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韩两国的外交纷争,成为了近期东北亚乱局的主线。今年8月,亚洲政坛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外交闹剧: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给韩国总统李明博写了一封亲笔信,没想到这封信遭到了退回,而肩负“退信”任务的韩国外交官履行使命时,又被日本拒收。
如此搞笑的场面,恐怕送信人也会在背后偷笑吧。
李明博拒信风波
二战至今,日韩两国在美国老大哥的撮合下,关系一直尚算平稳,不过这些年因为领土争端,这两个国家时不时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摩擦。
今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日韩争议领土独岛(日本称竹岛),此举立即引起日本政府强烈反应,日本召回了驻韩大使。日本7月底发表的2012年度《防卫白皮书》中再次主张对竹岛的主权,引发了韩方强烈抗议。独岛争端的烈火刚刚烧起来,李明博对于“天皇访韩”的说法又进行了惊人的回应,他说:“日本天皇想要访韩的话,先要对独立运动牺牲者们道歉。”李明博这些强硬态度引起日方注意,野田佳彦随后写了一封“表达遗憾之意”的亲笔信。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韩国政府在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决定将亲笔信原封不动“送还”给日本。这一举动在国际外交场合相当罕见,也被外界质疑属于“无礼之举”。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驻日韩国外交官拿着亲笔信准备“送还”之际,竟被日本外务省拒之门外。对日方的这一举动,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痛批“岂有此理”。
亲笔信遭退的野田佳彦也公开表达不满,在随后的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质询中,野田称韩国政府的一系列举动“过于缺乏冷静”。同时,针对李明博要求日本天皇道歉一事,野田表示,李明博的言论“脱离常识”,反而是李明博应该“道歉并收回错误言论”。
野田出身松下政经塾,这是一个用古典方式打造政治精英的地方,因其严格和成效显著而备受关注。从这里出来的政治家有个特点,他们做事情时常去翻笔记,从中寻找锦囊妙计。在他们的外交课堂中,信函的使用被极为认真地对待。就在信件被拒后不久,野田佳彦再次提笔写信,不过这一次他的信函外交对象是中国。中日信函外交曾有先例,如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就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亲笔信。
8月28日晚上9点钟左右,日本外务副大臣山口壮住进了在北京下榻的酒店。在抵达北京时,他谢绝了一切媒体的访问。对于山口来说,他最紧要的任务,是将随身携带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一封亲笔信,交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山口壮此行不同寻常,这是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迅速恶化之际,日本采取的一次特殊外交行动。
野田的信,容易令外界联想起8月中旬他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之间发生的那场“退信风波”。野田写给李明博总统的信实际上带有抗议的味道,因此遭到了韩国方面“拒收”。韩国媒体称,日本政府给中方的信函,按外交礼仪没有公开内容,这与韩国显然形成对比。野田向李明博发出信件时,曾把书信的主要内容在外务省主页上公布,此次山口访华本身就意味着日方不希望钓鱼岛争议继续升温,亲笔信内容主旨在于“表达日本的缓和立场”。
写信人是穆尔西?
在日韩的退信风波中,一封信件找不到收信人,但以色列总统府最近收到的一封信却找不到发信人。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以色列外交部透露,该国总统佩雷斯收到埃及总统穆尔西首封正式信函,后者在信中表达对地区稳定的期望。很快,穆尔西的发言人出面否认说,穆尔西根本没有写过这样的信件。“这完全不是真的”,而是他人刻意伪造。按他说法,伪造信件的正是两家以色列报纸。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办公室把“穆尔西传真信件”的副本发给媒体记者。这封英文信件写道:“我希望,尽我们最大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步入正轨,以实现包括以色列民众在内的中东地区全体人民的安全与稳定。”在这一信件中,佩雷斯的姓氏被错拼为“Perez”,而非“Peres”。
根据以色列方面的说法,这封所谓的穆尔西来信是对佩雷斯先前致信的回复。佩雷斯曾两度致信穆尔西,第一封信祝贺他当选总统,第二封信发在伊斯兰教斋月来临之际,向穆尔西和埃及人民表达节日问候。穆尔西是否当真致信佩雷斯,至今外人都不知道实情。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埃及,穆尔西面临军方挑战,这名非军人出身的总统还无法完全说了算。乌龙信件牵出埃以间复杂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体现埃及国内分歧。
