。SHN有肝性脑病者基本与FH一致,无昏迷者介于FH与CSH之间。急性及亚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