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上的宗教文化内涵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形形色色的各国国旗,往往具有鲜明的宗教因素,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本文通过对国旗上宗教符号的分析,研究其体现的宗教文化内涵,对了解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以及世界主要宗教有着重要帮助。
  关键词:国旗;宗教;文化内涵
  
  国旗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世界各国的国旗五颜六色、形式各异,体现着各自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民族特点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所以,国旗也明显体现着浓厚的宗教特点。本文主要从国旗上的宗教符号和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间的关系研究国旗的宗教文化内涵。这些宗教符号主要有颜色、图案、文字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
  一、国旗上的伊斯兰教文化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世界上现有40多个伊斯兰国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或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国旗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一)色彩
  很多伊斯兰国家的国旗以红、白、黑、绿为主色调,反映了伊斯兰教的历史。这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后代的倭马亚、阿巴斯、法蒂玛、哈希姆四个朝代,通常被称为泛阿拉伯颜色。阿联酋、阿富汗、约旦等国的国旗这四色皆备。在这四色中,绿色更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吉祥颜色,伊斯兰教认为绿色是神圣的颜色,相传绿色是穆罕默德的头巾的颜色。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国旗都采用绿色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最典型的是利比亚国旗,为一面长方形的绿色旗,没有任何图案,是世界上唯一的单色国旗。沙特阿拉伯和毛里塔尼亚的国旗只以绿色作底,并配有象征伊斯兰教信仰的图案和文字。
  (二)新月和星
  除了红、白、黑、绿的主色调,伊斯兰国家往往还会在国旗上用新月和星来体现其宗教信仰。
  新月是穆斯林国家的象征。新月图腾崇拜在沙漠地区由来已久。阿拉伯地区炎热干旱,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多在夜晚进行,所以古老的阿拉伯历将太阳降落到初升算作一天,而将新月初升作为每月第一天的开始。伊斯兰教的斋月就是以新月为时间节点的。因此,在伊斯兰教中,新月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摧枯拉朽、战胜黑暗、功行圆满。
  五角星崇拜来自于人类祖先对金星的敬畏。金星在夜空中的明亮及其规则五角星的运行轨道被视为至善至美的象征。但新月真正成为伊斯兰教的标志却是在十五、十六世纪时,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曾把月牙与五角星视为权力的象征。
  在国旗上,新月和星标志的使用并非完全一致,颜色、样式、星的数量等均有所不同。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突尼斯等伊斯兰国家的国旗上都有一轮新月和一颗星的图案,颜色主要为红色和白色,还有金色。科摩罗国旗中,绿色三角形中有一个弦月和四颗星。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国旗只选用新月或星,如马尔代夫国旗绿底上的一轮白色新月、马来西亚国旗上的一弯黄色新月、文莱国旗中国徽图案上一轮红色的上弦月代表了这三个国家的伊斯兰教信仰;约旦国旗用一颗白色七角星象征《古兰经》;叙利亚的国旗用两颗绿色的五角星象征阿拉伯革命。
  (三)其他符号
  能代表伊斯兰信仰的经典圣物还有《古兰经》和清真寺,在国旗中也有体现。如阿富汗国旗中间镶嵌的国徽中有白色的清真寺壁龛与讲坛。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其国旗在绿地中央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即“清真言”——“万物非言,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清真言”下的阿拉伯宝刀象征着伊斯兰教的“圣战”教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旗中的符号有多重含义。国旗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白色与绿色、红色交接处,分别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伟大”,白色横条正中,镶嵌着红色的伊朗国徽图案,国徽由四弯新月、一本《古兰经》和一把宝剑组成。四弯新月和上方的一卷经书巧妙地组合成阿拉伯文“安拉”(真主);《古兰经》位于国徽顶端,象征伊斯兰教义高于一切,是伊朗国家行为准则的依据。
  二、国旗上的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教徒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很多基督教国家国旗主要通过不同色彩以及十字架图案来体现基督教文化内涵。
  (一)色彩
  基督教国家国旗上的宗教色彩并不像伊斯兰教那样具有鲜明的特征,而是具有国别特色。如爱尔兰的国旗从左至右由绿、白、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从宗教意义而言,绿色代表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橙色代表新教及其信徒,白色象征天主教徒和新教派教徒之间永久休战、团结友爱。希腊的国旗则由蓝白两色组成,白色象征对基督教的信仰。而罗马天主教廷所在的梵蒂冈国旗从左至右由金黄色和银白色两个垂直长方形组成,银白色长方形中央绘有教皇保罗六世的教皇徽。传说基督交给12门徒之一彼得两把钥匙,一把是金黄色,另一把是银白色,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他,故梵蒂冈国旗选用这两种颜色。
