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走近天堂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巍峨的布达拉宫,圣洁雄伟的雪山,碧水连天的羊卓雍措,天葬,灵塔,磕长头的信徒,弃绝俗世的僧侣……在我心中,西藏是如此的遥远和令人神往。刚到西宁,布达拉宫和雪山的影子就开始不停在我眼前晃动。终于,我在满天繁星中踏上了那条天路。
  在火车上一觉醒来,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山峦和旷野,荒蛮而粗犷;浅浅的绿色映着浓浓的云霞,自然而凝重;一切都无遮无拦,辽阔舒展。列车在天路上吃力地行驶着,没有飞鸟,没有人烟。格尔木过去了,沱沱河过去了,唐古拉山也过去了……地势越来越高,天越来越低,市声越来越远,天堂越来越近。
  火车在夜色中缓缓驶进拉萨,站台上到处是手捧哈达接站的人。来接我们的导游扎西结实粗壮,宽阔的面颊上泛着两片红晕。“欢迎大家到我们西藏来!”扎西笑着,用充满藏味的汉语说:“拉萨是太阳城,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你们来到拉萨,就是来到了圣地,来到了天堂!”
  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
  乘车前往布达拉富,沿途的街市上到处是汉藏两种风格的建筑和身着汉藏两种服饰的人们。布达拉宫高高地矗立在山巅,仿佛一颗巨大的宝石。尽管脑海里已经无数次地浮现过它的形象,此刻我的心还是颤动了。它的雄伟、庄严和神圣超出我的想象,高耸峭拔,壮丽辉煌,仿佛青藏高原高昂的头颅,俯视着人间。
  导游扎西说,布达拉宫不是一个人设计的,也不是一个年代建成的。它最初因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吐藩王朝灭亡之后,这座宫殿也毁于战火,直到明末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之后才开始重建,以后历代不断扩建,到清朝初期才完全建成。没有设计图纸,也没有统一施工,居然能够建造出一个如此和谐对称、风格浑然一体的建筑,真令人赞叹。
  我们身边,几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藏人,恭敬虔诚地面朝布达拉宫,站直身子,两手合十,举过头顶,口中默颂着,然后双手向前直伸,整个身子匍匐在地,起身后,再重复整套动作,一步一步地向布达拉宫朝拜而去。扎西说,每个信徒一牛都要碲满10万个长头,好多信徒是从遥远的地方一路磕着长头来到拉萨的,如果遇到河流,他们就按照河的宽度先在河边磕足同样的距离,然后再过河。
  “唉,来世在哪儿呀?”旅友叹道。
  “来世在你的心里,来世就是天堂。”
  “这么修行也太苦了。”
  “不,你错了。他们是为了逃离现世的苦才磕长头的。”扎西很严肃地说,“真正苦的不是这些信徒,而是你们。你们每天都在受苦受难,功名利禄的枷锁把你们套得牢牢的,让你们喘不过气来。你们生活在地狱里,我们生活在天堂里。”
  扎西五指并拢,指着磕长头的人们:“你们不要看他们很穷,也不要嫌他们穿的破衣烂衫,他们的灵魂是最干净的。你们也不要怜悯他们,他们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前面就是天堂。”
  “你磕长头吗?”我问。
  “当然磕。”扎西平静自若。
  “磕10万个?”
