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证研究的英语学习策略可教性分析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归类了国内外近三十年来针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变量,并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可教性及培训方式、步骤进行探索和分析,制定出针对不同语言项目的策略培训方案,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策略培训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策略教学
  
  1、引言
  自20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二语习得教学和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激发外语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上,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成为第二语言研究的焦点。在语言习得理论中,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既包括第二语言语用知识的习得,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操作,是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总的思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内化、贮存、提取或使用”(岑海兵、童彦,2005)。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不同语言学习者间的策略对比研究;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学习任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各种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语言学习策略选择与使用的因素研究(文秋芳、王立非,2003)。本文将实证研究的成果,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可教性进行深一步探索。
  2、学习策略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通常指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的、有意识的行为、步骤或技巧(Oxford,1990),以促进其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因此,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会因学习者和学习任务的不同而不同,通过对学习者编码过程的影响,加速语言形式及内容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O’Malley和Chamot(1990)把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作为操作性技巧的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归纳、推理和转换,包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步骤,具体指复述、加工、翻译、想象、语境、转移等,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而元认知策略是执行性技巧,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对语言项目的规划、管理、评估等手段来调节自身的语言学习,包括注意指向、语言项目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社会-情感策略,顾名思义,用于社会交际或对情感的控制,属合作性策略,主要指学习者在与本族语使用者或同伴进行语言交际时所使用的方法或策略,如合作、提问等(Nakatani,2005)。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现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的探索热点,其目的旨在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有计划性、有目标地选择语言学习策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文本的推理、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习策略可教性的实证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可教性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教师运用教学、培训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找出并习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语言项目的目标。因此,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往往成了其可教性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并通过实践层面上的策略培训效果反映出来(王柳生、张海燕,2006)。
  我们在3个实验班(实验样本86人)就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两个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策略的导入培训,将学习策略的教授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准备、介绍、练习、评价和扩展五个环节,着重关注学生解决语言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分解为:1)准备环节,强化意识训练,给学生他们所熟悉的语言任务,让他们回忆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选择的策略在学习过程的作用,让学生对他们所使用和熟知的策略功能有理性了解,强化他们对策略价值的认识。2)介绍环节,设计情景化的语言任务,介绍给学生在此项语言任务中,可供学习和运用的策略及其理论依据,提供包括新策略选择、策略使用、策略转换、策略评价等相关训练,确定学生已了解策略使用的基本原理。3)练习环节,确保学生在语言任务执行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新策略,引导学生选择他们认为会有助于完成任务的策略,协助他们设计单独或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路径,在任务进行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交际策略、同伴互助策略、替代策略、交换措辞策略等的使用,补充各自语言知识的缺乏。4)评价环节,注重训练学生自我监控和评价操作的能力,任务完成后,给学生时间总结自己的语言行为,评估自己及同伴在任务执行中所使用的策略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策略使用是否成功,并向学生展示如何将这些策略迁移到其它语言任务或技巧训练中去。5)延伸环节,布置给学生额外的练习,促使学生在新任务中复习、矫正各种学习策略,并迁移、泛化所学到策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影响学习策略教学与培训成效的因素
  我们的策略培训实证研究主要针对听力、口语和阅读三个专项的学习策略,实证结果表明,涉及第二语言学习的各种策略的教学成效不尽相同(Carrier,2003)。这三个专项的学习策略培训,均与正在进行的课堂活动相整合,为期三个月。在细节听写、小组互助、笔记摘要上,统计数据显示培训前和培训后差距不显著;然而,在影像资料的听力理解、情景听力(spot dictation)、5分钟的演讲(presentation)和阅读技巧培训上,却证明学习策略培训极其有效。在教师的暗示和引导下,学习者能在某一特定语言任务执行中,遵循事先所教授的策略和步骤,自主选择和使用某些策略,进而有效地管理策略库,经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实现语言行为上的进步。因而,策略使用实际上是与语言行为的提高相互关联的。与非实验班学生学习数据相比,经过策略训练的学习者在英语语言行为上的进步显示要高得多。
  其次,必须关注学习者认知风格和个性特质因素,如场依赖型、场独立型、敏感型和反思型等认知风格。教师在教授、培训某些技 巧、策略的同时,还应考虑这些技巧、策略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与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口语、听力极为感兴趣,有的则强调语法与词汇学习,他们都会在语言学习和策略培训过程中,无意识地关注某些策略而又忽略另一些。在策略技巧培训时,应设身处地的从学习者角度出发,适时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策略学习的任务。因此,在策略培训过程中,教师更应关注学习者认知风格上的个体差异,以及各种技巧、策略对不同语言加工模式的有效性,跟踪并记录学生所遇到的挑战与困难,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及进度,不断分析和评估策略训练的效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学生及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为进一步的学习策略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不同的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基于其特定的文化模式,学习策略教学与培训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层次、教育背景、学习信念,乃至情感状态和生活经历。教师在执行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培训时,首先要了解学习者正在使用的学习策略,并根据学习者自身的语言加工能力,选择相应的语言学习任务,设置不同的策略培训计划,在特定的时间内强化某一特定学习策略的练习及运用,并迁移、泛化其所使用过的策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各种语言学习策略的能力。
  5、结束语
  在英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中国,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外语教师除了部分承担知识梗概灌输者的固有角色外,更应认识到“授人以渔”的重要性,要把教学重点一定程度上转移到学习策略培训层面,把握好自身在策略培训引导中的诊断者、培训员、引领人的角色地位,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内在需求,制定出符合学习者认知风格和个性特质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培训方案,增强学习策略培训的合理性和实效性,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内在潜能,使他们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Carrier, K. Improving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through Strategy instruction [J].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2003, 27 (3): 383-408.
