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及预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身体损伤,是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之一。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而且一旦发生,常不易恢复,甚至会缩短运动寿命,造成终身残疾。因此,如何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是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只有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找出损伤原因,强化预防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运动损伤的特点
  1.运动损伤和技术动作、训练方法有密切关系。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存在某些结构的弱点。如膝关节,杠杆长、保护少,屈膝时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外踝长,内踝短,外踝的韧带较薄弱,内翻肌群的力量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腰部负担重,保护支持相对较少,肌肉的活动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弱点不会表现出来,但当这些弱点与技术动作结合时,就会成为潜在的损伤因素。
  2.慢性伤多、小伤多、重复损伤多。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训练的时间过长,动作的重复次数过多,造成局部负担过重,就会导致慢性损伤发生,而且极易出现重复损伤。从治疗效果看,难度大、疗效不稳定。这是因为小伤小病往往不能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损伤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带伤带病坚持训练,而导致损伤易发生,不易治疗。
  二、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形成的原因
  1.教师和学生对运动训练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教师组织、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教师对运动训练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就不能对运动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安全教育,不懂得如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伤病的出现,在发生伤病后不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致使伤病时有发生,而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伤病加重。青少年学生缺乏经验,好胜心较强、盲目冒失、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本身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由于不做准备活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肌肉温度、力量、弹性、伸展和协调性都不够,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尚未达到适宜水平时,立即投入激烈的活动,这样就容易受伤。
  3.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导致其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差,学习动作时常常没有按照要领,违反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从而容易因各种错误运动而造成运动创伤。例如,在篮球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学习跨越式跳高时,没有掌握好动作要领,动作不协调,速度快,向前冲力过大,控制不住身体而摔倒受伤。
  4.运动量过大或身体机能状况不良。
  安排运动量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人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锻炼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造成运动损伤。例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过多地安排跳跃练习,可导致膝部负担过大而引起髌骨劳损。身体机能状况不良,往往大脑皮质的活动处于抑制状态,致使已建立起来的动作技术受到影响,心血管系统不能为剧烈的活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肌肉供能不足,肌肉关节反应迟钝,出现动作失误现象。
  5.运动训练的组织安排不当。
  部分教师对课堂常规的要求不严,教学组织能力差,在练习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保护办法不得力。练习时个别学生穿皮鞋、拖鞋及佩戴(带)胸针、小刀之类的危险品,教师没有及时要求学生替换、摘除;练习时,个别学生不听从教师指挥,相互打闹;对学生采取放任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不遵守运动场地的分区使用的原则;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保护帮助等。
  三、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1.提高预防意识,时刻注意安全。
  体育教学训练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大多是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那种漫不经心、边练边聊式的训练方式所造成的损伤随时可能发生。应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伤病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学习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掌握运动损伤的基本规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训练习惯,包括防寒保暖、预防中暑等因素。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注意身体变化,当身体不适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老师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训练状态和学生的训练反馈做出及时调整。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放松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负荷量与强度应根据训练内容的特点及个人身体状况和气候等因素而定。准备活动既要充分,又要有针对性,主要运动部位或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尤其要做充分。一般来说,准备活动结束与训练开始的时间间隔以1—4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时间和量,以25分钟左右或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好。准备活动时要使身体逐渐预热,慢慢进入状态,以便为正式训练做好准备。若是寒冷天气,就有必要多穿一些衣服来保温,并延长预热时间。不要以大活动量来热身,可以采用一些柔韧性拉伸方法作为活动的开始,时间不要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放松整理活动是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的积极性方法,它可以促使人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缓解肌肉酸痛,偿还氧债,加速消除运动产生的乳酸;加速下肢血液的回流,保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机能,减缓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
  3.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认真钻研教学训练大纲,深入研究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安排训练,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应将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要避免单一的训练模式,同时注意项目之间的巧妙搭配,如上肢训练和下肢训练等,加强全面的身体练习,提高力量、柔韧性、平衡、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注重基本技术教学,教师要讲清楚动作要领,有意识地强调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正确的示范及必要的分解练习和辅助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合理安排教学课的运动量,尤其要避免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过重,一旦学生出现肌肉僵硬、酸痛、大面积的肌肉摩擦感到不良反应时,就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变换训练内容或减少运动量;在学习新动作时,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意赛前的身体调整,不要使肌肉过度疲劳,遵守比赛的规章制度。
