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青少年女子六人组队形及其动作编排研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拉丁舞青少年女子六人组的编排经验进行总结,深入研究该组别比赛时的队形及其动作编排“千篇一律”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队形变化及其动作编排的构想和实践,为拉丁舞女子六人组的编排爱好者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拉丁舞;女子六人组;队形变化;动作编排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15
   收稿日期:2021-09-05
  作者简介:孙倩倩(1990-),女,河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发布的文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拉丁舞青少年女子六人组正是扩大体育舞蹈比赛覆盖面和提高青少年参与度的竞赛项目组别。拉丁舞女子六人组属于集体比赛项目,以六名相近年龄的女选手在规定组合动作中完成各种队形变化为一种竞技形式,其对舞蹈队形变化以及动作的编排要求十分严格。
  在青少年体育舞蹈比赛中,常分为8岁以下铜牌组、10岁以下银牌组和12岁以下金牌组三个组别。对于欣赏者、参赛者和编排者而言,动作和队形的变化成为唤醒其艺术嗅觉的关键点[1]。然而,女子六人组在队形的变化上相对单一,基本上以横排和纵队为主,很少有几何图形的变化。作为该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形变化与动作编排对展现拉丁舞集体舞特有的竞技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经深度总结参赛经验后,归纳整理参赛队伍所采用的队形变化及其动作编排,为拉丁舞竞技选手们的编排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舞蹈事业尽绵薄之力。
  1 [JP3]青少年女子六人组队形及其动作编排千篇一律产生的原因
  1.1 统一音乐
  在拉丁舞的比赛中,六人组的音乐通常是由赛事主办方统一规定的,分别是两支舞、三支舞和四支舞的音乐,音乐的节奏点比较清晰,每支舞之间也有明确的转换,舞蹈的顺序一般是恰恰、伦巴;恰恰、伦巴、牛仔;恰恰、伦巴、桑巴、牛仔。由于音乐统一,教师可提前熟悉音乐的变化节点,因而大部分教师在编排时会不约而同地选择相同的地方进行动作或队形的变化,导致最后的队形及动作编排千篇一律。如,根据音乐变化融入一些造型,在动作组合的开头或结尾处做文章,根据音乐特点增加一些花步或趣味性的动作,以达到组合多样化的目的。
  1.2 规定套路
  六人组的比赛组合通常按規定套路进行,这也是致使比赛出现队形及动作编排千篇一律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可在规定套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建议性步伐,如铜牌组合、银牌组合或金牌组合中的舞步;亦可以调整动作的前后顺序、在规定套路的基础上适当加一些花样或难度动作,以加强难度动作的学习。在队形的变化上可以稍微丰富一点,抛开千篇一律的两横排,增加一些横竖变化、或者几何图形。同时,还可根据整体的编排情况加入适当的队形变化,会使整个舞蹈组合看起来更丰富,如,动静结合、前后移动、方向调整,丰富组合的同时也增加了层次感[2]。
  2 队形及动作编排构想
  六人组的编排中,队形变化流畅有序、创意多变是展现拉丁舞魅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编排中了解各队形的特点、适用的场景和动作类型,分析队形变化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探索不同的队形变化运用不同的动作呈现不同的舞蹈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利用左右移动、前后变化、高低层次等队形变化,产生良好的空间立体感,可以更好地衬托出舞者的动作和情绪变化。
  2.1 借鉴拉丁舞团体舞的队形编排
  团体舞由8对男女生组成,以丰富的队形变化和一些双人配合的难度动作为主[3]。其中,队形变化是团体舞编排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团体舞的队形变化主要表现为成对移动、节奏快、变化多,大大加强了拉丁舞比赛的律动感及视觉冲击。因而,借鉴这种编排模式,有助于提高女子六人组比赛队形编排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2.2 借鉴其它类别舞蹈的队形编排
  在集体舞的表演中,舞蹈队形是变化多样的,无论是直线、曲线还是集合队形,每一种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情节。比如民族舞、古典舞等舞蹈,会借助大量队形变化呈现舞蹈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横排、竖排、圆形、弧线、波浪等队形被经常运用。还有花球啦啦操,它通常通过改变方向位置和组合形式等方式改变队伍的形状。多变的队形创造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成套动作变化多端,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4]。
  2.3 融入其它舞蹈元素丰富动作编排
  舞蹈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同中有相似,相似中有独立。不同的舞蹈所展现的舞蹈形式和风格是不一样的。在舞蹈的编排与创作中可融入其它舞蹈元素,使成套舞蹈动作看起来更加丰富有创意,如在伦巴舞里可尝试融入芭蕾的手位和旋转等舞蹈元素,在牛仔舞里可尝试融入街舞动作。
  2.4 根据年龄设计队形
  年龄是女子六人组集体项目编排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动作编排,有创意的队形变化,两者的完美融合会迸发更强的艺术效果。队形变化与动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编排与年龄段相符的动作能更好地衬托队形变化,同样,符合年龄设计的队形编排也能更好地突出动作。一定程度上,队形与动作编排是相辅相成的。
  3 不同年龄段动作和队形编排实践
  3.1 8-10岁女子六人组动作及队形编排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舞不久,还处于建立基础阶段。动作应以基本步伐为主,不应太复杂,着重突出动作干净有力,强调脚下步伐的干净、身体姿态的垂直、上半身的空间感,整个编排体现出拉丁舞的特色和舞者的气质。在队形变化上不用太多、太复杂,可以参考图1,采用一些简单的正三角(左)、两横排(中)、倒三角(右)的形式来进行调整队形。服装方面,以简单干净为主,同一色系的规定服装即可。以节奏感相对较强的音乐为主,调动舞者的状态和带动现场氛围。   3.2 10-12岁女子六两纵队人组动作及队形编排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蹈的表现力。可以适当在基本步伐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如果只是仅仅跳规定的银套路组合,不斷重复出现几个规定动作,会呈现一种僵化的状态。为了使整个编排看上去更加的丰富和优美,可以增加一些花步或表演性比较强的动作。强调动作的力度、幅度和身体感觉。在编排中适当加入较复杂的队形变化,如图2,六边形(左)、八字形(中)、梯形(右)的队形,可使整个套路错落有致,边跳动作边换队形。对学生来说,增加了舞蹈的趣味性;对观众来说,增加了舞蹈的欣赏性。
  3.3 12岁以上女子六人组动作及队形编排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具备多年的舞蹈学习经验,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也掌握了大量花步动作,不论是基本功,还是表现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所以在套路编排上更多的是强调舞蹈的艺术性。在动作编排上适当选择一些幅度较大、延伸感较强及造型比较好看的动作,以体现拉丁舞的特色和动作的质感为主。适当情况下,加入音乐的切分或融入其它的舞蹈元素,如,延伸感、速度、力度。队形变化上,可以更大胆一些,利用层次凸显变化,图形变化的选择上也更多一些,除了基本的横竖外,可以增加一些几何图形,如图3,T形(左)、倒三角形(中)、倒八字形(右)等。
  4 结束语
