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西关”专题写作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同学们进行了“寻味西关”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西关的大街小巷,寻美食、品美食。有人说:“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精彩人生。”品美食,何尝不是品生活品文化呢!
   请以“寻味西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津】
   话题作文“寻味西关”,“西关”锁定了美食的出产地——广州荔湾区的西关,审题的重点在于对“寻味”的理解:“寻味”字面义是寻找美食和美味,深层义是通过深入的探求来仔细体味食物背后的意味,不但要写出老广的饮食爱好,还要写出美食后面的故事与文化。
   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多角度表现美食味道。如何多角度表现美食的味道呢?这就要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即观其色,摹其形,闻其香,品其味,可以用丰富的联想、恰当的修辞,细腻具体地传达不同食物的味道。比如运用拟人手法,把食物当作有灵性的生命来写,写出一种情趣。还可以写出品尝时的身心反应,写它的制作方法等等,吸引读者读下去。
   2.扩展思维写出“味道”文化。文章不仅要写出寻到的是哪种美食,写出美食令人垂涎欲滴的色香味,还要写出美食背后的故事,比如,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童年记忆、风土人情、传承与创新等等,写出美食的亲情、乡情、风情。美食是一种文化,写好美食更要传承文化。
   3.写出美食的生活感悟。要尽可能写出自己的一点感悟,可以从食物本身的特点引发生活的感悟,还可以从与食物有关的人和事引发感悟,通过写美食来写哲思、精神、文化。这样,我们的文章内容就豐富而有深度了。
  【学生佳作】
  啜茗·凉茶
  七(2)班 蔡昕潼
   寻遍记忆的旮旯,老广的味道,始终少不了那一方小铺与数十只瓷碗——于我,于老广们。
   “白菊花,白菊花,唔怕风来吹,唔怕霜来打,阿妈晒干佢,日后来煲茶。”南国湿热,聪明的岭南人自然不乏消暑除湿的好法子,但毫无疑问,深得街坊喜爱的凉茶,就是其中之冠冕。
   我对凉茶的印象,大多来自传统凉茶铺。
   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拐入隐匿在繁华中的小巷,人虽未到,却早已嗅到了——独属于凉茶的药香味儿。再转过一个街角,便能远远窥见,约莫十平米的店铺,上方挂着年代感十足的白底红字招牌,白瓷片镶嵌的柜台带有各种裂缝刮痕,上头摆着十来个瓦制药壶,一旁整齐地垒着几十个盛凉茶的大瓷碗。
   走到凉茶铺门口,我朝里间唤道:“阿姨,要一杯五花茶!”“好嘅,等一阵哈!”话音刚落,凉茶铺掌柜阿姨轻轻捧出一只瓷碗,提起旁边一个药壶,倒出一碗淡棕色略泛金黄的五花茶。不错,这就是广式凉茶的模样。趁热喝一口,菊花与金银花的沁人花香瞬间溢满口腔,点缀着一抹清新的微涩,妙矣!紧接着,罗汉果独一无二的甘甜于舌尖漾开,渐渐蔓延整个口腔,这种难言的蜜意冲击着味蕾,使人沉醉其中。当所有味道逐渐淡下去时,不知从何处悄悄涌出一股鸡蛋花的香,霎时间,暑气荡然无存。
   当然了,不是所有凉茶都如此可口。
   “满街凉茶当药卖。”相比起解暑,凉茶更重要的作用则是清热解毒,预防疫病。颇负盛名的,便是廿四味凉茶。