  4.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加强场地器材管理。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仅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次序,严密教学的组织,而且对预防伤病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应经常检查和维护场地器材,对于训练中的器材,要及时修理、检查、摆放规范,对场地要及时平整、清扫,检查学生着装是否符合要求,身上是否带有尖锐物品。每次课前一定要对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5.合理营养膳食。
  所谓合理就是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迎合个体的特殊需求,让合理的营养快速修复我们有意破坏的肌纤维,使之更加健壮,从而使受损概率大大降低。如运动后即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可以减少肌肉的持续消耗、促进肌肉的迅速生长,让每日的训练更有成效。优质氨基酸还可以促进疲劳消除,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睡眠质量。日常食物中,鱼虾、鸡蛋、牛奶、大豆、鸡肉等都属于优质蛋白。糖是供应人体活动能量,维持体温的重要物质。在构成身体组织、辅助脂肪消化、帮助肝脏解毒、促进胃肠蠕动的消化腺的分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大运动量训练时,血糖消耗得很快,应及时予以补充,做到为腿部肌肉储存大量糖原,避免肝糖原耗尽时带来的疼痛和疲倦。糖的主要来源是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等,薯类和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糖。
  
  参考文献:
  [1]王安利.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2]崔涛.如何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J].田径,2008.4.
其他文献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自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面貌,当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某事物有所感觉时,就会投入感情,凝结成形象,通过有色彩、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出现,就产生了诗。  优美的古代诗词中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是经过历史长河浪潮的冲击而筛选出来的,其中极其精湛的语言,对于儿童是良好的词语刺激物,对发展和丰富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影响。郭沫若在回顾家庭教育时说:“母亲很聪明,巧于刺绣。”“在我未发蒙前便教过我好些唐宋
摘 要: 作者从体育教学的基本标准、效率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论述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化,具体为提出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大力开展新课程实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等优化内容。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优化内容 基本前提 优化对象    1.优化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  优化体育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使体育教学达到最佳状态。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结构,
摘 要: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开展课堂质疑,进行科学有系统的训练,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有效方法    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少口语表达的能力,不会“说话”:在课堂上,缺乏胆量、不会表达;在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离不开主持稿,
一、分析现实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从教学内容的变化,到教学理念的创新,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作文教学也在这片改革声中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开放式作文、创新作文、新概念作文……反观学生的作文,我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仍留有应试教育的痕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2.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  3.作文无个性,不真
《三字经》云:“教之道,德为先。”教师的师德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至为重要,所以新时期教育大抓师德师风建设,各地各校也因此制定了许多对教师师德方面的要求,教师更多地听到了许多“不准”、“不许”、“不能”。许多教师慑于规定、纪律、政策的要求,体罚谩骂讥讽学生的违背师德的行为减少了,可是另外却又出现了新的不能直接显现其危害的有违“教之道”的行为。  为何原因,究其本质,教师中有一句话可以诠释:我都不快乐
语言是人类间传递信息的产物,是人们用来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工具,它分为传统意义上的话语交流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在体育教学中,它就是一把闪亮的金钥匙。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钻研和探索的课题。语言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中语言表达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如果不懂得语言的针对性表达,就很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思维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老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自信心。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 自信心 培养    人们在遇到困难时,知难而上、不屈不挠、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成功,这就是自信心。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活动
摘 要: 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高中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调整教材内容,灵活安排上课形式;按兴趣分组,关注个体差异;重视激励作用,提升参与信心;融洽师生关系,课内外相结合等激发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课 兴趣 激发策略    随着社会上对高学历人才的追求,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成为高中生普遍面临的压力
曾经我们把素质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现阶段对于素质教育的话题却有些冷落,但不可否认,提升学生的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而不是培养出一些只会考试而不会创新的学生。学生素质的提高,是通过接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得到变化和提高,并通过实践把能力和知识表现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与活动课来实施的。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掌握传递信息的语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