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不等式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我们都在某个等式或不等式的序列中,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
  就像一只香烟,在尚未被点燃的时候,它无法独自完善出一个“凶手”的生动角色。而在由它作为诱因并演算出的“角色不等式”上,打火机或火柴的角色是 “帮凶”,身体的角色则是“享受者”和“被戕害者”的不定复合体。
  提到“角色”我最先想到的是一座舞台。
  从出生之后的三年到死亡前的15分钟,在假想的聚光灯下或镜头前,“扮演”与“角色”是相伴而生的双生花:
  B 在妖娆根茎的哺育下,花朵上生长出的必然是一颗颗虚荣的果子。
  不论其外表如何朴实,我们却依然在用心装扮成别人喜欢或不喜欢的样子,用图像、用文字和每个隐藏在头脑中的真实欲望等等,并在同类规则的重彩下浓妆前行。
  在不等式的辩证法里,每个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可以成为独立的角色,或者成为某个角色中的一部分—辩证法也是诡辩术冠冕堂皇的新装,所以一切都可以自然地切入到扮演甲方或观看乙方的角色设定中——它们在互换的陀螺上不断地旋转,在向心力和脱缰惯性的龃龉间互为因果。
  城市是单个角色的集中营。
  相比乡村而言它显得庞大,相比旷野来说它显得明亮。在每个拟人化的赋予之下,城市将每个幻想着离群索居的动物汇聚进自己摩肩接踵的面孔之中,又用狐疑的目光在我们之间设定好适当的距离。
  从这个角度看,不等式也是悬在隐私与公共间的荡漾游丝。
  作为角色的城市,既热闹又孤独,既恐慌又安全。而关于它的不等式或许正在于我们对于角色本身的巨大幻觉:不竭的自来水、“保护”大地的水泥铠甲和覆盖了整片天空的无形电网等。
  C 城市的包容和单调自有其邪恶的一面,但我们却能够从中轻易地获取到段段痉挛般的快感。
  就像The Fall在《This Nation's Saving Grace》专辑中唱的那首歌《wonderful and frightened(奇妙和恐惧)》。
  最后,关于角色和不等式,我想在米兰·昆德拉的剧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里就曾有过完美的表述。
  他的文字不仅只是对传统角色概念的简单悖离,而更多地是在通常被忽略的影子中,插入了一个开门见山的不等式。当我们的目光被迫从主角的凝视中移开时,剩下的或许只有一种对于自我既无奈又尴尬的深入反观吧—昆德拉的原文摘录如下,作为结尾:
  第一场
  [雅克和他的主人上;他们走了几步,雅克的目光落在观众身上;雅克站住了……]
  雅克:(偷偷地)先生……(对他的主人用手指着观众)为什么他们都看着我们?
  主人:(他颤抖了一下,整整衣服,好像害怕因为衣冠不整而引人注意)装做没有人一样。
  雅克:(对观众)你们不能看别处吗?那好,你们想干什么?我们从哪里来?(他朝身后伸出胳膊)从那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带着一种哲理性的轻蔑)难道人们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吗?(对观众)你们知道吗,你们向何处去?