   廿四味凉茶,茶如其名——由二十四味中草药组成,清热解毒,祛湿润肺。这二十四味草药皆平平无奇,可合在一起,却迸发出不一样的舌尖体验来。第一口入咽喉,生涩的茶汤夹杂着一阵苦涩,让人犹如啮檗吞针,浑身打个冷战,大脑一白便咕咚滑入食道。第二口入咽喉,往往感到是灼热伴着苦涩,那微不可察的咸与甘也只是腼腆着显露出来那么几分。待整碗下肚,那霸道的苦涩在口腔流转萦绕,久久不散。当苦涩渐渐褪去,一股清鲜的甘甜便从喉底涌出,甘草的蜜意瞬间占据舌尖,徒留一抹不可察觉的苦涩。这时再咀嚼两片喝苦茶必备的店家秘制的陈皮,那种苦后回甘更是意犹未尽。
   凉茶的苦,带着甘甜,带着生涩,苦后余甘,甘中透苦,正如人生百味。也许老广喝凉茶在别人看来是自讨苦吃,其实,我们喝的不单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情怀。
   如今日渐稀少的老广传统凉茶铺,秉承着一份朴实无华的传承与坚守。找一个暇余的午后吧,走进小巷中的旧式凉茶铺,品一品百味凉茶,体验这一份朴实无华的岭南文化。
   【点评】一方凉茶铺,几个大瓷碗,弥漫于舌尖的茶味,或苦,或涩,或甘,品一杯凉茶,可以品味老广的历史和文化。文章描写细腻,语言优美,立意深远,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外婆的白切鸡
  七(1)班 梁家僖
   说到西关之味,我最不能忘怀的,便是那一盘外婆的白切鸡。
   那栋隐藏在车水马龙中,毗邻西关的小楼便是外婆的家。可能是因为我的童年全部留在了外婆的家里罢,总会想起那一窝藏在杂物间的花猫;总会记起那张缺了一角的木凳儿,那一台生了锈的打字机,那摆满了核桃壳儿的窗台……还有,每逢佳节外婆总会亲自为我做的那盘白切鸡。白而嫩的肉,黄而滑的皮,点上金黄中混着点点青绿、咸香中带着微辣的姜葱汁,便是我眼中最浓的节日味。
   冬至的夜晚来得很早,天空中最后一片金黄早已褪去,深邃的夜幕悄悄降临。每一扇窗户后都亮起了灯,温暖的光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欢声笑语随着呼呼吹着的北风飘啊,飘啊,传遍了千家万户。我们早早地就到了外婆家,长辈们围坐在桌前唠着家常。而我呢,便自个儿跑到厨房,静静地看着外婆做白切鸡。
   外婆边做边唠叨:“我啊,都是挑最新鲜的清远麻鸡来做的……”只见外婆先用水仔细清洗了鸡,然后勺了一小勺糖,往鸡的各个部位轻轻地抖一抖,伴着微微的“沙沙”声,糖就落在了鸡肉上,接着是雪白的盐,再淋上浓香的花生油,最后加少许醇香的米酒。外婆将四种调料均匀地涂抹在鸡皮上,手慢慢地,温柔地滑遍整只鸡。外婆有些得意地说:“鸡皮滑呀,手要是抹得快了,就不能‘入味’了,只能慢慢地抹。这可跟外面的做法不一样,是我独家白切鸡的秘方,到了外面就吃不到咯。”糖的甜味,盐的咸味,油的浓香顺滑,烧酒的去腥增香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按摩”中完全融合。这鸡覆盖着一层调料,使每一块鸡肉都散发着诱人而独特的香味。随后便放入锅中,隔水蒸上十多分钟,金黄色的鸡油流满了整个盘子。外婆把鸡放到砧板上,“嗒嗒嗒”, 外婆的刀一落,便是一声砍断骨头的脆响,一块块带着骨头的鸡肉顷刻落入盘中。小块的肉就抓住骨头,轻轻一划,用刀背一拨,砧板上就只剩下骨头,一点儿肉丝儿都没顽固地粘着。    白切鸡在饭桌上泛着金黄的油光,原来是一层金黄而油滑的鸡皮像件别样的衣裳依附在鸡肉上,用筷子轻轻一挑,皮就被拨开,从筷子上调皮地滑走,白嫩嫩的鸡肉就毫不羞涩地露了出来,质朴而诱人的香味在空气中发散,一遍又一遍地刺激着我的嗅觉。忍不住夹起一大块鸡肉,贪婪地在姜葱上反复蘸点,金黄的鸡油伴着青绿的葱花,又给鸡肉染上一层香味四溢的金黄。迫不及待夹入口中,倒不如说是滑入口中。随着咀嚼,姜的辣、葱的香与鸡的嫩融合在一起。弹牙的鸡皮继续在齿间滑过,很快被牙齿咬住,咸香的鸡油在舌尖流下。不禁再夹起一块又一块……
   外婆还不断地给我夹鸡肉,眼睛已眯成了两条缝,脸上的皱纹紧缩着,好像都缩进了眼中,那一头白发在灯光下晃着,条条发丝闪着银光。她开心地笑着,稍微有点干瘪的嘴唇弯成了小小的月牙,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你从小时候就爱吃鸡冠,每次吃饭抓起鸡头便啃,还喜欢姜葱拌饭,每次吃得满嘴油花……不知不觉,转眼间就是中学生咯!”我没说话,悄悄地把鸡腿夹进外婆的碗里。
