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说课的七大要素及策略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体育说课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体育说课的七个要素,举例说明了教材分析和教学流程,指出了说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为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说课;教学技能;中小学体育教学;说课比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19
  收稿日期:2021-04-30
  作者简介:谭文瑰(1967-),男,江西抚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
   说课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或上完课的基础上,向同行、评委、专家讲述该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过相互交流,使得教学设计更加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和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是一种考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1]。实践证明,说课活动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新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效率、培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常见的教研形式,在青年体育教师培训和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广泛使用。
  1 体育课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课要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来展开。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说课与其它学科的说课内容上有相同点,但也有自身学科的特点。体育课说课的基本内容一般包含指导思想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指导分析,教学流程,安全预案,场地器材分析,预计教学效果分析等。
  2 中小学体育说课的七大要素及要求
  2.1 教材分析要准确
  在说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时,要着重说清楚教学对象所处的学业水平和年级,九年义务教育学段的教材所属的单元教学或高中模块教学的课次和课时,对学习本动作技术的意义和核心价值上的准确分析。例1: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属于水平三 ,五年级的篮球单元教学的第3次课,本课为1课时。学习该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灵敏果断、团结互助的体育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发展同学们的传球能力和上下肢力量、身体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例2: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足球:脚背内侧传定位球》,属于水平五,高一年级足球必修选学模块基本技术的第3次课,本课为第1课时。该技术是足球模块教学中的基本技术,对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及下肢力量等体能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体育品质。
  2.2 指导思想分析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思想指导行动时,理念为先导,先进的教学思想能引领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一是要着重说清楚本课的核心指导思想,“立德树人,健康第一”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二是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
  2.3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合理
  对认知目标的表述要准确,符合本次课的教学实际;对技能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包括掌握什么样的技战术,提高了什么样的运动能力,增强什么样的体能素质等三方面内容。对情感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合理性、明确性、可评价性。
  2.4 教法和学法指导的选择运用要有效
  要使学生得到有趣的“学”,有效的“练”,真实的“赛”,所选择的教法和学法要体现新理念、新策略、新思路,既要符合动作原理,遵循技能形成规律;还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合适的学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和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教法和学法指导的合理运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2.5 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要清晰
  教学流程中的设计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说课时要说清楚教学过程的总体架构及各教学板块的内容、时间分配、具体措施、组织形式和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合理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实现“学”“练”“赛”一体化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能素质练习的安排要与学习内容有关联且合理有效。
  例3:《篮球:后转身变向运球》,水平五,高一年级的篮球选修模块的第8次课,本课为第1课时。
  接下来讲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进行课堂常规和安全教育。准备部分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篮球球操运动,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进一步热身,为后转身变向运球动作技术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基本部分将采用“学-练-赛+体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学”的环节,首先创设情境,导入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篮球后转身变向运球上篮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按照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尝试练习后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总结。为加深学生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进行示范与讲解。
  在“练”的环节,教师讲解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无球练习,口诀是“一迈、二撤、三转身”,并提醒注意重心脚的转移,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本体感觉。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持球后转身运球练习,一人消极防守,一人持球练习,体会完整动作要领。随后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分层次进行后转身变向运球上篮练习,鼓励学生在完成后转身变向运球后,使用不同的上籃技术进行上篮得分,看哪个小组的动作标准、方法多样。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错与点评,组织学生有序练习。   在“赛”的环节,教师从巡回指导中挑选动作优秀的学生开展教学比赛,鼓励使用后转身变向运球技术来得分,利用教学比赛促进技能的发展,提高篮球规则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对于技术掌握较弱的学生,教师会重点关注他们,并安排他们继续进行后转身变向运球练习。
  在“体能”的环节,根据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将安排立卧撑和折返跑各3组的体能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6 安全预案要全面细致
  上课前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着装进行细致的询问与检查,规范执行课堂常规,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上课中的教学组织要有利于學生运动的安全,采取措施消除运动环境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安全和防护意识;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能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因此,安全预案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是学生安全上体育课的有力保障,更是体育教师自我保护的重要依据。
  2.7 预计教学效果的分析要科学
  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2020年7月颁发的《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现阶段要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75%,练习密度≥50%,运动强度要求小学课平均心率125-145次/分、初中课130-150次/分、高中课140-160次/分[2]。预计教学效果的分析是衡量一节体育课是否科学和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说课时不要为指标而指标或随意预定指标,要确实根据教学设计的教学组织、教学分组、练习组数与次数等科学地设计运动指标。
  3 说课比赛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3.1 不注重仪容仪表
