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一种宏观的历史视野,分析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分析我国社会转型面对的复杂时空背景和转型特殊复杂性,便会凸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双重取向:现代取向和社会主义取向。如何在坚定不移地坚持这双重取向的前提下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调适二者的关系,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性课题。
其他文献
在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为市民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阅读活动,让市民在家也能享受文化盛宴
很多学者研究证明,西周时人们根据月相盈亏规律进行记日,即采用“月相四分”法记日,《周易》卦爻辞中保留了这种记日法。而卦气说采用的汉初历法与其有很大差别,因此历代注家以汉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还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只有运用先进制度思维生动阐释新理路,运用系统视角及时反馈新资讯和运用综合发展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方能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如磐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师,其一生最用力处不在政治思想的思考和政治体制的变革上,而在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古文的存续与创作上。吴氏一反"中体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