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是否还有被你遗忘的角落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zwoai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课间的闲聊中,听到一位老师说:开学快两个月了,我所带班级的学生还有一半叫不出名字。听了这句话,我禁不住想了想自己的情况,猛然发现在,我所带的选修班里居然还有十来个学生不熟悉,更别说必修班了。翻开成绩看一看,那部分学生成绩都处于中等上下的位置,不是最差但也不令人满意。到教室上课时,一眼望去,有些面孔虽然熟悉,但始终想不出名字,自然上课时也从未叫他们回答过问题,反思一下,在看似紧凑有序的课堂里可能我们忽略了很多问题。
  在课堂上乃至课后,我们关心较多的可能只有两类学生:一类是成绩好的,一类是成绩差的。而往往忽略了中间这个大集团。上课时不提问,甚至连一个交流的眼神都没有;课后就更不注意了,常常在路上相遇时也显得很陌生。这些学生在失去了长久的关注后,渐渐地就失去了对你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慢慢地他也就变成处于最后学困生阵营里面的学生。其实,我们原本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原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只是我们忽略了……
  一、教师实现观念的改变,激发每一个学生
  要充分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将理论灌输到底。而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所以上课时我们必须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同学间交流,师生间交流) ,这时尤其要注意留意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活泼的学生,因为他们在交流沟通中与其他同学相比阻碍要大一些。
  二、教师实现行为的改变 ,注意每一个学生
  处于中等地位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得到老师给其他同学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也没得到老师及时的反馈、恰当的鼓励和友善的微笑。学生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从老师的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中感到老师的对他们的不公平,使他们降低了学习的动机,不会像“好学生”那么努力,甚至还会做出种种让老师很生气的举动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不起眼的一个小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向学生微妙地传递自己的期望。当老师给予高期望时,学生一般都会努力配合老师,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这样老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并使他们的行为更符合规范。
  作为教师,应该适当控制和调整自己的不自觉的行为,而对于令教师产生低期望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递自己的期望给他们。课堂上,讲课时教师可以多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以多用语言和学生沟通,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三、抓住课外交流的机会,沟通每一个学生
  课外师生的交流是实现师生间沟通的必不可少的途经,对增加师生感情、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千万不要只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也要关注成绩中等的学生。通过与学生的相处,我觉得课外交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这种交流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遵循理解、信任与尊重三原则。与学生的交流,应尽量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不应摆出长者的架子。 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乐于接受,才会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其次,应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对于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说“不”,应循循善诱,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有一种渴望引起别人,尤其是老师注意自己的心理。对于他们,我们不妨做他们的忠实听众,这会让学生加倍尊重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对学生就一味迁就或迎合他,让他在你面前永远感觉良好。对于他们的缺点也应抓住时机向他提出,并予以纠正。
  只要掌握了以上几点,灵活地运用,你也会得到学生的理解、信任与尊重,享受与学生融洽相处的乐趣。 这种师生间的融洽气氛,必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四、多开展课外活动,活跃每一个学生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这样课外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弥补方式,比如说:研究性学习、第二课堂等。我所带的班级这学期就开展了《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的宗旨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陶冶学生的性情,把保姆式的教育思想,换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放手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将第一课堂的知识融入第二课堂,并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良好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多给师生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给学生受关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愉快,不至于因为被忽视而影响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我们绝不希望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疏忽影响学生的发展,更不希望错失任何一个铸造人才的机会。那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关注我们渴望得到关注的学生。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中。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合作学习成为了课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也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期刊
【摘要】信息素养一词最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多年的发展后,个人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建构已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并不注重这一点。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和电脑的实践操作上过于层次
期刊
如今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独裁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师道尊严;学生也不再唯教师命是从,不再是学习、考试的机器;如今的家长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现状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以所谓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惩罚学生,教师不能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应视他们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教师一定要从“目中无人”转变为“以人为本”,否则,教师
期刊
【摘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敏锐地抓住生成的问题,突破原先教学设计的束缚,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学生的智慧就会得到尽情展现,课堂也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只要教学存在,就有教学“节外之枝”生成。其实,优秀的教师凭借自己的智慧,,总能让“节外之枝”成为悠然不尽、余味无穷的宝贵资源,正是这些“节外之枝”,能引发学生的许多思考,让课堂开出很多意想不到的“
期刊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方面相对较晚,在实践中部分一线教师对其含义的误解,造成了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看起来很热闹但缺乏实际效果,合作学习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地必然选择  合作学习在初中
期刊
【摘要】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在平常的写作中,如何面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关键词】作文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一天中午,9岁的侄女从学校带回来一张只考了81分的语文试卷,一进门就被妈妈数落。据说20分的作文被扣了10分,因此妈妈要让她重新写一遍。  我好奇,就拿她试卷来看。作文的题目二选一,一个是“我的课余生活”,另一个是“我的梦”。看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习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收获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大化。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巧用课前三分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徜徉在五彩缤纷的课间十分钟当中,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间”引入“课堂”,使他们全
期刊
【摘要】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听力不好有音、量、反应方面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对症下药,如语音、词汇、准备工作方面,最为有效踏实的当属“听写”这种方法。  【关键词】听写 逆向法 耳朵 质变  一、影响因素  1.发音不准,含糊其辞。自身语音语调不好,会影响到听,听到的音和自己发的音不同,会认为不是同一词而造成理解障碍。若不会连读,辨不出一句里有几个词,也是一道坎。  2.
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复习就是要把初中三年所学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重点理解和记忆那些重要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做到系统复习,突出重点,高效低耗。  【关键词】初中政治 复习方法 有效措施  中考复习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的活动过程。有效的复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初中的政治复习,笔者想提出一套复习策略,供同行参考。 
期刊
一、主题与背景  新教材教育理念的鲜明特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本”,教材仅仅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化学对话的话题,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载体。新课程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抓住教学中的带有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实验、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