  穿戴要得体,眼神要集中,肢体动作要适当。应加强仪容仪表的训练,熟练掌握说课内容;说课时可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辅助语言表达,说课时的姿势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畏畏缩缩的印象。因此,身体不要过分放松,也不要过于紧张,要注意与评委或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和互动,这样可以渲染场上的氛围,增强感染力。
  3.2 欠缺说课艺术
  不要机械式背稿,语气语调有力,语速不要过快或过缓,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应熟记说课内容,加强说课艺术的专门训练,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简练。学会运用“一四二深呼吸法”来调整自己的紧张感,方法是吸气用一个单位时间,屏气用四个单位时间,吐气用两个单位时间,每个单位时间为一秒钟。
  3.3 教学目标分析不准确对认知目标的叙述要合理,符合授课对象的身心特点,遵循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技能目标的叙述要全面,包括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什么样的技术,提高了什么样的能力和增强了什么样的体能素质;对社会适应目标的叙述要准确,要围绕所授课的项目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分析时应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及要求,做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条理清晰而不混乱。
  3.4 基本教学步骤的设计过于简单
  说到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时要有层次感和画面感, 这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运用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和区别对待;教学组织恰当,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点评恰当,表扬与鼓励针对性强,体现学科德育渗透;保护帮助措施落实到位,解决重点与突破难点的措施得当;能达成预计教学效果中所预定的运动指标。
  3.5 生搬硬套他人的说课稿
  说课要符合授课对象所属的学段与学业水平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是按单元计划来学习的,高中是按必修或选修模块来学习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有所区别,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体现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有不同的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掌握技能、技巧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要深入学习新课标,了解各学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各学业水平的划分和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3.6 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说课
  一般教研活动时的说课时间是八至十五分钟,历次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的说课比赛要求在六分钟内完成。这就要求说课者要熟记说课内容,运用说课技巧,在规定时间内流利顺畅地完成说课。
  参考文献:
  [1] 关北光,毛加宁.体育教学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36-137.
  [2]广州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粤教教研函〔2020〕2号[A/OL].(2020-07-21)[2021-04-30]. http:// jyj.gz.gov.cn/ yw/ tzgg/content/post_6535953.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形式联合指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的联合,文章从课内外和校内外一体化发展思路出发,提出融合的策略,构建体育课“学、连、赛、评”一体化教学思路:合理利用课外体育时间,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家庭体育作业智能化管理,校外时间参加体育俱乐部等途径,促进学生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融合发展。   关键词:一体化;体教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四段练习法”在篮球绕杆运球教学中的应用,指出篮球绕杆运球可划分为“出发段”“过渡段”“折返段”“冲刺段”四个阶段,阐述了篮球绕杆运球各阶段的动作技术要点、练习方法和易犯错误,认为教学中采用“四段练习法”,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可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篮球绕杆运球速度。   关键词:四段练习法;篮球;绕杆运球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排球课程专项准备活动设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现实的专项准备活动设计存在活动内容缺失、形式单一、强度不合理、与基本内容衔接不紧密、过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提出应重视组织形式的安排、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准备活动的强度、内容合理设计等建议。  关键词:排球课程;专项准备活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探讨跳绳训练对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影响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1)跳绳训练对五年级学生灵敏素质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跳绳训练相比常规体育教学,对五年级学生灵敏素质发展提升效果更优。   关键词:跳绳;训练;灵敏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
期刊
摘 要:评课主要是评优点和问题。文章总结了隔靴搔痒型、吹毛求疵型和严厉型三种教师点评问题的类型。针对严厉型点评存在的问题提出换位思考、先赞后建和区别对待三个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评课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体育课;评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05   收稿日期:2021-05-26  作者简介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基于SPOC的高校体育课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提出构建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该教学模式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结合学生体育技术学习效果和个性化特点,及时反馈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SPOC;体育;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文章阐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内容,从设定核心概念目标、选择课时教学内容、调整课时安排顺序、基于真实任务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内容,为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概念;大单元教学 ;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采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依据棒球运动规律和主要能量供应特点,通过棒球基础  体能练习,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改善棒球学生身体形态中的体重、腰围、臀围、BMI(体质指数)、腰  臀比、体脂率六项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改善棒球学生身体形态具有显著性作  用,为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和提升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棒球学生;基础体能练习;高强度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得出体育传统校开展课余训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选材质量、学训矛盾、师资力量、竞赛体系、场地设施等。新时代,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应做好以下几点:拓宽选材范围,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正确处理学、训矛盾;体校、社区教练员与学校体育教师相结合;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完善体育传统校的竞赛体系;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加强组织管理,为课余训练提
期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文章阐述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应用意义,指出了健美操教学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的三个关键点:优化重组健美操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与任务、完善健美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做到对接岗位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确保“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在健美操教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健美操;项目教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