  [2]Nakatani, Y. The Effects of Awareness-Raising Training on O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Use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5, 89 (1): 76-92.
  [3]O’Malley, J. & A. Chamot, 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Oxford, R.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90.
  [5]岑海兵, 童彦.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培训[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1 (3): 74-76.
  [6]王柳生, 张海燕.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可教性研究综述[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 27 (10): 133-137.
  [7]文秋芳, 王立非. 对外语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质疑[J]. 外语界, 2004 (2) : 2-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员工是否愿意为企业积极贡献智慧,是国有企业维持一定竞争力、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以组织文化作为激励性的策略激发员工工作意愿,是提高员工士气和员工满意度的关键。本文在提出国有企业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国有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国有企业用组织文化来激励员工的可行性分析,最后结合实际的案例来阐述国有企业在用组织文化激励员工
期刊
摘 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因素,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给出具体数量关系。本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中的逐步回归法、向前回归法以及向后回归法,确定最优回归方程,并进行残差分析与共线性诊断的回归诊断,检验回归方程的稳定性。根据回归方程的建立结果以及现实意义,本文给出了相关结论以及对于政府关于节能环保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总量;线性回归;逐
期刊
摘 要:应用Visual C#.Net、SQL Server、Asp.Net技术对大学生健美操专修综合素质拓展评价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设计,经实践应用证明,经实践应用证明,该健美操专修综合拓展评价系统功能完善,对教师与学生的的管理与学习方面实用性较强,为高校大学生健美操专修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健美操专修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专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形形色色的各国国旗,往往具有鲜明的宗教因素,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本文通过对国旗上宗教符号的分析,研究其体现的宗教文化内涵,对了解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以及世界主要宗教有着重要帮助。  关键词:国旗;宗教;文化内涵    国旗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世界各国的国旗五颜六色、形式各异,体现着各自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民族特点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大学生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中迷失了自己。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着手,初步了解了他们的生命意识现状以及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并且对如何提高生命意识水平和生命价值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生命价值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非常具有影
期刊
摘 要:经典著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译本,勒菲弗尔认为译作主要受专业人员、赞助者、主流诗学这三个因素的操控。本文以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出发,研究其译本流变的原因。  关键词:改写理论;经典译介;流变    一、引言  在翻译的历史长河中,经典著作在不同时期常常有不同的译本,即:对经典的译介一直处在流变之中。而产生这种流变现象的原因是丰繁多样的。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处于矛盾纠纷多发期,当民间纠纷发生以后,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多种途径来解决其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有利于实现“平民正义”,使纠纷当事人真正便利的、恰当的、及时的将矛盾纠纷化解。本文通过对人民调解制度引入医疗纠纷领域,形成横向、纵向有机联系,使人民群众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更加迅速的找到合适的纠纷解决途径,以及在医院设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的现状、优势和发展瓶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院;医疗纠纷
期刊
摘 要: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随着语言的发展,心被赋予了多种含义。心的基本义是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这是心的生理属性;而心通常也被看成是思想的器官、思想等,这是心的心理属性。在道家文献中,有数量不少的用于指称心的词语,这些别称既有指称心脏这一身体器官的,也有大部分是指称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关键词:心;道家称谓;心理属性    汉字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是汉民族文化
期刊
摘 要:推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关键切入点之一,本文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涵义入手,探讨了其在高校HRM(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HRM课程教学效果之目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    当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网络媒体催化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并且使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是:弱化了语言符号的抽象性,增加了语言的可视性、形象性,即网络语言越来越视觉化了。本文侧重从符号学、传播学的角度归纳出了网络语言视觉化的三个表现并分析、探讨了视觉化的成因。  关键词:网络语言;视觉化;表现;成因    语言是作为一种媒介而诞生的,因此它的使命就是传播。网络媒体是一种可视、可听、可交流互动的综合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