   “你的舅公也是从小在西关长大的广州人,还是位粤菜大师。他年轻时被聘请到挪威做大厨,这几十年来一直在餐饮行业打拼,让西关之味传遍北欧,让海外的华人每每能记起故乡的味道,更让中华美食文化走進外国人的心中。”父亲说。“爸爸,快给我说说舅公。”一个个拼搏奋斗的故事把欢笑与祝福带上白切鸡的香,送到了远方……
   一盘白切鸡,是传承,是乡愁,是回忆,也是一种亲情的无声表达与延续。佳节中,一家人团聚一堂,一起吃顿饭,便是记忆中最浓的广州情、最浓的西关味。
   美食有了故事,便成了文化,文化有了情,便成了一个又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人生印记。
   【点评】西关的白切鸡凝聚着“我”和外婆的亲情和我们家族的美食传承。西关美食之于作者不只是品尝的那一瞬间的满足,还有边看外婆做白切鸡边听外婆唠叨的童年记忆。作者把美食与童年记忆、家族故事融在一体,真正做到了寻味西关。于日常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中浓缩生活的滋味,令人惊叹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优秀的表达能力。
  云吞面里蕴乾坤
  七(1)班 洪 亮
   提到西关美食,我最难忘的便是那一碗朴实无华的云吞面。
   在我还小的时候,妈妈就和我提起过它,她说,这是她这辈子都忘不掉的美味,这是西关人的独家记忆。
   云吞面最讲究的是面,面用的是竹升面: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加面粉和鸭蛋和匀,全程不加一滴水,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和面的工序完成后,便到了最有特色的也是最传统的步骤:压面。压面的工具用的是大的茅竹筒——即“竹升”,选用的“竹升”越大,压出来的面才会更加爽弹,更加有嚼劲;而“竹升”太细则会使面条没弹性,吃起来软塌塌的,毫无口感可言。用“竹升”把面压成了面皮之后,再切成细细的面条。面就做好了。云吞的做法也比较烦琐:将上好的梅肉剁碎,里面包进一大颗虾仁,再来一些蟹籽点缀其中。
   当服务员把云吞面端到你们面前时,你首先闻到的肯定是那一股浓浓的鲜香味。当你拿起筷子准备大快朵颐时,先不要急。先左手拿勺,往勺子里倒上一点红醋,用右手拿筷子夹起一小撮面,蘸一蘸勺子里的红醋,放进口中。面本身的一点咸味、高汤的甜味、红醋的酸味,三味交融令食物的味道更加丰富而多元,再加上竹升面原本就有的弹牙的口感,交织融合成一种无与伦比的味道。
   面里的云吞颗颗饱满,皮薄馅大。而不同的吃法,带给你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假如说你先咬一小口,那么在剩下的一大口里,你可以清晰地看见云吞的构造,哦!原来内藏乾坤,包进了一大颗虾仁!但假如你把云吞一口吃进去,那么你首先在嘴里感觉到的,则是你在咬开云吞后,云吞由内而外迸发的极鲜的汁水。其次你感受到的,是爽脆的虾仁,就在你感受虾仁的鲜时,你会突然吃到一些小小颗的、圆圆脆脆的东西,不用担心,那是蟹籽。这三重味觉境界,早已把食客的心虏获了。
   当你在小小的云吞面中,喝着大地鱼粉、猪骨、虾籽熬成的清鲜香甜而不呛喉的汤底,吃着有虾有肉娇小玲珑的云吞,嗦着如半透明般韧劲十足的竹升面时,你会不禁想到,这云吞里面,究竟包进了什么?这一碗朴实无华的云吞面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云吞包进的是西关人包孕万物的心态,是他们把面和云吞融为一体的勇于尝试的精神。这一碗云吞面,不正是西关人对于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努力奋斗的结果吗?
