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水凝胶敷料治疗糖尿病致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慢性创面(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糖、高氧化应激水平、高炎症水平以及易感染等不利因素使糖尿病致慢性创面难以愈合,甚至进一步恶化。水凝胶材料由于具有含水量高、生物相容性好和理化性能可调控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创面敷料研究中的热点材料。相较于纱布等传统敷料,水凝胶敷料可为创面提供有利于愈合的湿润环境。通过负载活性物质和改变水凝胶组成及结构,水凝胶敷料可被赋予优异的组织黏附、抗菌、抗氧化以及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等功能,因此其在创面敷料应用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基于糖尿病致慢性创面微环境和水凝胶材料的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致慢性创面的新型多功能水凝胶敷料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当前水凝胶敷料的不足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从协和医学堂创办至北京协和医院1942年因日本侵略临时关闭,前后30余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采用学徒制、药学预科、出国学习、参与创办北平药学讲习所等多种形式,探索本院药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培养出了数名中国本土药学家,保证了医院职工的执业胜任力;而且还支持医院职工面向社会兴办药学职业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药学专业人员。
新中国成立之初,首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和首届全国卫生会议确立了新中国的卫生行政方针,但忽略了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问题。1954年后对中医的政策逐渐转向,1956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同时公布了《1956—1962年全国中医带徒弟的规划》(草案),中医带徒弟作为政府的卫生行政政策被确立。尽管由于最初规划粗疏,各地条件差异判若霄壤,最初的执行并不顺利,但仍是新中国培养中医新生力量、
隋以前天花已经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对天花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描述,已经意识到其为烈性传染病,能够通过症状和天花的外观初判预后,认为天花是热毒所致,是伤寒的一种。北宋早期认为痘疮是由于脏腑积热,后期提出了天花是胎儿吸食了母体的秽液导致,为胎毒说之雏形;已经能够辨别水痘、麻疹及天花的不同。明清时期,“胎毒”外感说已成为主流;观察到感染一次天花以后不会再感染这一免疫现象;对天花的症状有了细致描述,能准确预后
《医说》和《历代名医蒙求》是产生于宋代的两本医书。两书多次引用了《名医录》,此《名医录》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一直未见确切考证。经核对,《医说》引《名医录》共25条,《历代名医蒙求》引《名医录》共31条。两书所引《名医录》内容,皆见于宋人党永年《神秘名医录》,由此推知,《名医录》当是《神秘名医录》的简称。
中医西学博物馆坐落于云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正式开放,基于人类学“他者”研究视角,成为世界首座展示西方中医的人类学博物馆。博物馆系统展示了欧美各式中医流派的发展与现状,有苏烈(George Soulié de Morant)、腊味爱(Jacques-André Lavier)、满福利(Felix Mann)和满晰博(Manfred Porkert)等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中医药大家的纪念廊。2020年
《三消论》为刘完素的遗稿,主要探讨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选录了专治消渴的方剂。书中引用文献多来自其本人著作,有部分来自于《内经》等前人著作,当是刘完素在其他著作完成之后又对消渴病进行的思考总结之作。《三消论》最早被附于金代刊行的《儒门事亲》中,朝鲜的《医方类聚》(1445)有引录,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的《儒门事亲》全文录入,此为国内通行本之基础,后被《四库全书》录入。清代末期,周
病史摘要患儿,男,11岁,主因"头痛、鼻塞伴左眶周红肿7 d"入院。症状体征体温39.2 ℃,神志清晰,左额部、左颞骨及双侧顶部软组织肿胀,可触及波动感,脑膜刺激征(-)。左眼眶软组织红肿、触痛,左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粗测视力可。诊断方法血常规:白细胞16.96×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0.802, CRP 179.4 mg/L。头颅及眼眶CT示:左眶周、左颞部及前额部头皮软组织明显肿胀伴积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1岁,因"发现左下颌骨肿物1周"于2020年12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偶然发现左下颌前牙区牙槽骨膨隆,无自觉症状。症状体征体格检查见33-34唇侧约1 cm×1 cm牙槽骨膨隆,表面黏膜颜色略白,触诊黏膜下为硬组织,无压痛。33舌向移位。诊断方法CBCT检查示:33-34唇侧的颌骨内见约1 cm×0.7 cm×0.7 cm中等密度影,边界清,周围有薄层骨板。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左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磨削痂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5年11月—2019年8月,淄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磨削痂术后进行相应治疗的水凝胶敷料+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7例、女17例)和单纯凡士林油纱组(84例,男65例、女19例),其年龄分别为(31±16)、(35±17)岁。每3~5天换药1次
皮肤伤口缝合是外科医师必备技能之一。无论是外伤伤口还是手术切口,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是愈合良好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各种皮肤伤口缝合技术不断地涌现,经不断改进后形成了操作简便、对合精准、降低创缘张力及减少瘢痕形成等优势。这些技术虽然为伤口的缝合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也对术者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出了要求。本文就不同皮肤伤口缝合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