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爷子是真不想当主席”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初,中国科协在周培源主持下开过主席会议、常委会等。这些会议上大家一致推荐钱学森为下届主席候选人,但钱老本人坚决不同意。他甚至在会上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决不退让。
  1984年底,中国科协召开二届五次全国委员会会议。会议安排钱学森致闭幕词。开会前夕,主持科协日常工作的书记处书记裴丽生带领科协工作人员来钱老办公室,把闭幕词的讲稿拿给他看,征求他的意见。
  稿子不长,钱学森很快看完后说:“这个稿子我没意见,但我建议最后加一段话,说明我钱学森不适合担任下届科协主席。你们要是同意加上,这个稿子我念。你们要是不同意,那我就不念,你们另请高明。”谈话的气氛一时有点尴尬。裴老略微思考后说:“学森同志,你看可不可以这么办:你要讲的那段话,不要正式写在文件上。念完闭幕词,你可以在会上讲一段你要说的话。”钱老听后点头同意,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等到闭幕会这一天,钱学森致闭幕词。当他念完闭幕词的稿子,开口说:“我要补充一点,说明我本人不适合担任下届科协主席……”他的话刚一说出口,台下一片掌声。他再张口讲话,又是一阵热烈掌声。几个回合的“倒彩”使他无法讲下去。就在他又要开口讲话时,突然台下一个人举手,要求发言,主持会议的周培源主席表示同意。发言者说:“钱老,关于您个人的事情,就不要在大会上讲了。”他的发言又迎来一片更为持久的热烈掌声。钱学森讲不下去了,周老立即宣布大会结束。
  由于钱学森决意不当科协主席,使换届工作进行不下去了。以至于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不得不推迟召开,80多岁的周培源老先生按章程届满以后还不能退下来,又多当了一年主席。
其他文献
编者按:李家骥曾经担任过13年的毛泽东卫士,在此期间,他和毛泽东的部分秘书例如陈伯达、徐业夫、罗光禄、沈俭新、林克、高智等均有过较深入的接触。在此,整理者请他回忆他所知道的陈伯达,以飨读者。    杨庆旺:领导者与他的秘书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上下级关系。领导者有诸多事务需要秘书上传下达,甚至参与谋划。毛主席与他的秘书之间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李家骥:概括地说毛主席与秘书之间的关系和别人相比,
一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体设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参加《决定》起草工作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当时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虽然改革在实质上一开始就是朝着逐步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走的,但此前并没有明确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2年10月,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
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北京教育新闻中心 北京教育杂志社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
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8月开始,至1970年2月结束,历时15年,共136次。会谈虽断断续续地进行,却为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提供了一条沟通政策、试探意图的联络渠道。尼克松时期,中美举行了最后两次大使级会谈,双方在第135次会谈上不约而同地提议举行“高级会谈”。提议举行高级会谈,中美双方的战略意图是什么?作为两国间唯一正式的联络渠道,大使级会谈是如何结束并被幕后渠道所替代的?揭开这些谜团,有助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过一段话:“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他在这短短的一段话里连用了两次“决定”这个词,来加强语气。  战争的胜败,从根本上说,自然取决于客观因素是否具备,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取决于胜利一方
1980年夏,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兴起。在工潮滚滚的压力下,波兰统一工人党改朝换代,盖莱克下台,卡尼亚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尔后不久,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出任政府总理,形成了卡尼亚—雅鲁泽尔斯基联手执政的局面。波党同团结工会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权和反夺权的斗争。团结工会攻势猛烈,波兰形势危急,苏共领导惴惴不安。苏共认为卡尼亚和雅鲁泽尔斯基手软,在进攻面前步步退让,于是就不断地向波兰施加种种压力,露骨地干
我今年已经93岁了,往事如烟,60多年过去了,我在西南联大度过的青春岁月,以及北平解放、迎接新中国到来前的一段激情岁月,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声援学生运动1948年的李忠  我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时,是一个20多岁的穷学生,生活困难,没有经济来源,于是就在进步人士办的《观察日报》当记者,以维持生计。1944年秋,经洪纪凯同学介绍,我加入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后来被选为学生自治会理事。  1945年秋,
读了《百年潮》杂志2006年第2期刊载的程中原同志的文章《1941—1981:胡乔木与毛泽东》,其中有一段话是:“20世纪40年代,胡乔木的工作和贡献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新闻、政论的写作。……对胡乔木起草的文稿,毛泽东也没有少花力气。胡乔木的许多手稿上留有毛泽东悉心修改的笔迹。在迎接新中国诞生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名篇,如:1949年的元旦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
【人物简介】  许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1938年投身革命,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从事根据地财经工作。先后担任苏北联抗司令部粮秣处主任,紫石县财政局副局长。抗战胜利后,任苏中行政公署财政厅军粮特派员、苏皖地区一分区专员公署财经处粮库主任。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华中支前司令部财粮部副部长、财经分处主任、粮秣总站站长和裕丰实业公司总经理。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担任苏北支前
赵元果,1932年生,195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医疗管理工作。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三年。自1966年至1978年,先后在外事单位和科研单位工作。  在我国决定建立专利制度后,调入国家科委成果局参加专利制度的筹建工作。自1979年3月成立专利法起草小组起,参加了我国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起草的全过程,并负责其中的一些具体工作,还承担了我国参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