  近年来,拉丁舞青少年女子比赛中呈现出队形、动作千篇一律情况,不仅影响参赛者对拉丁舞蹈的投入兴趣,还对观众的视角体验感受具有一定的冲击性,不利于拉丁舞作为丰富学生课余训练项目的选择,对体育舞蹈的传播及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比赛统一音乐、固定套路都是影响拉丁舞青少年女子比赛队形、动作单一化的重要原因。根据拉丁舞青少年女子的年龄阶段:8-10岁、10-12岁、12岁以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借鉴拉丁舞团体舞、其他类别舞蹈的队形、动作编排,归纳整理出9种:正三角、两横排、倒三角、六边形、八字形、梯形、T形、倒三角形、倒八字形方式的构想,并予以实践。以为教师及参赛者提供实践参考,为青少年体育舞蹈比赛的推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卢悦宜,张洁,张瑞.拉丁团体舞队形及其动作编排研究——以近五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116-120.
  [2]陈树德.体育舞蹈团体舞队形及其变化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2):40-43+117.
  [3]陈洁.拉丁团体舞构成因素及编排思路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0):892-895.
  [4]张晓萍,赵姝嵘,闫磊.影响花球舞蹈啦啦操竞赛制胜因素的层次模型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8):60-64+69.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四段练习法”在篮球绕杆运球教学中的应用,指出篮球绕杆运球可划分为“出发段”“过渡段”“折返段”“冲刺段”四个阶段,阐述了篮球绕杆运球各阶段的动作技术要点、练习方法和易犯错误,认为教学中采用“四段练习法”,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可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篮球绕杆运球速度。   关键词:四段练习法;篮球;绕杆运球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排球课程专项准备活动设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现实的专项准备活动设计存在活动内容缺失、形式单一、强度不合理、与基本内容衔接不紧密、过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提出应重视组织形式的安排、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准备活动的强度、内容合理设计等建议。  关键词:排球课程;专项准备活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探讨跳绳训练对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影响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1)跳绳训练对五年级学生灵敏素质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跳绳训练相比常规体育教学,对五年级学生灵敏素质发展提升效果更优。   关键词:跳绳;训练;灵敏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
期刊
摘 要:评课主要是评优点和问题。文章总结了隔靴搔痒型、吹毛求疵型和严厉型三种教师点评问题的类型。针对严厉型点评存在的问题提出换位思考、先赞后建和区别对待三个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评课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体育课;评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05   收稿日期:2021-05-26  作者简介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基于SPOC的高校体育课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提出构建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该教学模式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结合学生体育技术学习效果和个性化特点,及时反馈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SPOC;体育;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文章阐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内容,从设定核心概念目标、选择课时教学内容、调整课时安排顺序、基于真实任务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内容,为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概念;大单元教学 ;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采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依据棒球运动规律和主要能量供应特点,通过棒球基础  体能练习,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改善棒球学生身体形态中的体重、腰围、臀围、BMI(体质指数)、腰  臀比、体脂率六项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改善棒球学生身体形态具有显著性作  用,为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和提升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棒球学生;基础体能练习;高强度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得出体育传统校开展课余训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选材质量、学训矛盾、师资力量、竞赛体系、场地设施等。新时代,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应做好以下几点:拓宽选材范围,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正确处理学、训矛盾;体校、社区教练员与学校体育教师相结合;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完善体育传统校的竞赛体系;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加强组织管理,为课余训练提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文章阐述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应用意义,指出了健美操教学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的三个关键点:优化重组健美操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与任务、完善健美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做到对接岗位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确保“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在健美操教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健美操;项目教学法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体育说课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体育说课的七个要素,举例说明了教材分析和教学流程,指出了说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为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说课;教学技能;中小学体育教学;说课比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19  收稿日期: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