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开创汉字激光照排新纪元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ik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国外出现了一种代替铅活字的排版技术,很多人称其为“西文打字机和照相机的综合体”。到了1970年代,国外印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光照排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可是当时的中国印刷业却还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直至1985年,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引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印刷行业的命运,这就是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这项发明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王选也因此被誉为“当代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跨领域研究,跳越式发展
  
  1937年,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回顾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门新兴学科,王选说:“越是新的领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大,那时候我就感觉计算机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958年,全国正掀起研制计算机的热潮,王选毕业后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红旗计算机的研制。在这期间,一方面,他在科研方面的成就越来越高,成为当时国内研究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著名专家之一;另一方面,废寝忘食的工作使他一次次和疾病亲密接触,最终不得不返回上海养病。
  1974年,电子部等五个单位发起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748工程”。当时国内已有五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申报承担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王选的妻子在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即告诉在家休养的他。
  王选得知后很激动,攻克汉字处理难关正是他多年来的夙愿,他当即决定参加这场竞争。他开始频繁地往返于北大和科技情报所,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由于经济紧张,他常常用手抄代替复印,一抄就是一整天。在认真分析了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后,他决定独辟蹊径,跳过前三代机,直接向国外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发起冲击(所谓激光照排技术实际上就是电子排版系统的简称)。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其中汉字字形信息量太大便是最大的难题。因为汉字字模的组合高达100万个以上,若采用传统的点阵汉字,储存量将高达200亿位。“那些日子,我满脑子的汉字,横竖弯勾,连做梦也尽是笔画,终于想出了用数学方法计算汉字轮廓曲率的高招。”王选的学生回忆说,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他就像一位魔术师,让庞大的汉字字模减少了500倍,扫清了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最大障碍。
  1975年11月,北京召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论证会,王选带病坚持参加。由于身体虚弱,说话困难,由他的妻子代他发言,并用计算机展示了模拟实验的结果。王选的方案在多数人看来,无疑就是天方夜谭,有人甚至说这是王选自己演奏的数学“畅想曲”,是在玩数学游戏。为了打破别人的质疑,回家后的王选几乎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努力用科学数据将自己的方案完善并具体化,一步步解决高倍率汉字压缩和高速不失真还原轮廓汉字等难题。
  1976年6月,王选的方案完成了模拟实验。同年9月,“748工程”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任务终于正式下达给了王选所在的北京大学。
  
  引领中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
  
  就在王选紧张地投入研制时,全球著名的英国蒙纳公司,凭借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也正在加紧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机,想一举占领中国市场。
  面对国外公司的竞争,王选只是默默地加快自己的工作进度,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他采用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新方法,照排控制机上的电路板,那些由密密麻麻的集成电路组成的尖端高科技设备,也多为王选的团队动手做出来的。
  1979年,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
  1985年,寓意为“中华之光”的华光电子排版系统诞生。新华社第一次采用华光机排出了新闻日刊;1986年,《经济日报》在华光机的支持下,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屏幕组版、激光照排的中文日报社,并于翌年出版了国内第一张激光照排的报纸。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达34000余字的大会工作报告,《经济日报》用华光系统仅20分钟就排好版,而其它大报召集了最熟练的铅字工人,却花了三四个小时才完成任务。
  当时,人民日报社曾引进了两套美国HTS照排系统,价格比华光要贵15倍。但是,一直到1989年,经过该公司派人长期调试后,仍因故障太多无法使用。人民日报社焦急万分,向王选求援。王选立即带领技术骨干对美国HTS系统进行了改造,终于让“洋机器”起死回生。美国HTS公司总裁在离开中国前说,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后地球上再没有什么HTS公司。
  激光照排大获全胜。《人民日报》发文称这是“一场新的印刷革命的开端”。王选也在当年获得中国首届“毕昇奖”。
  然而,王选并没有满足,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成立了北大方正公司,将一些更先进的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在全世界几乎有中文出版物的地方,“方正”产品都占有绝对优势。当国外电脑企业纷纷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惟独在出版领域,那些外国公司不得不悄悄地撤出。
  创造改变中国。激光照排技术的诞生使我国在发明了活字印刷的上千年之后,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从激光照排技术的成功,到方正帝国的崛起;从技术的创新,到企业运营模式的探索,激光照排技术带给中国的,不仅只是科技的革命,更是整个国家对于IT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2006年,“当代毕昇”王选因肺癌辞世。作为中国早期创新旗帜的坚实拥护者和践行者,王选具备了一名优秀科学家的所有气质,也拥有一个实践主义者应有的市场触觉和判断力,他更用宽广的胸怀发现并培养了无数的后起之秀。
其他文献
数着星星听琴声来到美国不久后,时差和饮食等方面的问题让王健感到非常不适应。白天王健在忙碌的学习中度过,到了晚上空闲了些,王健的思乡情绪便直涌上心头。一天,林太太来到
黄牛是我国的主要的家畜之一,但是现在面临着优秀黄牛品种种源不足和种群遗传品质较差的压力,因此,提高其生长发育性能是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利用PCR-RFLP、基因测序等技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嗜乳脂蛋白(BTN)作为乳腺特异表达蛋白,其命名来源于希腊术语‘butyros’和‘philos以此反映它们与乳脂球形成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包装扩繁好的腺病毒感染乳腺上皮细胞,检测
会议
Fos和Jun蛋白家族在调节基因诱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设计并构建了针对山羊△Fos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获得了对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具有干扰能力的腺病毒AD-△FosB-572,
MEF2蛋白隶属于转录因子家族,这个家族的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都含有一个MADS-box和MEF2结构域。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多基因聚合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减少选种的工作量和多个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EGF)也称为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 VPF),对血管的发生和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发现
会议
脂肪组织过度发育能够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CXXCS基因对脂肪发育的调控作用,从而为控制脂肪组织过度发育提供研究依据。
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是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降低食糜中的非淀粉多糖不但能改善动物饲料消化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减少粪便中氮、硫、磷对环境
会议
微重力对哺乳动物有着复杂的影响,微重力对动物体细胞影响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而微重力对卵母细胞影响的研究尚未多见。本研究利用转壁式生物反应器产生模拟微重力,探讨模拟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