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遗石攻玉

来源 :经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石雕,我们就会联想到女娲补天的故事,她补天所用的就是五彩的石头。距今大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便把磨光的美石钻上孔,做成项链带在颈上,衬托人体的自身之美。古人曾分别以石、铜、铁制作自己的劳动工具,创造了石器文化、铜器文化、铁器文化。中国人的祖先除了以石头制作劳动工具外,还以石头作为装饰品、观赏品、文化用品。
  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既不是细腻柔和,湿润如脂的羊脂白玉雕,也不是因材施艺,依色取俏的青田、寿山、昌化石,而是地地道道的民间青石雕刻。青石雕刻不象宫廷石雕那样雍容华贵,也不象园林建筑那样精雕细刻。他由于来自民间,来自地地道道的乡村,所以带有很强的乡土气息,这些作品往往自成流派,既奔放大气,又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其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这些石雕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打磨、润色等。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化“腐朽为神奇”,使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们用刻刀削去顽石那多余的部分,使“存在”其中的优美形象裸露出来、显现出来。举个著名例子:距今3100~3600年前的殷商盛期,便有人从岩石中“发现”一只号鸟,用刻刀完成了它。这只石号鸟高约34厘米,圆眼仰视,神情倨傲,雄壮威猛;形象是号鸟,但气势是人。它精雕细作,打磨光滑,是件难得的艺术品。
  他山之石可攻玉,金石之交永不移。我们看到那林林总总的民间石雕艺术品,也才比较了解到石雕艺人们的雕刻技艺的特殊点:着重刻出题材的形体美,弥补了色彩不像实物这一缺憾。以造型的美居于压倒优势的石雕,在被动中求主动,色彩不像实物却更加显示了石雕造型的特殊魅力。
  重庆地区的石雕存世一般以石缸为主,由于它那庞大的体形和不易搬动的重量,加上他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逃脱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还有就是大柱下面的石墩,门前的石狮石鼓,石门楣,我在万州下面的一个小镇子,还看到一对石窗花,那感觉真的象古人形容的那样,“石破而天惊”,那石头雕刻出来的一米见方的一对花窗,好像是用柔软的面粉揉制出来的,那软软的花朵花瓣,柔柔的花枝花叶,哪里还看得出丁点石头的影子,其雕刻技能、风格塑造、情趣意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说实话,在这以前我对石头的东西还没有很多的注意,从那时候起,我一看到石雕就会很有兴趣的去细细品尝了。
  在看到很多石雕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那些无名的石雕艺人,他们“化腐朽为神奇”,使无生命的石材在艺人灵巧的双手里获得了艺术的生命。
  在我们看到这些民间艺人从而理解他们的文化的构筑,正所谓“霜雪刀头,精益求精”。而众多艺人又各立径畦精妙而大器,细腻而见难度,抓形而见神采。手法则不主故常,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为用。以其娴熟而不同凡响的相石、开坯、雕琢、达到了“坚刚清润”、“柔润脱砂”的境界,使其最宜于渲泄刻家性灵,掌握“四从二欲”的诀法,“四从”就是“从大到小,从外到里,从上到下,从高到低”。“二欲”是“欲右必须从左到右,欲左必须从右到左”具体做法:如果欲留住右边的料刻划主体景物,就要先雕去左边该去掉的料子,以突出右边,才能准确地显示主体主题,反之亦然。
  在雕刻中我还看到,砍坯的实践过程中,很自然地得出两条互相矛盾但又有道理的诀法,其一是石雕的工艺流程是;1.选料布局;2.敲坯戳坯;3.钻洞镂空;4.拉刺定形;5.精刻修光;6.配置座垫;7.磨光。按照艺术形式的不同,其基本制作顺序大致如下:
  镂雕顺序:打坯——包括先敲坯、后戳坯,均属租坯型;钻蔚——第一道较大的“放空洞”;镂空——内部镂戳并同时将坯进一步戳细;又钻洞——较小和细小的“造型洞”;拉刺——完全定形成坯;精雕修光。
  在雕刻过程中,艺人们非常注意利用石材天然形状和纹理,他们认为石材本身也是有灵的,顺其天然质地。可将石料的灵显现出来,变成有生命的形式。
  我常常在想,雕琢艺术背后究竟蕴藏着些什么呢?