  (二)十字架图案
  如果说星月图案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那么十字图案则是基督教国家的标志。十字架图案是基督教的象征,这源于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其牺牲而为世人赎罪,使世人有了获救的希望的圣经记载。因此,十字架从单纯的刑具演变为内涵丰富的宗教标志,具有“福音”、“信仰”、“拯救”、“基督”等象征意义。很多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在国旗上多使用色彩和形状各异的十字架图案体现其基督教信仰。
  北欧五国的国旗上均有“十字图案”,如冰岛十字旗(蓝底红字白边)、丹麦十字旗(红底白字)、芬兰十字旗(白底蓝字,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挪威十字旗(红底蓝字白边,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瑞典十字旗(蓝底黄字),表明这些国家的人民都信仰耶稣。
  此外,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国旗也多带有十字架图案。如英国国旗是由英格兰的圣乔治十字旗(白底红十字)、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斜十字旗(浅蓝底白斜十字)与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斜十字旗(白底红斜十字)组成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旗的左上角都有英国的国旗;汤加王国的国旗为红色旗面,左上角白色长方形上有一个红色十字。红色象征基督所洒下的鲜血,十字表示国民信奉基督教;美洲的多米尼克国国旗上黄、黑、白三色组成的十字贯穿整个旗面,代表人民信奉天主教。   和许多国家的单十字图案不同,斯洛伐克国旗上有白色的双十字标志,这是信奉天主教的象征。
  (三)其他
  除了典型的十字架图案,某些国家在国旗上使用的其他符号也反映着一定的基督教特色,如黎巴嫩国旗。黎巴嫩自近代以来,一直是一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其国旗旗面中央是一棵绿色黎巴嫩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和象征,在《圣经》中被称为植物之王。传说基督降生的马槽和被钉死的十字架都是黎巴嫩雪松做的。
  三、国旗上的佛教文化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集中在南非、东南亚及东亚地区。佛教文化对国旗的影响不像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那样广泛,但也独具特色。
  (一)色彩
  佛教尚白,有佛教传统的国家的国旗中往往有白色。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国旗由两红两白一蓝的五条横向色带组成,其中白色象征着对佛祖的虔敬。柬埔寨国旗中的白色也代表佛教。不丹的国教是佛教,国旗左上方的三角形为金黄色,表示帝王之色,象征国王在领导宗教以及世俗事物方面的权力和作用,右下方的三角形为桔红色,象征佛教的精神力量。
  (二)佛教标志
  比较典型的佛教标志有法轮、莲花、万字标志等。印度国旗由红、白、绿三色组成,中央的白色正中有一个24根轴条的蓝色“阿育王”法轮。虽然今天印度教盛行,佛教式微,但国旗上的白色和法轮仍然反映出这一古老国度与佛教的历史渊源。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孔雀王朝鼎盛时代的阿育王将佛教传播到空前广阔的领域。法轮是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逐渐成为佛教的象征。再如,斯里兰卡是一个佛教国家,国旗上长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表示其佛教信仰,而且其形状还和该国国土轮廓相似。
  (三)历史遗迹
  柬埔寨国旗的红色宽面中间绘有白色镶金边的吴哥窟。吴哥窟负载着重要的艺术、历史、政治和宗教意义。它是著名的佛教建筑,199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柬埔寨国家的标志,象征该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四)地理标志
  印度教和佛教是尼泊尔的两大宗教。尼泊尔国旗上的蓝色旗边象征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诞生以来普遍存在的和平与和谐。两个重叠的三角象征着喜马拉雅山,也象征着印度教和佛教。
  四、国旗与其他宗教信仰
  除了上述的三大宗教信仰,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宗教信仰或宗教派别,同样也在国旗上体现了浓郁的宗教特点。如以犹太教信仰著称的以色列,长方形国旗旗地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是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再如,日本国旗也称作“太阳旗”,旗面上一轮红日居中,辉映着白色的旗面。传说日本是太阳神创造的,而天皇就是太阳神的子孙,所以其国旗也反映出日本对其民族渊源和原始宗教的崇拜。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M] .齐鲁书社.1991.10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基督教文化面面观[M] .齐鲁书社.1991.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佛教文化面面观[M] .齐鲁书社.1991.10
  [4]http://baike.baidu.com/view/4040.htm百度百科. 国旗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成都市正在大力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迫切要求实行城乡幼儿教师的统筹配置。目前,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配置问题比较严峻,存在着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缺位、城乡幼教经费差距大、缺乏合理规划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    目前,成都市正在积极推进城乡幼儿教育的统筹发展,城乡幼教师资统筹配置问题
期刊
