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提升官员“官”念的内容及价值探析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官员干部是社会的公仆,是人民利益的保障者。然而在转型社会中,部分官员却不能树立正确的“官”念,导致当代社会的干群矛盾逐步扩大。因此,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之下,从软实力层面出发,本文将试从意识形态角度,探求领导官员该有的“官”念及其重大意义,以求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文化视野;“官”念;干部队伍建设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开始吸引社会的眼球。究其引发关注的根本原因,绝大多数最终归结为“官”“民”冲突和干群关系。虽然在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这一冲突无法避免,但在其日益加剧的现实下,我们不得不试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官员“官”念偏离的原因,并试图借鉴优秀文化,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社会“官”念体系,来改善干群关系。
  一、社会正确“官”念迷失的文化原因探析
  (一)公共伦理价值观的缺失让官员官德思想淡薄
  经济发展,国人自信倍增。然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公共伦理道德却没有与之同步。传统中国倡导儒家思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再论及儒家的统治思想,孔子曰“养民也惠,使民也义”,养民要用实惠,差使百姓要用公心、办公事。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本,爱民、亲民、护民、利民,这传统文化的官德意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部分法则开始渗入官场,如买卖关系、等价交换及金钱至上。当传统道德与拜金主义发生冲突时,优秀文化遗产不敌不良官场文化,道德伦理开始被利益蒙蔽,良性价值观逐步缺失,使得部分官员开始忘记自身的职责和应有的官德。
  (二)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官员权力意识深重
  中国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思想统治的历史,等级意识和专制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之下,部分官员习惯于用专制的思想去解读执政为民:“执政”就意味着掌握权力与强力控制;封建皇帝自诩天子,上天的儿子,代表上天管理臣民,所以封建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天意,天意下的“为民”也就自然而然被理解为“管民”“压民”。“官本位”思想影响下的干部官员,对“权”看得很重。这种权力意识使得官员的官僚思想严重,容易在群众面前摆官架子打官腔耍官威,将取得权力和强化、使用权力为己谋利益作为己任,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歪曲了执政为民的本意,影响了干群关系,加剧了官民冲突。[1]
  二、文化视野下,理应树立的社会“官”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推动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综合软实力的作用,我们从文化视角出发,汲取养料,探寻社会合理的“官”念体系。
  (一)“当官要为民做主”的民本“官”念
  俗语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千百年来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语句,也是为官应有的首要“官”念。“当官为民做主”,是赋予执政为民的准确内涵,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诠释,是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从政必先身劳,“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权力自身就意味着责任,当官本身意味着付出。唐魏征指出,当权者与百姓是水和舟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群众是官员的根基,当官不为民做主,群众自然会推翻你的统治,所以当官一定要从百姓的切实需要出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正地保障百姓的利益,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依靠群众,这才是我们的官员应有的“官”念。
  (二)“摔跤不去打板凳”的责任“官”念
  中国人自幼都清楚一件事,淘气摔跤摔哭了,大人便会责打板凳。从此,中国人便培养了一种推卸责任的习性。作为公民,在别人身处困境时不敢伸手援助,作为官员,既不对党负责,也不对党员群众负责。一旦有事发生,总会出现从下到上一级推一级,一人看一人,不敢做决定、怕担负责的现象,只怕枪打出头鸟,力求明哲保身。身为国家干部,遇事不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主动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却一味逃避责任,就会在群众中形成不好的影响,危及干群关系。所以做好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定的魄力与勇气,必须树立起主动承担责任的“官”念。摔跤了,分析是不是自己没走稳,自己爬起来;出问题了,不要怪体制,而从自己找原因。[2]
  (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权力“官”念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与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权力滋生腐败,权力助长矛盾。正确的权力观塑造清正廉明的好官。在转型社会中,应该加大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对于权力的错误认识,破除权力就是利益,权力就是地位的观念,在社会范围内培养正确的权力“官”念。何谓正确的权力观,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才是一个公仆的写照,就是鞠躬尽瘁,服务于民,而不是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权力源于人民,权力用于人民,只有明确权力的主体,才能更好地使用权力。
  (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利益“官”念
  生活在这个世界,谁都离不开金钱,官员贪婪权力的背后也是利益在招手。干群关系,官民关系之所以出现隔阂,也是利益在作梗。然而古语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利益虽好,也应恰当去谋。当官为民是为百姓谋利益,当官不为民则是为己谋利益,享受利益的主体发生变化,相关者的关系自然发生变化。一句话,利益决定关系,血肉相连首先得利益相关。所以我们的官员要想当好官,首先得有正确的利益“官”念,既要把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力谋之,保证与群众的荣辱与共;又要把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区分开来,拿该拿的,给该给的,绝不多拿,更不能伸手去要。
  (五)“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能力“官”念
  伴随社会的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危机,有部分干部在素质和能力上,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对现代官员能力“官”念的最好注解。官员文化素质的缺失和能力水平的下降对我们的党和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地位,所以必须引起重视。要强化领导官员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按照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的“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去要求自己,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肩负起自己的领导职能。   三、强化社会“官”念对党和国家的价值分析
  在文化发展繁荣的背景下,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武装官员,增强官员“官”念,强化干部的理想信念,端正干部的立场,对于党之兴旺、国之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一)提升社会“官”念,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思路