  从面对一块朴石、手握一把开凿想像的利器,是神来之笔、生命体验或是成长的记忆。细听大师们如何阐释对于大自然的崇仰,细看大师们如何挖掘万物生命中的起源。雕、凿、切、割及镶嵌手法赋予石头新生命。在空间与时间的互动中,藉由石雕大师之手,重新体会万物无穷的真义。一件来自于石雕大师们一凿一雕的创作,大师们宛如是大地的舵手,一点一滴的经由石材的曲线蜿蜒绽放生命的多彩与缤纷,当你走进他们的创作世界才惊觉它竟能如此动人,被喻为“在石头上绣花”,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我们就要接触到这些石雕的价格了,具体的价格很不好掌握的,一般来说,如果是60或者80公分见方的石缸子,三面雕工的话,价格都在1500元-5000元之间,为什么它们的价格相差这么悬殊呢,那就是以前谈到过的雕工的问题,一方面要看雕刻的工艺是否生动,(粗细是第二位的),然后才看雕刻的是什么题材,人物山水花鸟,是人物呢,那价格就会高很多,山水次之,花鸟会是最低的价格,当然这个里面还会有买家和卖家的兴趣喜好的趋向,还是那句话,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有时候就是买个好心情,不必在价格上过多的计较。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家里,怎么看都顺眼。
其他文献
重庆市直辖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为使重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重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重庆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重庆造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商来重庆考察、投资、交流与合作,重庆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渠道地开展活动,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2002年,重庆市先后与乌克兰扎波罗热州及南非姆普马兰加省建立了友好州市和友好州省关系。  4月24日至2
期刊
近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在竞争中进一步加强了对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不断改进和创新对企业的服务手段。这对企业借助银行的新业务、新产品为企业的理财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理财水平创造了条件。    借银行之手去债市淘金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39家商业银行对非金融机构法人开展债券结算代理业务,为企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打开了大门。  我国在1997年成立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初期
期刊
编者按:  关于民营企业家,或者说“关于富豪,我们需要的不是炫目的神话,而是同一起跑线、同一游戏规则下的真实的财富增长故事。或者说,它是一个阳光下的简单、透明的故事,一个可以向大众公开言说的合理、合法的解释。”刘国永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所有来到雪域高原“求生存,谋发展”的创业人故事的缩影。“在公平竞争基础之上产生的富翁,就是受人尊敬的富翁。”在西藏创业,其艰辛、困苦,是内地的创业者难以想象的
期刊
世博会花落上海,它不仅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申博成功,既是对举办国经济实力和办展能力的考验,也会对举办地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是我国每年举办会展数量最多的城市,自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上海举行的大型国际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五大展览场馆先后举行595个展览会议,其中40%是国际会议。2002年4月2日,世界第三大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会有限公司落户申城,至此,德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并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快速技术进步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取决于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  但综观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和国际变局,有识之士必将振臂高呼:“知识产权,中国快雄起!”    ■窘 迫 的 现 状    2002年11月12日,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
期刊
一提到投标,也许有人会说,投标有什么值得说的?无非是报价而已,哪个价格报得低哪个就中标嘛!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曾参加过一些评标工作,发现一些中小企业的投标运作中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正是这些错误使得本来极有可能中标的企业投标失败,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本文对这些误区简略剖析如下:  误区一:投标就是报价。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不错,投标包含报价,但不仅仅是报价。投标书上不仅仅有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还附有大量的企
期刊
建章立制, 树行业新风    西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造价管理)总站是在原自治区质监站和定额站基础上更名成立的,现有工作人员28名,履行对全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造价管理职责。  建站伊始,向东站长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质监、造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1997年他们自筹资金近70万元购买了部分检测设备,用于新成立的检测中心,为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了公正、科学数据,填补了
期刊
1998年~2002年,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远抓发展,近抓项目”,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99亿元(含社会、民间投资,不含区直、中直单位投资),其中争取国家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以上,建成了一批农牧业、生态环保、市政设施、交通能源、教科文卫和公检法及乡镇基层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建设,提升了拉萨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变
期刊
年复一年的行业寒流不断地无情拷打着新生的IT业。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变成失望之后,IT人士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抱成一团共同取暖的生存方式,异彩纷呈的IT并购让人们在冬日里感受到了一股热流。    招法一: 自动软化    素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公司在2002年以35亿美元价格收购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旗下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这项IBM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以现金加换股的方
期刊
编者按:  1994年7月20日,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对口支援”的方针。这次会议,对西藏人民来说,是应该永远铭记的,它对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时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01年6月,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决定将对口援藏工作在原定10年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同时,增加了3个省和15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分别承担对口支援任务,把原来未列入对口支援的29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