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基础阶段,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这与小学生的发展要求相符,适应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主要思考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旨在奠定小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指的是做事情有条理、有步骤。而思维的内容异常广泛,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思维多种多样,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如果缺乏逻辑训练,就无法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因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理清问题的实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促使小学生了解当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从而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教师给出一道关于当堂课内容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且教师给出答案之后要预留时间让学生自主对比。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即教师给出的例题尽可能不要直接照搬教材例题,因为有的学生可能课前做过预习,对解题步骤已有了解;有的学生偷偷翻一下教材就能看到答案,这样学生虽然能说出答案,但缺乏独立思考这一重要步骤,没有真正理清问题的实质,这样的学习看似顺利实则效果极差。所以教师要将教材上的例题适当进行改编,引导学生读题、审题,逐步分析题意,理清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例如,3 4 6=?该题需要学生计算3、4、6这三个数相加的结果,一般的方法就是由左往右,先算出3 4=7,接着再算7 6=13。但由于加法存在甲乙相加和乙甲相加是相等的这一性质,所以该题也可由右往左计算,同样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且还可得出3 4 6=4 6 3。通过把握并分析问题的实质,学生学会朝着该目标去独立思考,形成逻辑思维意识与过程,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二、借助直观教学,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基础在于存在一定抽象性的数学概念,而数学教师要想快速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入小学生的思维之中,就可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图形的内容时,就可通过电脑屏幕清晰呈现各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各种图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抽象图形的记忆。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特征,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去掉一条边,剩余三条边首尾相接围起来”。多媒体的演示生动直观地呈现了“三角形有三条边”这一特征。再把这个三角形放大或者缩小,横放或者竖放,让学生理解不管它怎么变化,只要是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此时,各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呈现或者闪烁跳跃一下,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就能轻易掌握图形变换规律,在比较与分析中记忆图形的特征。另外,教师也可采取实物展示的直观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会概括,通过直观感受物体的重量,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在思维上对抽象的事物产生具体的感知,形成逻辑意识。
  三、体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管是讲解新知识还是练习题目或复习已学知识,教师都要重视有意识地结合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培养的着眼点应是逐步过渡,这就需要教师結合数学知识精心策划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事物变得具体。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关于两位数乘法的新知识时,就不能直接告知学生计算法则,而要让学生自己分析,体验学习过程,自行归纳计算法则,弄清楚整十数乘以各个数位上的数所得的积应写在哪个位置上,最后得到计算步骤,明白算理。又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知识时,就可直接给出试题,让学生在说出得数的同时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尤其是当学生计算错误时,要讲一讲自己计算题目的过程,帮助理解进位的方法,避免发生错误。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逐渐简缩自己的思维过程,想办法快速解题,培养逻辑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当然,解题练习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设计有梯度的、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练习题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例如,教师每讲完新的法则或概念之后,就可组织试着练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教师也可设计判断题,在建立新的概念之后就联系已学知识进行判断性的练习,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推理,最后给出判断。教师还可设计灵活题,开阔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分清楚容易被学生混淆的数学概念,使解题方法趋于多样化,做到举一反三,训练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灵敏性。
  总之,正确的逻辑思维与良好的思维品质是相互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机结合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思维品质提升,对小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品质,从而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业红,王登红.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32):91.
  [2]闫学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4):105.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正> 目前国内胃镜检查术前用药,多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或6-542,10mg)和安定5mg,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少胃液分泌及胃蠕动。通过临床观察作者认为,熟练的操作技
<正> 本文对我院所收治的26例感染性疾病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过程及治疗情况作综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大43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案导学教学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为高中数学课程带来了很多积极的辅助功效,不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导入,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提高学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各国企业愈加重视内部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由于传统的预算管理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导致其难以跟上现代企业动态式的发展速度。本文通
加速起跑冲刺IPO,借力资本魔方使企业做强做大,将成为2008年地方性乳企谋求发展的一大思路。上市号角吹得最为嘹亮的,是凭借海外资本的推动,从中原地方军脱胎换骨的湖南太子奶,这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明确指出要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学校思品学科教育教学与主题班会存在实效性不强的
教学就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文化和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学生能否完全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打好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在学生不断认识字词的同时,能够把它们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一种考验。在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和写作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在这方面的水平。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分别做了相应的探究,提出可行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语文写作  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阅读
为了准确有效地实现自然图像的压缩感知重构,提出一种使用拉普拉斯尺度混合(Laplacian Scale Mixture,LSM)先验的结构化近似消息传递(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AMP)算法.利用LSM模型构建AMP算法的高阶统计约束,将压缩感知重构问题转化为先验信息估计问题和奇异值最小化问题.首先,用LSM分布刻画相似块矩阵奇异值的稀疏性,其中该稀疏性指示了图像块
“有识之士可组织农民到俄罗斯办牧场去,那里投资环境宽松,政策优惠,农牧业生产潜力巨大,我们的畜产品在那里生产成本可减半。”近日,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桂月发出了这样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