其实以色列最大的外交挑战还不在埃及,巴勒斯坦才是最令人头疼的。前不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其办公室会见了一个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代表团。代表团还带来了一封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信,信中列出了巴方重返谈判的条件。
虽然巴代表团向内塔尼亚胡递交的信件内容没有公开,但阿巴斯曾向媒体透露,巴方在信中要求以政府停止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同意以1967年战争停火线为基础划定两国边境、释放关押在以监狱的巴勒斯坦人等,以此作为重启巴以谈判的条件。
2010年9月,巴以双方在美国斡旋下重启直接谈判。然而,由于以方没有延长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限建令,中断20个月后才艰难重启的直接谈判只持续了两轮便陷入僵局。此后国际社会多次试图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均无果而终。
奥巴马的私人邮件
跟注重尺牍往来的东方人不同,西方的领导人好像更喜欢新潮的电子邮件,奥巴马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多年以来,黑莓手机一直是奥巴马的最爱,这些年他经常用手机收发私人电邮,即使到了白宫,他也保留着这种习惯,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保留私人通讯工具并经常收发电子邮件的总统。
1978年水门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专门制定了一部名为《总统记录法》的法规,规定白宫所有的通讯都必须作记录。这意味着,国会和法院可以查阅奥巴马正式就任总统后的电邮。所以如果美国总统不希望公开他的电子邮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使用电子邮件。同时,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总统手机的保密也被有关机构严密关注。奥巴马正式就任总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局根据要求为他精心打造了一款专用的高科技保密“黑莓”手机,这部手机主要作为奥巴马在白宫及旅行时私人使用,可以防止任何黑客的入侵。为体现透明和开放的美国精神,奥巴马也会选择性地公开一些私人电子邮件的内容。 例如,他曾给美国副总统拜登写过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曾经提醒拜登:“有时候我认为你也许忘记了,我们目前正掌控着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这一点你知道,我也知道。”他还跟拜登晒自己会见教皇时的心情:“如果令堂知道他儿子的上司(也就是我奥巴马)刚刚与教皇会面,她在吃宗教圣饼时会不会呛住?我能够体会到那种深沉的宗教感情。另外,我在梵蒂冈为你买了一点小礼物,它是一个以圣-凯瑟琳为主题的纪念品。价格很便宜,但我认为你会喜欢它的。预先回答你的下一封电子邮件,不,你把它(指那个纪念品)倒过来时,它的衣服不会脱落。”
奥巴马会通过邮件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他猜对方肯定懂英语)交换一些意见,公开的邮件中包括一封写给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电子邮件。在这封信中他顺带着调侃了一下贝卢斯科尼:“事实上,我当时突然想起单身纳税人的卫生保健和降低保费的问题。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的头刚好移到那个方向,她(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也刚好从这里通过。不管怎么说,如果你不相信我也不会介意,但请你不要给你的负责人(相当于私人秘书)打电话,让他夜间在锡耶纳(意大利历史名城)准备伙伴(贝卢斯科尼以风流总理闻名于世,有很多花边新闻,这里的伙伴指的可能是年轻女性),只有我、你以及萨科齐。我对那些玩意儿实在没有什么兴趣,谢谢,我实在懒得向米歇尔解释这些电话。”
奥巴马的通信对象,也不限于自己的政治盟友或熟悉对象。如果有讨厌的人给他写信,他也会非常客气地回信。2009年7月9日,奥巴马在出席八国集团峰会的晚宴时,与利比亚当时的领导人卡扎菲热情握手示好。那是两人第一次会晤,被媒体称为历史性的一幕。因此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抨击卡扎菲是“中东的疯狗”,近年美国和利比亚关系逐渐解冻,上任美国总统布什曾与卡扎菲通过电话。到了奥巴马,这种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就给奥巴马写过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的主题是“回复:与美国总统再次联系——真高兴!”既然卡扎菲感觉跟美国总统联系是件“高兴”的事,那奥巴马也就只好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他用第三人称写道:“不,这从任何方面来讲都不会像是故事中的情节。在故事中,雷切尔和莫尼卡(这两人都是《老友记》中的人物)在订婚礼物的问题上产生严重的误会,但后来两个人都尽力补救,结果又重归于好。巴拉克·奥巴马与卡扎菲之间像朋友一样握手,是不可或缺的外交需要,因为他是非盟领袖。”
