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索性学习。《化学新标准课程》的主要精神,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人教版”《化学》教材精心安排各类探究活动。新课程提供了29项探究活动、8个课外小实验和11项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在探究“酸雨成因及模拟危害”活动中,我深有感触。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上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化学》教材的探究活动能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在探究“酸雨成因及模拟危害”活动中,教材要求学生依据所提供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找到的器材)自行组成合作小组,设计进行对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比如: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小结汇报)的合作小组(如学生形成以下合作小组:混合能力小组、混合智力小组、男女混合小组、相似智力小组、随机小组、临时小组、周或月小组等)。学生依据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不同的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的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新教材一改过去过多注重科学知识的弊端,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如在设计探究酸雨成因活动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培养勇于创新、积极探究的思维独创性。在观察工业集中区、中心城市、生物自然保护区等各种不同地区雨水PH值情况是否相同时,提出为什么地区不同雨水成份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不同地区雨水酸性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时刻雨水酸碱度是否存在区别等研究性问题。有的同学设计了雨水收集实验方案,教师鼓励其继续探究,此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并不十分清晰,通过教师鼓励,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开阔思路,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通过问题讨论和活动探究,学生逐步明确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本质,并能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升华。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究“酸雨模拟危害”活动中,课堂上请代表性的小组上台介绍并演示实验方案,由同学进行质疑和讨论答辩。通过答辩既促进学生间思想交流和相互间的了解,又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生设计“水、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集气瓶对照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叶子、矿石、金属等危害实验时,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是:“为什么要用植物叶子做实验?”立即有同学答:“有资料显示酸雨使大片森林毁灭”,充分表现出初中生率真的思想动态;同学又提出:“为什么用装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来模拟酸雨实验,还有其他方法吗?”其他同学马上回答:“因为空气污染物之一是二氧化硫,还可以用二氧化氮来模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辩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提高兴趣,又能很好的培养即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探究活动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实验。在探究“酸雨成因及模拟危害”活动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从器材准备、雨水收集、测量记录到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动手的同时,学生必须观察不同地区雨水颜色、PH值的不同,不同PH值酸雨对树叶金属等作用情况,并作好记录,这些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如在探究“酸雨成因及模拟危害”活动中学生可能设计多种对照实验,学生必须通过分析归纳,寻找只有一个变量的实验方案,并对多个方案加以综合考虑,最终得出最佳方案。小组实验后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当小组成员提出各自的结论或论点,学生经分析归纳后,一些占优势的论点,将作为态度为小组(大部分成员)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意见,再经各小组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会分析、学会从众多的结论中进行取舍,并归纳、升华成正确的结论和意见,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充分解读化学教材,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思考、想象力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善于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及其它各项能力。
其他文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供需平衡理论为其提供理论基础,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
东莞疍家水上歌谣是东莞疍家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使其成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宝贵的文化遗产。东莞疍家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水上歌
模块化分工是在价值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分工方式,是对传统分工方式的发展和创新。模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模块化设计规则的形成和应用,是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第七条形成一套涵盖党规与国法关系、党规体系协调性、党规合理性的审查标准。这套体系仍存在审查基准层次不清、可操作性不强等
文章在回归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土地需求量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讨论并运用计算机软件Crystal ball进行Monte Carlo模拟.对蚌埠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期2020年的城
文章利用多变量动态的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结合中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宏观经验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992年
文章主要研究数据缺失时,辅助信息在处理无回答的主要方法,如加权调整法,插补法,以及间接估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