   在《广东新语》中,屈大均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所识货,粤东几近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正是因为西关人对美食的执著,对美好生活的执著,才让我们的西关美食文化源远流长。
   【点评】朴实无华的云吞面因为讲究的做工而一直俘获食客的心。“云吞包进的是西关人包孕万物的心态,是他们把面和云吞融为一体的勇于尝试的精神。”面如此,做面的人和吃面的人也应如此,这就是传承与创新。由一碗面的做法到一碗面的文化,作者循序渐进地道出了寻味的意义,这种层层剥笋似的写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指导老师:丁之境 王娟娟)
其他文献
人民网贵州频道于2018年5月9日发表了一篇名为《修文县:让巡察成果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十届贵阳市委扶贫解困专项巡察后,对修文县特别困难村及所在乡(镇)党委集中反馈了一些仍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改进的措施,文章表达了修文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文中第一段末有一句话“他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巡察整改的领导和督促,抓实抓好巡察工作的‘后半篇文章’,让巡察成果惠及到广大人民
第二部分 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亲爱的加夫列尔·马尔克斯先生:  您好!愿下午两三点的沉闷时光也像晚风中的栀子花香一样使您愉悦。  这或许是您收到的无数吨来信中最普通的一封,但这封信并非向您请教那些文论家们探讨了半个世纪的问题,那些问题是用不着写信的。我的字迹回溯时空远涉重洋呈现在您的面前,是希望将我的故事中有您出场的部分讲给您听。  或许每一段不快的求学经历都与一座城市在记忆中遥相呼应,您记忆中的波哥大“只能用一种细腻的灰色和
一、基础(20分)   1.诗词默写(8分)   日月星辰常见于诗人笔端,诗人借其描景绘情,抒怀言志。比如曹操在《观沧海》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以①“□□□□,□□□□”表现诗人伟大的抱负;再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遭贬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②“□□□□□□□,□□□□□□□”;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看到太阳下山,思亲念家,心生凄凉,不禁发出感
【编者按】为了提高我省初中语文课程实施水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初中语文学科近年来致力于学教评一体化改革。本期特刊发一组近期广东省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及各地開展相关活动的综述及参与研修的部分老师撰写的论文。其中论文中所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来源于各研修小组的集体成果,不便一一列出,特此声明。  期待广大语文老师一起来践行学教评一体化理念!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写作课例,说明过程化写作训练如何借助任务清单循序渐进,搭建写作支架,实现写评改一体化,及时掌握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学习效果,解决存在问题,达到训练目标。  关键词:任务清单;过程化写作训练;写评改一体化  周华章老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过程化训练研究》一书中提出“过程化写作训练”主张,即从宏观角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初中写作训练内容序列,中观层面上则是规范一次写作训练的完整过程,微观层
【编者按】本期所选杂文谈的都是关于富人的话题。有的为富人说话,谈仇富心理,提醒大家警惕“红眼病”;有的对富人提出良好愿望,希望富人有仁,能够成为慈善家;还有的直接提出批评,对那些没有高贵灵魂的富人表达了内心的鄙夷。所有种种,皆为了同一个目标——希望穷人们能够努力,希望富人们足够仁慈,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小,大家一起共同富裕。  国人的奇特心理  韩寒  今天在新浪的博客上看见一篇文章,说刘国梁开了一
问:您好,王老师!刚才您在课里面提到,文字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两种类型,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速度越来越快,比如现在英文里有很多中文的因素,中文里也有很多英文的因素。我想请问您,将来有没有可能将不同的语言文字融汇成一种新的语言文字?如果是那样,我们也就没必要再学外语了,谢谢!   答:我想这个肯定不行。大家知道有一种语言就叫“世界语”,还有一些其他相似类型的语言文字。“世界语”是
摘要:《统编版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基于读写共生的原理,依据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写作任务及“四季美景”的单元主题,明确了第一单元“景物描写”的写作主题。同时,通过“学—教—评—测”体系的构建,从选好景物、写好景色、借景抒情三个层级对学生景物描写进行全面的、有层次的、扎实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
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该回“一宴大观园”的情节。  刘姥姥凭借极为出色的情商给大观园上下带来空前绝后的狂欢。狂欢中的薛宝钗、林黛玉以及凤姐、鸳鸯,其表现颇值玩味。  一、薛宝钗的“不笑”  整个四十回描写刘姥姥引起的群起大笑有6次,第四十一回有11次。这两回很多段落都出现了类似的句子:“众人呵呵大笑”“众人听了哄堂大笑”“众人听了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