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植被-水文耦合机制不仅是土壤学、生态水文学、地球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同学科通常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研究土壤-植被-水文耦合机制,不同尺度之间的机理联系研究较少.本文从不同空间尺度(从叶片气孔到流域/区域尺度)综述了土壤-植被-水文耦合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的空间升尺度方法和建模方法.不同尺度上6个典型的耦合过程与机制包括:(1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71029、41730854);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306)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植被-水文耦合机制不仅是土壤学、生态水文学、地球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同学科通常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研究土壤-植被-水文耦合机制,不同尺度之间的机理联系研究较少.本文从不同空间尺度(从叶片气孔到流域/区域尺度)综述了土壤-植被-水文耦合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的空间升尺度方法和建模方法.不同尺度上6个典型的耦合过程与机制包括:(1)叶片气孔及根土界面的碳水交换;(2)植物根系和水分运移引起的土壤团聚体及剖面水力特性变化;(3)植物冠层与根系对降水及土壤水的再分配;(4)植被斑块与局部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5)植被群落演替与土壤发育的联系;(6)流域/区域水分收支与植被物候及生产力的联系.同时,针对土壤-植被-水文耦合过程的观测、机理、尺度转换方法和建模方法,分别分析了其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和认识瓶颈.为了深入整合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多种耦合过程,未来研究应加强多尺度、多要素、多过程的土壤-植被-水文耦合机制研究,开发新的尺度转换方法,识别不同的反馈路径,并在建模过程中考虑植物冠层参数和土壤水力参数的时变特性.
其他文献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燕窝中的氨基酸含量。应用盐酸水解和碱性水解法处理燕窝样品,超高效液相-质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燕窝中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成分,以不同取样量考察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偏差在0.01%~13.6%之间, SRSD在0.85%~4.98%之间, 30批干燕窝中18种氨基酸总量在59.10~68.73 g/100 g之间;必需氨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致密,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异小,岩性、物性、含气性预测难度大,多解性强。本文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发现纵波速度难以区分岩性,而横波速度可以较好区分,砂岩的横波速度明显高与泥岩,因此转换波振幅属性更有利于刻画砂岩展布;纵波阻抗与储层孔隙度线性关系明显,采用叠后反演纵波阻抗的方法预测了储层孔隙度;储层含气饱和度越高,纵横波速度比越低,因此利用纵横波联合反演速度比预测了气层分布。该研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经皮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临床疗效评分。同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PELIF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一: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腰椎
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易因干扰而退化,然而处于植被恢复早期的喀斯特灌草丛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过程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该研究以广西马山县的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为对象,选取重牧、中牧、轻牧和无牧4个放牧强度的群落设置样方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主要结果:(1)样地中有维管植物272种,隶属77科200属,禾本科、菊科、豆科和马鞭草科是优势类群。
建立高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自来水中 12 种(F-,Cl O2-,Br O3-,Cl-,NO2-,Cl O3-,Br-,NO3-,SO42-,I-,Cr O42-,PO43-)无机阴离子的含量。选用 Ion Pac AS19 分离柱,以自动发生装置在线产生 KOH 作淋洗液,流速为 1.8 m L/min,进样体积为 100 μL,抑制器电流为 143 m A。结果表明:通过高压技术,可实现 1
在熔窑结构设计、玻璃生产品种(普白)、日熔化量(800 t/d)和生产工艺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将位于同一生产车间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A线和B线进行了二代浮法新型节能技术对比应用。其中,A线采用“梯度复合保温节能技术”,B线采用“梯度复合保温节能技术+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结果表明:与上一窑期传统保温技术相比,应用“二代新型保温节能技术”,产生了4.45%的节能率;而应用“二代新型保温节能技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