其他文献
作为一拨背井离乡来北京寻找梦想或等待被虐的年轻人,编辑部每位同事的身上,都可以被轻易地挤压出一些符合“外省青年”的典型特征来—搬家租房租房搬家、挤挤更健康的公交和地铁、来回跳跃于朝九晚五和朝不保夕天平间的莫名慌张等—在文学化的理想叙述中,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位到一个略带悲情的文艺角色里,似乎只有这样才会让蒙尘的理想,在难辨方向的眼下焕发出照亮未来的迷人光彩。  但“外省”二字,却并不是一种对
期刊
不论是初尝漂泊滋味的年轻人,还是已经不着痕迹地隐入到本地生活里的有产者。大家对于身份的执着或焦虑却几乎总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外省”和“青年”并不只是对于地理界限和生理年龄的简单分割,更多地成为一种对于“主客”身份的认同或否决,在自我认同到来之前,客人始终徘徊在接近年轻的不稳定状态中。  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许巍早年的歌中所唱:“我的身体在这里,可心它躲在哪里;每天幻想的自己,总在另一
期刊
关于《宵禁》  我的艺术实践包含三个重要元素:身体、时间和观众。《宵禁》(Curfew)中的观众扮演了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如果没有观众,而又要在时空中传达这件作品的整个观念,对我个人来说,将是难以想象的。这是我最困难的一次行为表演,我曾想过放弃因为它极富不可预测性和短暂性。这件作品依赖于许多因素,譬如观众的数量、场地的性质、目前的社会政治状态、天气条件等。在《宵禁》中我运用了我的“军人身体”。我的艺
期刊
“家庭”对董金玲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从一颗精子和一枚卵子的结合开始,你的身体被种植进了另一个身体之中,随着十月临盆的阵痛与啼哭,由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家庭结构”,也是你终生无法悖逆的、“政治关系”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权”的阴霾让这种家庭政治的博弈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你试图反抗与逃离,并最终成为那个完全“独立”的自己。但它又时常会幽灵般地潜伏回你最深沉的梦境中,并不断
期刊
政治将社会化约为一系列固定的单位,在文明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一个或多个具有普遍性的参照和共识—身份、等级、区域、时间等等,都是作为“标准”而存在的人工证据。  某个具体的身体或行为可以作为诱发深层意义的标准而存在;同样,对于某些既有标准的质疑与否定,也可以将我们对于身体的认知推进到与以往不同的逻辑思考之内。  标准,建立在你的选择之上  《绳子》是行为艺术家谢德庆最为人知的五件一年表演作品之一,
期刊
当我们用“自然之母”(Mother Nature)等词汇来表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修辞意义上的拟人化比喻,已将“身体”和“环境”在意识中潜在地对等了起来。而在狭义的自然环境之外,“作为身体的环境”或“作为环境的身体”,也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能量关系—环境可以被当作身体的某个部分,并参与到与其他身体的协作互动中;单独的身体也可以被视作一个完整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构中延伸和重建着关于环境的新标准。  温柔地
期刊
2009年夏天,由最初自发拍摄采访发生于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饥饿”开始,到2010年夏天有21人参与其中,由此成为草场地工作站的一个“民间记忆计划”,自愿参与“返回村子”采访、并整理出深埋已久的民间记忆。参与其中的人,有过60岁的村民,有从事纪录片、剧场或其它艺术创作的作者,也有正在大学就读的学生。一种雪球自然滚动方式,卷入更多人参与和更多村子的老人进入采访记录。截止现在(2014年3月
期刊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显性或隐性的政治动机,让每个身体都处在“消费”“竞争”“展示”和“内省”等关系的不断累积里,理性或狂热、自然或人工等,在由自我意识和日常行为共同搭建起的展台上——“身体即政治”。  一米之上的身体和政治  1995年,一群来自北京“东村”的艺术家们,联合创作了《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在这件作品中,11个赤裸的身体孤绝地叠摞在一起,连接着背景中绵延的群山,共同呈现出了高度的默契和诚
期刊
王怀庆是从中国本土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一位地道的中国艺术家。他的艺术经历了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的全过程。王怀庆不只在艺术的本体意义上展开他的工作,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在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他睿智地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己艺术的出发点,从而使他的艺术与传统文化既具有一种批判的姿态,又保持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王怀庆从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中获得启示与灵感,并从中找到确立自
期刊
“城市计划”是一个持续的纸上展览项目,从2014年7月刊开始《东方艺术·大家》将以每月一个单元主题的形式,逐步呈现出一连串与城市有关的结构、记忆、风景和猜想等等。  本月“城市计划”的开篇主题是“空间路由器”。  空间作为城市的基础构成方式,它本身也是一种不断扩充和交互着的动态结构,其中包含着私人的或公共的、心理的或外在的等等不同因素。就像在后面呈现出的几件不同的作品一样,虚构的星球或复刻的空间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