  “当然10万个,一个也不少。少一个,也进不了天堂。”
  门庭若市的大昭寺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是拉萨的母亲。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带着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跋山涉水走了三年,走到大昭寺这个地方时,载苷佛像的马车活不往前走了,急得随驾将军团团转。文成公主说:“这不是马不走了,而是佛祖不想走了。”于是就地建造起一座寺庙。
  “昭”在藏语中是“佛”的意思,大昭寺就是供奉大佛的神殿。释迦牟尼的等身像世上只有三尊,是释迦牟尼按照自己的模样亲于绘制的,而且亲自开过光。三尊佛祖像中,就数义成公主带来的这尊造型最美。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藏民不惜变卖全部家当,从遥远的地方一步一叩首来到大昭寺,只为亲眼目睹这尊佛祖像,为佛祖抹一把金粉,了却自己毕生的心愿。
  大昭寺附近的街上,到处是手摇转经筒的藏民。寺门口几个香炉烈焰熊熊,滚滚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跟着扎西进了寺门,发现到处是佛像、唐卡、酥油灯和僧人。我不知道哪一尊是义成公主带来的佛像,可还没等看个究竟,又被拥挤的人流推出了寺门。
  佛光普照的扎什伦布寺
  扎西说:“扎什伦布寺周围的山脉像一朵莲花,扎什伦布寺就处在莲花的中心,风水极好。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就供奉在寺里的灵塔内。在灵塔修建的三年中,大师的头发和指甲竟然还在长,真是神人。”
  走进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一释颂南捷,只见灵塔以金包裹,遍镶珠宝,庄严肃穆,佛气氤氲。塔的顶部是大师的等身塑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
  扎西说:“大师是善良和慈悲的化身,他走到哪里就把佛光撒到哪里。1986年他为一眼望不到边的群众摸顶,摸的胳膊都肿中了,但他坚持了两天,摸完了五万人的头。”这个场景我曾在电视上见过,班禅正襟危坐,满面慈祥,宽厚的大手拂着一个个头顶。
  扎西接着说:“西藏有前藏后藏之分。班禅虽然是后藏,但是前藏的人民也特别敬仰、拥护他。他帮助地方办了好些企业,为西藏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大师圆寂后,为修建他的灵塔,好多群众自发捐款捐物、义务劳动。”
  我抬头望着班禅的等身塑像,恍惚中仿佛又看到了电视中播放的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客人的情景。叶落归根,最终他回到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上,静静地坐在这里,庇佑这里的人们。
  对天空的向往
  从日喀则往拉萨返,周围到处是山,好些峭壁上画着白色的梯子。“这是死者的灵魂升天。”扎西说:“在西藏有五种葬法:塔藏、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最高级的是塔藏,只有达赖、班禅一级的人物才能采用。第二等级是火葬,也需要一定身份才行,比如过去的高僧、贵族。第三等级是天葬,就是普通人的葬法,天葬师把尸体背到天葬台上,让神鸟秃鹫把死者的灵魂带进天堂。在没有秃鹫的地方,就用水葬,把尸体扔到河里让神鱼吃,因此使用水葬的地方,藏民是不吃鱼的。土葬是最低等级的葬法,只有得传染病和行为不洁的人才被埋进土里,因为他们的灵魂不配进入天堂。”原来,我们迷恋的是土地,而藏民向往的是天空;我们信奉的是入土为安,藏民追求的是升入天堂。
  一条弯弯的河流宛如蓝色的飘带,突然进入视线。没有浪花,没有波澜,碧蓝清亮,平缓如镜。扎西说,这不是河,是湖,叫羊卓雍措。“措”在藏语里就是湖的意思。它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西藏最大的淡水湖。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湖,随着山走,绕着山转,忽窄忽宽,若近若远,仿佛大地捧出的一条蓝色哈达,又像是群山环抱的一块翡翠。
  湛蓝的天空下,高耸入云的山巅上覆盖着洁白的冰雪,与云相伴,与天相连。扎西说,这就是卡若拉冰川,看到它,你就会感到最美的天堂就在你的心里。把尘埃、污秽、肮脏沉淀下去,把纯洁、高洁、圣洁举过头顶、献给蓝天——这就是青藏高原的雪山。
  我确信,我已到过天堂。
其他文献
1852年,通过在6座测量站的多次精密测量,孟加拉人锡克达计算出:印度测量局工作人员所标注的“25号山峰”海拔29,002英尺,是地球的最高点。这座山峰,就是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被居住在其北侧的西藏人称为“女神第三”的珠穆朗玛峰。  在人类的足迹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踏上北极与南极之后,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便成为探险家们极度渴望征服的目的地。英国登山队于1921年开启了