奥巴马写完这封信后两年,卡扎菲政权就灰飞烟灭。在卡扎菲政权的废墟上,英国《卫报》发现了卡扎菲前总理马哈茂迪的秘密文件。2011年6月23日,马哈茂迪给奥巴马写了一封信,信里的阿谀奉承口吻出人意料。他在信中称奥巴马为“总统先生”,并委婉地抱怨华盛顿方面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决定”,冻结利比亚政府在美国的资产,“取悦”利比亚反对派。
如此搞笑的场面,恐怕送信人也会在背后偷笑吧。
李明博拒信风波
二战至今,日韩两国在美国老大哥的撮合下,关系一直尚算平稳,不过这些年因为领土争端,这两个国家时不时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摩擦。
今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日韩争议领土独岛(日本称竹岛),此举立即引起日本政府强烈反应,日本召回了驻韩大使。日本7月底发表的2012年度《防卫白皮书》中再次主张对竹岛的主权,引发了韩方强烈抗议。独岛争端的烈火刚刚烧起来,李明博对于“天皇访韩”的说法又进行了惊人的回应,他说:“日本天皇想要访韩的话,先要对独立运动牺牲者们道歉。”李明博这些强硬态度引起日方注意,野田佳彦随后写了一封“表达遗憾之意”的亲笔信。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韩国政府在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决定将亲笔信原封不动“送还”给日本。这一举动在国际外交场合相当罕见,也被外界质疑属于“无礼之举”。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驻日韩国外交官拿着亲笔信准备“送还”之际,竟被日本外务省拒之门外。对日方的这一举动,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痛批“岂有此理”。
亲笔信遭退的野田佳彦也公开表达不满,在随后的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质询中,野田称韩国政府的一系列举动“过于缺乏冷静”。同时,针对李明博要求日本天皇道歉一事,野田表示,李明博的言论“脱离常识”,反而是李明博应该“道歉并收回错误言论”。
野田出身松下政经塾,这是一个用古典方式打造政治精英的地方,因其严格和成效显著而备受关注。从这里出来的政治家有个特点,他们做事情时常去翻笔记,从中寻找锦囊妙计。在他们的外交课堂中,信函的使用被极为认真地对待。就在信件被拒后不久,野田佳彦再次提笔写信,不过这一次他的信函外交对象是中国。中日信函外交曾有先例,如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就曾给周恩来总理写过亲笔信。
8月28日晚上9点钟左右,日本外务副大臣山口壮住进了在北京下榻的酒店。在抵达北京时,他谢绝了一切媒体的访问。对于山口来说,他最紧要的任务,是将随身携带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一封亲笔信,交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山口壮此行不同寻常,这是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迅速恶化之际,日本采取的一次特殊外交行动。
野田的信,容易令外界联想起8月中旬他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之间发生的那场“退信风波”。野田写给李明博总统的信实际上带有抗议的味道,因此遭到了韩国方面“拒收”。韩国媒体称,日本政府给中方的信函,按外交礼仪没有公开内容,这与韩国显然形成对比。野田向李明博发出信件时,曾把书信的主要内容在外务省主页上公布,此次山口访华本身就意味着日方不希望钓鱼岛争议继续升温,亲笔信内容主旨在于“表达日本的缓和立场”。
写信人是穆尔西?
在日韩的退信风波中,一封信件找不到收信人,但以色列总统府最近收到的一封信却找不到发信人。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以色列外交部透露,该国总统佩雷斯收到埃及总统穆尔西首封正式信函,后者在信中表达对地区稳定的期望。很快,穆尔西的发言人出面否认说,穆尔西根本没有写过这样的信件。“这完全不是真的”,而是他人刻意伪造。按他说法,伪造信件的正是两家以色列报纸。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办公室把“穆尔西传真信件”的副本发给媒体记者。这封英文信件写道:“我希望,尽我们最大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步入正轨,以实现包括以色列民众在内的中东地区全体人民的安全与稳定。”在这一信件中,佩雷斯的姓氏被错拼为“Perez”,而非“Peres”。
根据以色列方面的说法,这封所谓的穆尔西来信是对佩雷斯先前致信的回复。佩雷斯曾两度致信穆尔西,第一封信祝贺他当选总统,第二封信发在伊斯兰教斋月来临之际,向穆尔西和埃及人民表达节日问候。穆尔西是否当真致信佩雷斯,至今外人都不知道实情。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埃及,穆尔西面临军方挑战,这名非军人出身的总统还无法完全说了算。乌龙信件牵出埃以间复杂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体现埃及国内分歧。
其实以色列最大的外交挑战还不在埃及,巴勒斯坦才是最令人头疼的。前不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其办公室会见了一个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代表团。代表团还带来了一封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信,信中列出了巴方重返谈判的条件。
