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实施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实施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抓好阅读突破口。有的文章课题,体现文章的主旨,抓住题眼,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行学习;有的文章句子中有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扩展分析,集中升华;有的文章中的重点句是主旨句,抓住重点句向全文扩展;有的文章篇末段落画龙点睛,抓住篇末重点段落,联系生活实际细细品味,逆向分析;有时,要根据教学需求观看插图,借助插图的纽带作用,开拓想象空间。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阅读;突破口;题眼;主旨;重点段落;插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提起语文阅读,家长普遍反映:“孩子阅读能力差,不会做阅读题。”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想想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着:“先读课文,分段,每读一段,串讲一段,概括段意,总结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情景。新课程改革语文阅读教学追求有效性,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阅读教学突破口,实施有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一、抓课题进行突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大多数文章课题表明了文章的重要内容,体现文章的主旨。教师在揭题后,引导学生抓住题眼入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桥》一课,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内容,教学导入时提问:只用这一个字“桥”作题:作者又写些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课题推测课文内容;又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抓住题眼“美丽”进行突破。初读课文时,从容貌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研读课文时,让学生想一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关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小结时,品题,进一步理解课题的作用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二、抓关键词进行突破
  有些文章中的句子起突出文眼的作用,我们往往称之为关键词,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扩展分析,再集中升华。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研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课文中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抓住这些关键词,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回归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把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抓重点句进行突破
  有些文章中的重点句是文章的主旨句。一篇文章的主旨句,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旨句向全文扩展,走进作者的意图。重点探究,进一步阅读,是需要加深印象的板块。如“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时候老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哪些进行深入探究,哪些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解决。引领学生抓住重点片断深入挖掘,品评鉴赏,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师生研讨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实现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与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抓住重点句品味,直接抓住中间的过渡句“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上下双向扩展,从课文中找出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的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老人爱海鸥,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并进一步体会承上启下段的作用。
  四、抓重点段进行突破
  很多文章篇末段落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蕴含深刻道理,教学时必须抓住篇末重点段落,联系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细细品味,逆向分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思考:“桃花心木”给作者什么启示?抓住课文中篇末14自然段落是作者获得的启示,可以让学生先自读,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并反复研读,联系上下文,着重联系种树人的做法和种树人的话,对种树人的做法和种树人的话深入理解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想想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获得人生感悟。
  五、抓插图进行突破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观看插图,借助插图的纽带作用帮助学生来寻找阅读的突破口,开拓学生阅读想象空间。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直接从出示课文插图入手,多媒体出示:“让我们一同随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观看插图。”学生一定会和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此时引发学生自主提问——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的美景,还要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再读全文说说对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感悟人与人之间美好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为指导,经过自己不断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只要找准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实施有效课堂阅读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实用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文波,1982年生,男,汉族,内蒙古莫旗人,本科,小教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老年性痴呆是一组老年常见精神疾病.基本病理是脑组织萎缩引起的进行性痴呆,病程迁延多年,常伴有骨折、肺炎等躯体疾病,最后因内脏功能衰竭死亡.由于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特殊治
【摘要】在当前这个知识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只有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才能够提高中职生的知识素养水平。但是中职生在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的利弊,我们就中职课外阅读的利弊进行讨论,希望通过此次探讨,我们能够了解到中职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好的地方以及不好的地方,提升中职生的阅读质量以及阅读的深度,中职生要知道自己在阅读中的目标,为有效阅读提供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让学生的
默读是学生自学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默读能力形成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并伴随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在阅读课教学中,能否恰当地利用默读,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提升课堂教学效
【摘要】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方式,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摘抄,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备写作能源,以备有效开发,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關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一、因材施教与因人制宜的圆融  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
本文通过对152例围产新生儿窒息发生原因的分析,说明胎龄<37周,或>42周,其窒息发生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高,21例羊水胎粪污染儿临床x线征,头颅CT,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证明了羊水污染是胎儿宫内缺氧的标
【摘要】本文认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基于学生主体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这一大前提的建立,而写作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表达力三种能力的训练与养成。  【关键词】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观察;想象;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在我看来,语文教学
【摘要】审美教育是教师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式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其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关键词】审美教育; 课堂; 教师 ;学生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行兴趣盎然的牵动内心和情感的探究学
本文对14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微机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精神分裂症Kappaa=0.71,情感性精神病Kappa20.94,其他精神疾病的Kappa=0.60.综合各诊断计算综合Kappa20.71.机诊的敏感性,特异住等多项效度指标均达到良好水
本文通过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概述,在说明城市园林建设施工所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