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代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状态低迷。这种低迷不仅仅说的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好,其实更是指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过于专制会严重打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现代教育要求我们用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做好教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感到自己被尊重,他们才会尝试用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
  一、“以生为本理念”的概念
  素质教育一直在强调课堂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其实这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是一致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不能够再强硬的要求学生背诵某些内容或者要求学生只能够听课和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是不对的。
  二、“以生为本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将生活元素充分加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方面的向学生讲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那就是过于单调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以至于他们的数学水平不能很好地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应该将生活元素充分的加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将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教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可以将生活中的许多像长方形的物品展示给学生看,比如课桌、黑板等等,这种方式可以将教学中抽象化的概念转化为一种具体化的知识,这更加便于学生理解以及掌握。
  将生活元素加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指的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如果只是简单的堆砌的话,学生会觉得整节课十分的生硬,好像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一样。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破碎感,这种感觉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并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出现问题。
  2.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小学教学理念中。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少教师年龄比较大,他们可能会坚持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的有效。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这样的教师。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教师自己认识到以生为本的意义。举个例子来讲,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实验,通过对照试验检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价值,同时学校还可以安排教师出去交流和学习,让这部分教师认识到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在课堂上自己应该积极踊跃地发展,在老师教学的时候学生自己应该主动的要求自己认真听课,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地进行思考,并且主动和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才是真正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一个健全的人。教师如果把孩子们当作是什么都不懂的人的话,那么教师就会轻视学生,不尊重学生。但是反之,如果教师能够真正的将学生当成是和自己平等的人的话,教师会用平等的心态和学生对话,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教师不会一笑而过,而是会想想看学生说的是不是对的,有没有道理。所以说虽然遇到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教师的态度的不一样最终的结果就很有可能大相径庭。
  3.课外同样要体现“以生为本理念”。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内,其实课外同样需要以生为本理念。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真正留心我们的生活的话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所以小学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课堂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挖掘课外生活中的数学,利用好课外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很明显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陪在学生身边,学生的学习只能够由家长或者自己来监督。在课外体现以生为本就需要教师锻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考察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在课外的表现是学生课堂表现的延续,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做好以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的话,那么学生在课外的时候也应该能够主动的探索引发其好奇心的事情。举个例子来讲,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一定会遇到路程远近、气温变化等问题,其实如果仔细研究的话这些问题也是数学问题,小学数学会交给学生做表和看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话,那么在课外的时候,只要教师稍微加以点拨,学生就一定会自己主动尝试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小学教师,其在学生的人生开始阶段就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喜欢服从老师,但是教师应该主动约束自己、让自己平等地对待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高热与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有高热与意识障碍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法上加
雅克·朗西埃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受惠者,以其独特的角度构建了他在艺术领域的核心观点——“审美配方”。朗西埃在其观点中通过对近代中艺术与政治关系的重新思考与整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选课走班”在中小学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实践。那么,“选课走班”在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如何认识?在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作为“选课走班”月度话题的最后一个主题,相关专家、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进行了共同探讨。  ——编者  主 持 人:赵小雅  对话嘉宾:郭 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刘月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方红峰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  何通海 浙江师
社会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升,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默会知识”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师教学的重点,它在小学语文教
2016年11月5—6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河南大学、中国回族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联合
“末日—救赎”是一组永恒的科幻母题,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和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描绘了一幅幅末日灾难的宏大图景,书写了人类在宇宙灾变时刻的绝地抗争和道德救赎。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工作做出部署。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教育部署,需要深刻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常态”。
报纸
一、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重“阅读鉴赏”。在必修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以“阅读鉴赏”为重,“表达交流”次之,“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最轻乃至忽略的方式。然而,后者却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精华。  2.教学方法上偏重教师讲解。第一,重讲解轻诵读。多数语文教师重讲解轻朗读,醉心于自己或指派学生充当教师的化身对选文进行逐句逐字的翻译;第二,重讲解轻感悟。受应试教育
本文分析当代非理性设计在感性为主的媒体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戏仿在后现代至当代文化修辞中的内涵延伸,探讨动态设计媒介综合特性为戏仿的修辞带来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