虽然巴代表团向内塔尼亚胡递交的信件内容没有公开,但阿巴斯曾向媒体透露,巴方在信中要求以政府停止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同意以1967年战争停火线为基础划定两国边境、释放关押在以监狱的巴勒斯坦人等,以此作为重启巴以谈判的条件。
2010年9月,巴以双方在美国斡旋下重启直接谈判。然而,由于以方没有延长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限建令,中断20个月后才艰难重启的直接谈判只持续了两轮便陷入僵局。此后国际社会多次试图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均无果而终。
奥巴马的私人邮件
跟注重尺牍往来的东方人不同,西方的领导人好像更喜欢新潮的电子邮件,奥巴马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多年以来,黑莓手机一直是奥巴马的最爱,这些年他经常用手机收发私人电邮,即使到了白宫,他也保留着这种习惯,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保留私人通讯工具并经常收发电子邮件的总统。
1978年水门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专门制定了一部名为《总统记录法》的法规,规定白宫所有的通讯都必须作记录。这意味着,国会和法院可以查阅奥巴马正式就任总统后的电邮。所以如果美国总统不希望公开他的电子邮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使用电子邮件。同时,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总统手机的保密也被有关机构严密关注。奥巴马正式就任总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局根据要求为他精心打造了一款专用的高科技保密“黑莓”手机,这部手机主要作为奥巴马在白宫及旅行时私人使用,可以防止任何黑客的入侵。为体现透明和开放的美国精神,奥巴马也会选择性地公开一些私人电子邮件的内容。 例如,他曾给美国副总统拜登写过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曾经提醒拜登:“有时候我认为你也许忘记了,我们目前正掌控着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这一点你知道,我也知道。”他还跟拜登晒自己会见教皇时的心情:“如果令堂知道他儿子的上司(也就是我奥巴马)刚刚与教皇会面,她在吃宗教圣饼时会不会呛住?我能够体会到那种深沉的宗教感情。另外,我在梵蒂冈为你买了一点小礼物,它是一个以圣-凯瑟琳为主题的纪念品。价格很便宜,但我认为你会喜欢它的。预先回答你的下一封电子邮件,不,你把它(指那个纪念品)倒过来时,它的衣服不会脱落。”
奥巴马会通过邮件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他猜对方肯定懂英语)交换一些意见,公开的邮件中包括一封写给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电子邮件。在这封信中他顺带着调侃了一下贝卢斯科尼:“事实上,我当时突然想起单身纳税人的卫生保健和降低保费的问题。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的头刚好移到那个方向,她(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也刚好从这里通过。不管怎么说,如果你不相信我也不会介意,但请你不要给你的负责人(相当于私人秘书)打电话,让他夜间在锡耶纳(意大利历史名城)准备伙伴(贝卢斯科尼以风流总理闻名于世,有很多花边新闻,这里的伙伴指的可能是年轻女性),只有我、你以及萨科齐。我对那些玩意儿实在没有什么兴趣,谢谢,我实在懒得向米歇尔解释这些电话。”
奥巴马的通信对象,也不限于自己的政治盟友或熟悉对象。如果有讨厌的人给他写信,他也会非常客气地回信。2009年7月9日,奥巴马在出席八国集团峰会的晚宴时,与利比亚当时的领导人卡扎菲热情握手示好。那是两人第一次会晤,被媒体称为历史性的一幕。因此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抨击卡扎菲是“中东的疯狗”,近年美国和利比亚关系逐渐解冻,上任美国总统布什曾与卡扎菲通过电话。到了奥巴马,这种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就给奥巴马写过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的主题是“回复:与美国总统再次联系——真高兴!”既然卡扎菲感觉跟美国总统联系是件“高兴”的事,那奥巴马也就只好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他用第三人称写道:“不,这从任何方面来讲都不会像是故事中的情节。在故事中,雷切尔和莫尼卡(这两人都是《老友记》中的人物)在订婚礼物的问题上产生严重的误会,但后来两个人都尽力补救,结果又重归于好。巴拉克·奥巴马与卡扎菲之间像朋友一样握手,是不可或缺的外交需要,因为他是非盟领袖。”
奥巴马写完这封信后两年,卡扎菲政权就灰飞烟灭。在卡扎菲政权的废墟上,英国《卫报》发现了卡扎菲前总理马哈茂迪的秘密文件。2011年6月23日,马哈茂迪给奥巴马写了一封信,信里的阿谀奉承口吻出人意料。他在信中称奥巴马为“总统先生”,并委婉地抱怨华盛顿方面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决定”,冻结利比亚政府在美国的资产,“取悦”利比亚反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