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引领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可以启迪人的思维,促使人主动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思维之花,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技巧、方法,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思考,保持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教学 原则与方法 思维能力
  人都有好奇心,这是天性使然。有了疑问,人们才会不由自主的去思考,去时刻关注某一事物,想去探个明白。正如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于一问。”可以说,提出问题,是点燃思维的火把,是开启神秘的知识世界的钥匙,只有存在困惑,采取去思考,去探究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让学生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前进,勇于克服种种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提问。然而,目前一些教师提问不恰当,反而会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伤害。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习惯性提问,提出的问题没有实质意义,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像是教师的口头语,如,“是吧”“对不对”,这样的问题,难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形成探究欲望,看似提问很多,却收效甚微。(2)惩罚性提问,这种问题主要是针对一些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为了惩罚学生。(3)表面性提问,这种问题内容空洞,看似热闹,不能让学生产生困惑,形成认知矛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三种提问方式,都属于低效或者无效提问,没有教学价值,难以起到提问的良好效果。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如何进行提问,在课堂中引领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
  一、课堂教学提问要讲究原则与方法
  1.难易适中的原则
  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水平,问题太难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毫无头绪,自然会放弃;太简单的话又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起不到起发思维的目的。因此,提问要难易适中,遵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规则,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适时的原则
  俗话说,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同样,提问也要把握时机,否则也难以达到启迪的效果。
  3.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而异,进行提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目的,而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而对于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在给于一次回答成功的机会。
  4.少而精的原则
  “少”即提问不要过多,以免造成学生大脑的疲劳,使他们的大脑兴奋点麻木,思维训练的效率大大下降。“精”即提问的质量要高。
  二、掌握提问的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掌握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巧妙提问,能拨动学生兴趣之泫
  所谓: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問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钱梦龙老师在教《愚公移山》一文时,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邻人京城氏之遗孀有一遗男”一词句中的“孀”字、“遺”字的含义,也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愚公的邻居,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开始被问住了,看看课文注释,才恍然大悟:“这个小孩没有爸!”这样,通过巧妙的提问,使“孀”“遗”二字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的提问好比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收到了奇妙的功效。
  2.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当作“深题浅问”处理。
  三、适当肯定,和学生分享成功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的有效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关注;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能得到适当的反馈;他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机会,尝到成功的喜悦,觉得所做的事富有挑战性,感觉到正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由此看来,问题探讨的过程完全符合这些特征,可以说这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很重要的手段,因而能否大力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也就成了衡量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实践证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非常必要,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养成好思好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及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将来更高层次的教育。
  总之,恰当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从而形成探究欲望,促使其主动学习知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提问技巧,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善用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敏娟;问题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14)
  [2]唐思;问题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
  [3]王瑞东;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4(33)
  [4]张欣;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J];中华少年, 2015(30)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原有国家农场体制发生改变,农业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粮食产量节节高升,世界贸易的接轨更是鞭策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世界
伴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能够从更多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水平。从管理的视角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仅新颖,而且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匆匆忙忙地奔到教室,又迟到了。路过讲台的时候发现上面放着一页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题目赫然是《好同学与坏同学》。我放慢了脚步,刚想拿起来看,却响起了上课铃。
优良的政治生态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级领导干部、监督力度、反腐、纪律和人生观五个方面探析了营造优良政治生态的路径.
维护科技档案信息的安全,确保国家科研成果万无一失,必须做好科研重要成果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
期刊
我十岁时,母亲去世。在她的葬礼之前,我脑子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失灵了,我所想的,减少到一个简单的句子,自动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你在哪儿?请你回来。”到了35岁的一天早上,我在
期刊
温家宝总理亲民、爱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非凡气度更让世人瞩目。在一些重大的外交场合,温总理常常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更让
很多年以来,“核”就像一位巨星,关于它的消息总是能带来轰动效应,但这些消息很多时候是负面的,比如核潜艇爆炸,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再比如最近的日本核泄漏事故。其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