  树立官员正确的“官”念,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是全党、全国的领导力量、核心力量,掌握着国家的政权,领导着国家的军队,管理着国家的人民,地位重要,同时他们能够对群众起到带头作用和榜样效应,能够指导党和国家的发展前进方向,所以必须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对干部官员的教育,端正他们的利益观、责任观、权力观,使其认识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执政为民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官”念教育,就是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去考察干部的思想品质、才干能力,保留合格官员,罢免不合格官员,塑造优秀官员,从而保证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有自觉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打造一支能力水平高、政治可靠、意志坚定、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队伍,这将有助于促使我们的干部官员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升我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二)提升社会“官”念,是践行反腐倡廉的必要途径
  腐败问题危害严重,反腐工作刻不容缓,然而反腐离不开对官员干部的教育问题。从原因层面探析,腐败的出现源于官员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乱,是人们由于精神世界的坍塌和道德界限的崩溃而对于准则和法律无力维护的表现,是主观意识无力抵御客观诱惑的反映。对于腐败的打击,除了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健全之外,还要依靠软实力的保障作用,从道德精神层面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防止个体价值判断的偏移。在文化视野之下,构建一种正确的官场风气,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忧国、忧党、忧民,加强自省、自律以及自我约束,克己复礼,约束好自己的言行,从而打造勤政廉政的干部群体。所以端正官员“官”念,就是在文化视野下践行反腐倡廉的必要途径。
  (三)提升社会“官”念,是文化维稳路径的应有举措
  近年来,文化维稳的概念逐步开始被社会关注。“文化是社会稳定的根本性力量”①,文化尤其是道德,“是维系一定社会结构并赋予该社会结构合法化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调控手段”②。而端正干部“官”念,是文化维稳的题中之义。将干部思想意识的加强提升到社会的层面,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去改变干部官员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通过意识形态的改变反作用于具体实践,用正确的“官”念指导行动,行为守法,严格律己,通过改变自身形象地位,获得群众更多认可,从而改进干群关系,减少官民冲突、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霞文《执政党需要思考些什么》,《同舟共济》,2008年第11期.
  [2]杨曾宪《中国式腐败的六大传统观念》,《党政干部参考》,2010年第7期.
  注 释:
  ①岳彬、刘先春,《高校文化维稳:可能性、必要性与现实路径》,《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10.
  ②王春娥,《腐败的严重危害及如何增强反腐败软实力问题研究》,《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9月,总第65期第5期,P5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目前,档案电子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施的重要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显示出非常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档案作为一种重要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然而,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却忽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学生的情感变化。过程性评价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注重情感、注重交流与合作、注重科学精神。因此,在新课程实验中,过程性评价得到大力提倡。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它关注学习过程,将评价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对信息熵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阐明了该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同时,并归纳了广告信息的不同分类,接着,本文在分析广告信息的处理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受众对广告信息熵的认知处理。最后并提出有效广告信息应该所具备的质和量的特征。  关键词:广告信息;信息熵;信息量;认知处理  1、引言  广告是一种非人际的信息传播,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于馨燕,2008:1)。受众每天呼吸着弥漫着广告的空气,接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悟能力较低,音乐欣赏教学一直以来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音乐欣赏教学,要重视倾听;要重视从基本元素入手,要重视故事化手段,要注重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欣赏;实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
期刊
摘 要:以工程实际经验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幕墙施工中吊篮的安装、使用和维修中应注意事项和规范做法。  关键词:吊篮;安装;使用;维修  1、引言  幕墙施工中吊篮的安装、使用和维修直接影响着幕墙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吊篮的安装  以爬升式吊篮为例:吊篮由提升机构、吊篮平台、悬挂机构、安全锁、行程限位组成。  提升机构能使吊篮平台上下运行的传动机构,如图1所示
期刊
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3.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4.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农机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业产量、增长了农民收入,所带来的好处和收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这种优势的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看到了联合收割机发展的前景纷纷争相购买。只有全面了解联合收割机及其使用方法,才能在工作中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充分发挥其高效作用,反之损失是巨大的。  关键词:联合收割机;使用与保养;技术  
期刊
摘 要: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是广泛应用的软包装材料,生产BOPP薄膜的生产线设备是塑料加工设备中最为复杂的设备之一。结合单位和个人在BOPP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工作实践,说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装备特点、工艺流程、基本结构。分析国内外生产线装备的性能指标对比差距,阐述国内外生产线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国产BOPP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解决宽幅、高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等主要
期刊
摘 要:关工委组织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动员和组织一大批离退休的老同志,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青少年实际,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传承和发扬企业优良传统,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推动莱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关工委工作;五老;青工;教育;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