摘 要:全球英语热在给英国带来巨大利益和优势的同时,也为该国的外语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单语社会正在给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构成障碍。正确看待外语教育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英国政府和民众中形成新的认识。本文从客观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近年来英国在外语教育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重大变革和调整,以及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和变化,以期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国;外语
期刊
摘 要:厘清医师说明义务的内涵、性质能够使患者和医师明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对于医师说明义务的法律性质,有主张医师的说明系患者有效同意之逻辑前提的“承诺无效说”;也有“医疗合同上的附随义务”的观点;还有认为其应是一项法定的注意义务。在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后提出此义务应是一项法定的合同义务。  关键词:说明义务;知情同意;法律性质  在现今医学领域,知情同意权被认为是在医患法律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某个言语社团里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有一种“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社会中男性占统治地位,被认为比女性强,男性的社会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导致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阐述汉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讨论如何在当今社会改善这种状况。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汉语;性别歧视    0引言  在社会
期刊
摘 要:在国内高校大建精品课程之际,很多国内学生和学者的目光却被网易、搜狐等网站提供的国外大学开放课程所吸引,这些课程“于乐中育教”、“于教中启思”、“于思中明辨”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高校教学中存在问题,接下来研究了国外开放课程的成功因素,最后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开放课程;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方面的努力,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要真正实现教育职业的专业化,离不开教师教育学科的建立。并且,在目前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浪潮下,教师教育专业只有以教师教育学科为依托,才能有效地确保教师的专业质量与专业地位。教师教育学科的建立应在准确定位教师教育学科性质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的学科队伍的带动,科学地设计出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专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CNKI的文献检索,对2002—2011年期间的有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2年以来发表的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而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术不端概念的界定、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成因以及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这四个方面。本文按照以上四个方面对我国有关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相关文献
期刊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员工是否愿意为企业积极贡献智慧,是国有企业维持一定竞争力、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以组织文化作为激励性的策略激发员工工作意愿,是提高员工士气和员工满意度的关键。本文在提出国有企业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国有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国有企业用组织文化来激励员工的可行性分析,最后结合实际的案例来阐述国有企业在用组织文化激励员工
期刊
摘 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因素,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给出具体数量关系。本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中的逐步回归法、向前回归法以及向后回归法,确定最优回归方程,并进行残差分析与共线性诊断的回归诊断,检验回归方程的稳定性。根据回归方程的建立结果以及现实意义,本文给出了相关结论以及对于政府关于节能环保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总量;线性回归;逐
期刊
摘 要:应用Visual C#.Net、SQL Server、Asp.Net技术对大学生健美操专修综合素质拓展评价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设计,经实践应用证明,经实践应用证明,该健美操专修综合拓展评价系统功能完善,对教师与学生的的管理与学习方面实用性较强,为高校大学生健美操专修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健美操专修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专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