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似乎成了共识。虽然是这样,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学生初学写作,大多有些“怕”。他们怕写作文,也很难写好作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小组合作 作文修改 作文评价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巴尔扎克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可见,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虽然兴趣并不是天生的,但它是可以培养的。
写作的兴趣从哪里着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
1.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说—听—评”综合训练。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每节课前,教师都得尽量挤出五分钟的时间,请一位同学或背诵一段美文,或讲述一则故事,或复述一篇文章,让其他同学共同欣赏、品味并做适当的点评。当然,这种做法一定要锲而不舍,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习惯。
2.从学生习作中挑选部分文质兼美的文章,指导他们精雕细琢后,向有关文学社、杂志社投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
3.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当前,一方面是初中生的作文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因此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大多热衷于大而无章的技巧训练,用“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作文对学生也无法产生吸引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此源头即生活。
二、小组合作,走出课堂
以往的作文教学,很多时候单纯追求写作章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心灵的解放,这是违背作文教学本质的。课程标准认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首先要求教师解放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充分挖掘作文教学资源。
1.小组合作。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教学都需要小组合作,教师应选择一些难度比较大、可深入挖掘、学生难以单独完成的题目进行小组合作,可由教师负责分组,但更多时候应该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从而使教学更有效。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调查、查找资料、采访等技巧,不应该包办学生的所有事情,而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可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相互交流,可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走出课堂。课堂固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生活是一部无穷无尽的大书,课外广阔的资源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过去的作文命题、作文教学中,几乎都是由教师确定话题,确定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往这个框子里钻,这其实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尽管学生作文里有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作文不應该是教出来的,它是真正心性流淌的东西,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生命中的精彩瞬间。
三、重视作文修改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人们在下笔之前,往往对自己要写的东西很模糊。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写出来的毛坯的基础上精心加工出来的。因此,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的修改。不仅对于一般的写作是重要的,对一个人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有关写作知识对作文进行讲评,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再次修改,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写作中真正深入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作文评价多元化
1.评价指标灵活化。美国博尔大学教授、创造心理学专家曾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作文指标,它包括流畅性、多样性、独特性和周全性四项内容。流畅性用来衡量作文中“主意”的数量,“主意”越多,文章的流畅性越好;多样性以纲目或层次的多少为标准;独特性要求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或引用课外资料;周全性要求学生的每一论点必须旁征博引,充分阐述。
2.评价方式民主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开展作者评级训练活动。这样各层次学生都能根据个性水平自主选择训练目标,获得安全需要的满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又可摆正进步快与慢、个别冒尖与群体提高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五、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要使文题靓丽新颖,可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
2.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把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那么,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呢?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抒情开篇,真情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
3.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品佳作一定“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应遭人唾弃。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平淡自然。在写作文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吸引读者,博取作文高分。所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指导他们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初中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培养兴趣入手,从积累抓起,重视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变“厌”写为“乐”写。当然,教师们还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小组合作 作文修改 作文评价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巴尔扎克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可见,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虽然兴趣并不是天生的,但它是可以培养的。
写作的兴趣从哪里着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
1.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说—听—评”综合训练。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每节课前,教师都得尽量挤出五分钟的时间,请一位同学或背诵一段美文,或讲述一则故事,或复述一篇文章,让其他同学共同欣赏、品味并做适当的点评。当然,这种做法一定要锲而不舍,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习惯。
2.从学生习作中挑选部分文质兼美的文章,指导他们精雕细琢后,向有关文学社、杂志社投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
3.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当前,一方面是初中生的作文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因此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大多热衷于大而无章的技巧训练,用“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作文对学生也无法产生吸引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此源头即生活。
二、小组合作,走出课堂
以往的作文教学,很多时候单纯追求写作章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心灵的解放,这是违背作文教学本质的。课程标准认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首先要求教师解放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充分挖掘作文教学资源。
1.小组合作。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教学都需要小组合作,教师应选择一些难度比较大、可深入挖掘、学生难以单独完成的题目进行小组合作,可由教师负责分组,但更多时候应该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从而使教学更有效。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调查、查找资料、采访等技巧,不应该包办学生的所有事情,而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可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相互交流,可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走出课堂。课堂固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生活是一部无穷无尽的大书,课外广阔的资源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过去的作文命题、作文教学中,几乎都是由教师确定话题,确定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往这个框子里钻,这其实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尽管学生作文里有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作文不應该是教出来的,它是真正心性流淌的东西,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生命中的精彩瞬间。
三、重视作文修改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人们在下笔之前,往往对自己要写的东西很模糊。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写出来的毛坯的基础上精心加工出来的。因此,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的修改。不仅对于一般的写作是重要的,对一个人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有关写作知识对作文进行讲评,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再次修改,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写作中真正深入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作文评价多元化
1.评价指标灵活化。美国博尔大学教授、创造心理学专家曾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作文指标,它包括流畅性、多样性、独特性和周全性四项内容。流畅性用来衡量作文中“主意”的数量,“主意”越多,文章的流畅性越好;多样性以纲目或层次的多少为标准;独特性要求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或引用课外资料;周全性要求学生的每一论点必须旁征博引,充分阐述。
2.评价方式民主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开展作者评级训练活动。这样各层次学生都能根据个性水平自主选择训练目标,获得安全需要的满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又可摆正进步快与慢、个别冒尖与群体提高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五、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要使文题靓丽新颖,可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
2.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把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那么,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呢?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抒情开篇,真情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
3.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品佳作一定“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应遭人唾弃。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平淡自然。在写作文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吸引读者,博取作文高分。所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指导他们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初中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培养兴趣入手,从积累抓起,重视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变“厌”写为“乐”写。当然,教师们还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