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对公共空间日常生活的影响——以上海杨浦滨江与徐汇滨江为例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工业遗产景观成为一种主流审美的背景下,通过比较杨浦滨江与徐汇滨江对工业遗产景观设计的不同态度和呈现方式,从活动类型和空间类型2个层面,分析公共空间中过度的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对公共空间日常生活的影响.
其他文献
寺庙园林作为我国三大基本园林类型之一,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典范.寺庙园林人工景观以寺庙建筑及其附属物为主,自然景观则以自然园林风光为主.人工景观是宗教信仰在建筑上的表达,自然景观是人类宗教信仰在自然界的一种心境,一种以植物为载体的情感表达,其中,自然景观中植物是最重要的中心.以少林寺为例,通过对少林寺植物景观的分析,探讨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景观艺术化表现与植物配置、禅意空间等的关系,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以甘肃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深刻剖析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发掘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价值特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美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为甘肃地区打造宜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依据.
在大量新校区不断建成的大环境下,城市内原有的老校区是去是留问题逐渐成为热点,尤其是具有历史性特征的高校校区,如何保留与改造延续其特有的空间布置及人文历史资源,成为当今高校校园设计规划与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大学生为目标对象,试图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高校老校区景观改造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置石作为园林园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园艺景观设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置石的功能,介绍了置石的放置方法、放置形式、特点等,并分析了现代园林园艺中景观置石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美学、建筑美学和景观美学已从少数专业人士的欣赏逐渐变成大众参与的审美活动,公园城市正是基于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之下,对景观进行美学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分析了公园城市的内涵及治理理念,阐述了景观美学的概念,并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对景观美学的特征进行探索,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之下城市街头小绿地的优化设计策略.
随着数字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成熟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新媒体的影响力日渐扩大,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在历史文化相关的景观设计领域的运用将更加广泛,而大运河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和推广,正是中国大运河遗产利用与展示的重要实现手段之一,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将进一步扩大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的影响力,延长遗址公园的可持续性.
为结合当地产业分布,构建城市绿色系统网络,运用城市设计视角,以生态园林为设计主导,生活转变为叙事脉络,文化景观为表现对象,休闲游憩为功能定位,从而打造区域中心级城市道路生态绿廊.
在现代城市绿化体系中,立体绿化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研究聚焦立体绿化造景中出色的藤本植物材料——铁线莲,简要介绍了其植物学特征、常用的种类及其应用价值,并探索铁线莲在立体绿化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及适合种类,最后给出铁线莲在立体绿化中的应用建议.
沧浪亭是江南园林中最具有整体和谐的造园形式,园中的竹子与整体环境主题深度融合.选取能够体现沧浪亭整体意境的一种植物要素——竹子造景,从其历史久、视觉美、整体美、文化美4个方面,完整深入地认知沧浪亭中竹景的多重审美价值,最后提炼沧浪亭竹境的内在含蕴,为正确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环境艺术系统提供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从景观设计角度来看,早期景观设计理念所沿用的仍然是西方设计理念,整体设计风格也偏向于西方化.但就现代景观设计而言,人们更加注重地域性特征的融入,尤其对地域文化的融入极为重视.这就需要在能够满足社会群体生活需求基础上,将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既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也能够对园林景观进行创新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征.针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进行探索研究分析,以期为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