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铸造高度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人们的伟大气势不是源于身体的伟岸,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健康的体魄。而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巨人,之所以去崇敬地仰望,是因为他们的灵魂。灵魂的高度早已远远超越肉体的局限,甚至于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局限。这种让人膜拜的高度,是由灵魂支撑着的,那无形的灵魂在悄然中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奇迹,太多太多的惊叹。
  “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我想,这不仅仅是托尔斯泰的人生信条,也应该是巨人们的共同信条!不然,会有什么样的力量,使哲人在思想的旋涡中坚持挣扎?会有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科学家们一次次向自然和信仰质问?灵魂,是个体生命中最坚固的依靠,同样也是整个人类共享的瑰宝!除了灵魂,有什么可以让不同的国界、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彼此交融,互相感知?
  尊重自己的灵魂,让他变得充盈而饱满。乔伊斯的文学信仰和坚韧的灵魂,在磨难中留下了一本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尤利西斯》,同样也铸造了让人难以攀登的思想高度!而伦勃朗以自己的艺术之灵魂,在压力中创作了美学史上的奇迹《夜巡》,同样呈现给后代人的是那颗伟大的心灵和世人瞩目的灵魂的高度!巨人们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巨人,他们聆听灵魂的声音,他们坚持灵魂的追求,他们努力着,奋斗着,却不忘在旅途中停下来留个时间,让灵魂去决定方向。
  在巨人面前,该有多少人在忙碌着,行走着,也希望在心中留下一点高度。但,他们最终肉体蛆化白骨,无息无声,最终化为巨人脚下的尘土。太焦虑的人啊,已经被嘈杂堵塞了耳朵,早已忘却去倾听灵魂的声音,他们关注着肉体的伤痛却忽略了灵魂的溃疡,所以他们会无声地离去,什么都不曾遗留。
  余秋雨先生曾在重游爱因斯坦故居时说:“伟大见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于时间是明智,而伟大见于灵魂是永恒地超越!”因灵魂而生的巨人们,即便是在肉体消殒之后,依然留下灵魂的高度,灵魂负载的思想依然影响着后世之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精神遗产,而后世的巨人又站在这个高度上再造灵魂,托起整个世界。
其他文献
文言词汇主要以单音节为主,我们往往把对文言虚词的关注放在单音节虚词上面,而忽略了复音虚词,其实一些常见的文言复音虚词对于理解文章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以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为例,谈谈文言复音虚词的学习。    一、知其源流    语言的发展、演变是其基本规律之一。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观察,有一些双音节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短语结构;反过来说,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短语结构由于语义的相宜,又经常同时
期刊
同学们都知道审题是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黄老师审题妙招在于:一是切分材料要点,选择切入角度;二是判断题眼的6种表现形式;三是6种实用可行的操作方法。相信同学们学会这三招,则审题关隘,轻松而过!  高考就一般情况而言,审题一旦过关,且有自己的独到发现,这就为获得一个高分迈出了一大步。如何快速审题,稳操胜券呢?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面落实命题要点,快速捕捉命题文眼,掌握几种审题方法。    一、全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这本是较为容易的得分点,可考生得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在答案拟制时没有标准、缺乏规范。依据多年教学教研经验,笔者认为,给诗歌鉴赏题拟制答案有四项基本原则:  首先是描述对象原则。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不外乎是词语品味、语句赏析、手法分析等,归根结底是品赏诗歌的词语和句子,而它们总有自己的描述对象。所以,在拟制答案时,第一要考虑的是,试题要求品赏的词语
期刊
编者语:高考是人生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戏,每一位考生都希望演得尽善尽美。你当然不希望因意外而演砸。然而,当作文时间不够了,交卷时间迫在眉睫,或者写到一半的时候,感觉不大好,发生偏题、跑题……别着急,只要临危不乱,急中生智,就能写出一篇出乎意外的好作文。    考场上常常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处变不惊,稳操胜券?对此有一个心理和措施上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考场作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形,提供一些方法帮
期刊
分析高考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的命题特点,可以发现:该类题型相当稳定,一般是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或题干要求)的选项。这样,解答科技文阅读题可以从排除干扰项(即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人手;而要寻找出干扰项,就必须了解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一般而言,命题者设置干扰项主要是在概念、判断、推理上做文章,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答非所问    指选项表述与题
期刊
落第长安  唐·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杂诗  唐·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 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 不知今夜属何人?    【赏析】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
期刊
高考现代文阅读多为散文和小小说,其中又以散文的考查占大多数。选文的体裁是散文还是小说并不重要,它们都只不过是能力考查的载体,关键在于掌握答题方法。下面是对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部分的出题角度和答题方法进行一些分析总结。    一、常见命题角度    从最近五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文学作品阅读一般设计为4—5个题目,分值在17—22分之间。其常见考查角度通常为以下几类:  1. 理解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考对“正确使用词语”考查的深入,各种新生词、新题型层出不穷。现就“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谈谈自己的浅见。    1.适应新的高考题型    将传统的选择题型改头换面,来达到对“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查目标的考查。其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下面我们就结合一道题目来说:  【例1】(200
期刊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1—4题。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谐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先秦典籍中,尤其是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对和谐观念已有明确论述,并给予了崇高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无限广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饮食讲
期刊
编者语:“文言文概括与分析”题,其选项似是而非,令考生常难以判断。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的困惑:这种题到底应该怎么做?从近年高考文言文命题来看,基本上是要求考生选出错误的一项。那么,从了解错项类别入手,找解题方法,是一条捷径。    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涉及的考点和采用的题型也比较稳定。从近几年全国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题来看,文言文阅读一般设有四道题:文言实词或虚词、信息的筛选、概括与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