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杜威在中国的影响

来源 :重庆陶研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ove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可以说是把杜威的主张推向了极端。陶行知的贡献在于扩大了杜威的影响,这一点几于威廉·克伯屈相侔。从他在南京的最初岁月直到1946年逝世,陶行知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教育改造的事业。他是杜威的中国信徒中第一个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和实践,并且第一个探索着把杜威的影响从城市里的大学扩大到乡村学校的人。
其他文献
我与陶博士最初的认识是间接的。我买了一本有趣的小书叫做《武训》的,这是讲山东义丐武训一生事迹的书。他用他那特殊而超越的才干为穷苦的儿童兴办了三个义学。书上每一页都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矗立着一所现代化的重点中学。整整70年来,该校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校的前身正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
1995年纪念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立10周年后不久,从陶行知手迹中读到他1924年春写的《不自然》这首诗,诗云:不自然的社会,不自然的自己;硬把个灵魂夹起来挤,挤得眼泪儿把脸洗。是的,让
此一乡村教育的实验,主持者为陶行知氏。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乡村,如果把全国一百万个乡村都建设起来,国家也就不难建成现代富强康乐的国家了。他的看法,建设乡村应从教育入手,如果
道德情感是推动小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搭建生活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情感。
陶行知先生,他有他的理论和主张的事实来介绍他自己,用不着再来介绍。但是昨天自宝阳上林迁江来宾等县视导归来,见报载孙铭勋兄牵及了我,我便不得不说几句。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动员人民进行抗日斗争,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办了《
重庆育才中学的缔造者、老校长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
陶行知先生在管家巷28号重庆育才学校驻渝办事处有一间面积仅15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一张没有油漆过的办公桌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他亲笔书写的“爱满天下”的座右铭横幅。
我国近代乡村教育思想萌芽于民国八、九年,我国近代乡村教育运动酝酿于八、九年至十二、三年,发韧于十二、三年至十五、六年。在这段期间,我国乡村教育的思想者和运动者对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