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构思训练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下面是全校组织的一次听课比赛中一位老师的授课教学。
  
  一、游戏导入,激趣激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叫做“闯三关”。通过这次活动,比一比,哪组同学头脑灵活,思维反应敏捷。
  请闯第一关:巧问妙答。(屏幕显示)
  A、袋子里装有红豆和绿豆,张大爷将袋子里的豆子倒在地上,红豆和绿豆一下子就自然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B、5岁的小明从未见过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某边防部队的军官。一天,小明跟随妈妈去汽车站接爸爸,汽车一到,车上走下来三个军官模样的人,小明一眼就认出了谁是爸爸。这是为什么?
  
  二、突破定势,搜集素材
  
  请大家再接再厉闯第二关:浮想联翩——10分钟之内,请你猜想他或她“为何流泪”或“眼角为何有泪痕”?(不少于5种)提示:同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你会在哪些情况下落泪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素材。
  悲伤之泪:夫妻分别、挚友送别、亲人去世、死囚悔恨的泪、名落孙山、看电视剧……
  喜悦之泪:复读三年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运动健儿站在领奖台上,国旗升起时、某足球队进球后、中500万大奖、亲人重逢……
  非心理情感之泪:吃火锅、吃葱或蒜、眼睛里有异物、骑车时风吹到眼里、上眼药……
  非人类之泪:鳄鱼的眼泪、树皮被刮破、青草被践踏……
  
  三、交叉组合,构思指点
  
  请闯第三关:奇思妙想。
  A、亲人遭遇车祸而丧生。
  B、农民终于盼到了久旱后的甘雨。
  C、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
  D、小蚂蚁的巢穴被雨水冲了。
  ABCD四个素材中任选两个,通过联想、想象、猜测、推想等方法,将它们组合起来,并提炼出一个主题来进行构思。
  
  四、归纳总结,作文训练
  
  总结:突破定势找素材,交叉组合来构思,写作匠心我独运,创造思维出新意。
  训练:以“流泪”为话题,根据课上的构思写一篇作文。
  听完课后,我感触颇深:
  
  一、拓展训练,激活作文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患上“作文恐惧症”,除了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外,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作文丧失了起码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探索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积极的行动。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沉睡的作文激情复活过来,增强自我行为的内驱力。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有意识地让学生事中求“乐”,乐中求“理”,理中成“文”。要突破单一的训练模式,不断更新训练形式,如变通式训练,游戏式训练,比赛式训练……这些新颖独到的训练方式定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从而唤起学生主动练笔的激情和欲望。
  
  二、开放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就无法形成于文。学生要想顺利地作文,必须深入生活,体味生活,熟悉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自主创新性,主动到客观现实生活中去吸取感性材料,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去观察、去感悟,利用感官多看多听多想多记,丰富生活经验,广泛积累素材。
  
  三、拓展思维,创新作文形式
  我们常说的创新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既敢于大胆想象、异想天开,又要合乎情理、自圆其说,从而想人之未想、言人之未言,不断追求新鲜事物。创新作文的形式很多,要打破常规,破中求立,立中出新,思维延伸至不同的方向,以探求新的多样化结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引发学生求异思维的材料,营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求异、善于求异,并且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新能力。此外,还有探索作文、想象作文等作文形式,借助这些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作文新形式一定会为开放的作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读普希金的《射击》,仿佛走进一座迷宫,曲折迂回,若明若暗;像打开一个层层包装的宝盒,悬念迭生,引人入胜。  序幕拉开,两句引文如同开门即见的两张留言条,让读者嗅到了火药味,预示一场战斗即将展开。  但故事的第一部分却是从“我”的缓慢的叙述开始的。先介绍枯燥单调没有情趣的小镇、小镇上军人的生活,然后介绍本文的主人公,从性格、经历、经济状况到人际交往、藏书情况,介绍全面却不清晰,处处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期刊
被称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从事词体创作的文人,也是奠定词的传统作风的作家。他使词从形式到内容与风格都基本摆脱诗的模式,具备了独特的风貌。《花间词》66首温词,以女性的闺阁之思为主要内容,对女性形象的描摹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技巧,从而对后世词作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温庭筠的笔下,她们柔媚、娇弱、精致、优雅而又幽怨落寞,极尽绮丽之美却又凄苦落寞,构成了动人心魄的美。《菩萨蛮》(水晶帘里玻璃枕)
期刊
古语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欣赏美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且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高尚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美感体现,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名篇佳作,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这些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那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美”的特点,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谈几点,以求
期刊
一、赏析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韵,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及技巧。  二、赏析重难点  1.理解诗人独特的风格。  2.掌握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意境。  三、赏析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名诗佳句多如繁星而被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几个名句: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
期刊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①  ——[唐]李白    李白这首《越中览古》,在今天已被许多出版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但该诗中“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里的“战士”,我查阅好几个版本的李白诗集,均为“义士”,而非“战士”,这是为何?究竟是“义士”还是“战士”?既为教材而使用,传授于子弟,就自然是严肃谨慎的事,不可不察。笔者认为当为“义士”而非“战士”,详析如
期刊
新课程指导下的人格教育,致力于使学生的素质有个性的、全面的并且是终身的发展。简言之,人格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的基本要素在人格教育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教学思维也应该有革命性的转换。  笔者以为,在多元对话的时代,切合人格教育的教学思维,也应该是以对话为基本原则、讲究互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活动也有“对话”,但缺少“互动”。“师道尊严”的教学伦理,“传道
期刊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技术,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语文能力较低,作文能力较差,用词单调,内容空洞,缺乏思想性,不会布局谋篇。面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略有心得: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要把“写”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归纳为“两‘时’抓,两‘时’都要硬”。一个“时”指的是课上时间,具体包括:早读
期刊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一    友情,正如亲情、爱情,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可贵、最纯粹的情感之一。拥有知己,相伴友情,是我们芸芸众生在漫漫人生和寻常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和孜孜追求。  事实上,在从以“诗经”、“楚辞”为开端的奔流不息的中国古典诗词长河里,对友情的吟
期刊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早期作品。多年来,曾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作家不是从正面描写生活的洪波巨澜,而是采撷时代激流中的一朵浪花,如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去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云,以及人民解放战争必胜的内在动因。  作品三个片段,互相映衬,环环相扣,情节发展自然,剪裁紧凑严密,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全篇柔美、清新、俊逸,仿佛一支悠扬的小夜曲,给读者以审美的情趣。    一、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