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为视角看战后公民对政党认同的演变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J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党政治深刻蜕变,公民对政党的认同感日趋弱化;新兴工业化国家则由于时代的进步,公民对政党的认同感显著增强,但由于这些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党政治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不足,因而公民对政党的认同在一度高涨之后又有所冷却。在中国,建国初期公民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但在“十年内乱”期间这种认同感受到了严重损害。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锐意进取,经受住了社会发展、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与考验,赢得了广大公民新的高度认同。公民对政党的认同
其他文献
针对普通混凝土抗裂能力差,采用四因子[1/2实施]二次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和碳纤维掺量对层布式碳纤维——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28 d抗折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设计了一种在无外界动力驱动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精巧的设计结构,对其进行有序的控制操作,便能排出虹吸连通管中空气的装置。该装置有效地解决了虹吸式水
老子之“道”非指规律,乃为“自然”也。“自然”意味着:世界和事物的存在状态是“自己如此”或“自己这样”的,它既不是因为外力的推动所致,又不是源于自己“有意”之所为,乃是“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上不同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信息为该工程水质变化提供直接的信息,对输水干线的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适时给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以便下游地区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