摘要: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课例为载体,从思想的渗透、药品或装置的选择、装置的改进、技术的运用、原理的迁移五个方面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培育的视角。  关键词:实验探究;实验创新;培育视角;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
从里斯本坐火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科英布拉。古城部分集中在一片平缓的丘陵上,火车站就位于山脚下,一下车,美丽的影像便扑面而来。无数三五层高的小巧楼房,披着典型葡萄牙风格的红瓦屋顶,层层叠叠,像积木一样排满山坡,外墙以白色为主,间或有粉、绿、黄等明快的浅色,朝向颇不规则,或斜或正,其间不时冒出教堂的尖顶与钟楼的廓影,像极了童话书中的场面。  我和同伴预订了一家口碑极佳的“民宿”式小旅馆卡萨庞巴尔(Ca
摘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例如调整授课次序,或将关联知识进行整合等,将会起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将“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与“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两课时有机整合,通过工艺流程探索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的性质,既渗透了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的联系,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工艺流程;铝三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来到富春山居,第一眼清静、第二眼唐汉风跃然眼前。  我在江畔小憩,眼前此番美景,仿佛落水之花,  随波飘摇,远离烦扰,倚山暂隐。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山间有一栋大房子,以山为屏,于水相亲。我还梦见一幅画,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远离尘嚣,烟云留润,凝万古于当下。  傍晚我站在富春阁,这个富春山居最高的风水宝地,居高临下眼前这片群山峻岭,雾气升腾弥漫山中,仿佛置身旷世巨作《富春山居图》,其描绘的是富春
摘要:文章选取新中国成立后几套典型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对教科书中“硫及其化合物”实验内容和形式的“变”与“不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课程背景分析了这种变迁的背后因素,以期找出我国教科书中实验的编写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以后教科书编写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科书;硫及其化合物;实验内容;实验形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9-0006-05  中
“我属龙,今年可是我的本命年。”被称为“新浪潮教母”的阿涅斯·瓦尔达,今年84岁,一身紫红色的衣裤,一个别致的布口袋,标志性的“娃娃头”60年未变,如今虽然青丝已成白发,但是发梢向上的部分染了一圈酒红色,让这位老太太显得可爱无比。  除了语言不通,需要翻译之外,与瓦尔达的交流毫无障碍。每个问题她都会花很长时间来回答,清晰且到位,末了还会开玩笑:“是不是我说太多了?”曾经看到过一张瓦尔达年轻时的照片
旅途中,我们总是被这世界的新奇所打动。但有那么一小撮奇葩旅行者,他们不屑于“被”打动,而是主动向旅程“索求”,用独树一帜的眼光来看待所游历的世界,嘴里念叨着:不要随大溜!无论目的地多么平庸,他们的旅行都因其独特个性和观察视角而变得非凡,有的爆笑,有的荒诞,有的梦幻。看着他们,不禁感叹:原来旅行也可以是一种行为艺术!
1. 被视为旧金山地标的金门大桥,是加州必游之地。  2. 趣味酒具,葡萄酒穿上“盔甲”,似战士一般。踏上《杯酒人生》的美妙旅程  因为喜欢葡萄酒,所以我也特别爱看以葡萄酒为题材的电影。前往加州之前,我重温了《杯酒人生》,一部展现加州酒香生活的电影。  失意的小说家迈尔斯和不得志的演员杰克相约踏上加州酿酒之旅。一路上阳光明媚,一个个葡萄园美景如画,品尝过加州新酿的酒和陈年老酒的醇厚滋味之后,他们反
Q:以前也有过一次局部的羌塘穿越,这次又完成了横向穿越,是因为有什么情结吗?  A:前一次完成西羌塘无人区穿越后,准备继续斜插中央山脉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旅行。当时状态还异乎寻常的好,就这么放弃了肯定不甘心。随后几个月里,我也过得非常煎熬,觉得必须把羌塘这个情结了了,才有可能继续生活下去。这种状态如同暗恋校花,昏天黑地的思念,无法自拔。除非她明确表态,“你小子行”或“你小子一边去”,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