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β防御素2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其他文献
患者男,39岁,因腹泻5 d入院.每日解黄色水样或糊状便3~5次,无脓血,有恶心、纳差、乏力、消瘦,四肢浮肿.患者1997年因克罗恩病行部分回肠切除术,2007年小肠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
期刊
经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m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通过在肝内建立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间的分流道,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1,2].我国开展TIPS的医院不多,完成的病例数有限,对TIPS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中的价值认识不足.TIPS对于大部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2,3]。
期刊
患者男,46岁,因反复腹胀3个月、肉眼血尿3 d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伴恶心、嗳气,无发热、呕吐、腹泻、黑便、脓血便。
期刊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小鼠干细胞因子(SCF)对结肠Caja1间质细胞(ICC)异常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正常+抗-SCF组、DM+SCF组,每组10只。DM成模后6周处死小鼠,以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Western印迹法观察近端结肠组织中ICC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中SCF的表达情况。结果DM小鼠
期刊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源之一,Hp感染者多数仅有不同程度慢性胃炎,少数可发生消化性溃疡,极少数发展为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到目前为止,Hp感染引起人类胃肠疾病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许多研究认为除与Hp菌株的毒力高低和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宿主的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期刊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炎,1990年悉尼会议将其命名为隆起糜烂性胃炎,1994年日本学者佐野等经详细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而命名为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弥漫性天花样胃炎或章鱼吸盘样胃炎。
期刊
一、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一)流行病学资料: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最为密切,95%的十二指肠溃疡以及70%的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几项队列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耆一生中患溃疡病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1]。
期刊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晚期食管癌治疗方法.我们的前期研究已证实,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高表达环氧合酶-2(COX-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依赖地增加其放射敏感性[1],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期刊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诊断性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选择三家消化专科治疗中心门诊有烧心或(和)反酸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行胃镜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所有患者均行24 h食管pH监测,以内镜下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和(或)24 h pH监测阳性诊断为GERD.采用随机方法分别将入选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埃索美拉
目的 分析我国克罗恩病(CD)患者的蒙特利尔分型、治疗及预后特点,判断临床分型与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治疗方式和预后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 按照蒙特利尔分型对102例CD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并记录ASCA、肠道外表现、治疗方式和随诊情况.比较各亚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我国CD患者以A2亚型(52.9%)为主,回结肠受累(40.2%)和狭窄型病变(53.9%)多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程长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