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甘肃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ird_z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甘肃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深刻剖析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发掘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价值特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美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为甘肃地区打造宜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以江西世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油茶基地为例,针对油茶林经营中的培育、采收、烘焙、加工等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提出了用园艺化理念经营油茶林,真正把油茶产业培育成兴林富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湖北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十堰市是高香型茶叶的重要产地.近2年来,十堰市大规模发展茶叶,生产上出现茶苗供不应求的状况,致使茶园建设缓慢.为此,总结浅析鄂西北地区茶苗繁殖、移栽关键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民宿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的新业态应运而生.但目前在民宿建设中存在景观单一、地域文化不突出、定位不明确等规划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晋中民宿建设现状,选取晋中市3种主要建设类型乡村民宿进行研究,分别从自然生态、人文、建筑3个方面分析景观特征,从产业、生态、文化3个方向分析主题定位,对晋中民宿景观设计提出建议,以期为晋中民宿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桃小食心虫在甘肃河西地区枣园内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翌年6月下旬,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8月中旬为第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不同产地诱芯年诱蛾数量差异不大;不同形状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船形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好,年诱蛾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204.6%;从节约成本及防治效果来看,设置450个诱芯/hm2,对桃小食心虫可以起到较好的迷向和防治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创造了新的保护发展机遇.研究表明,加强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村落文化络脉是根本,建设生态田园生活方式是目标,发展村落新产业是重点,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是保障,并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达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风水林是中国传统村落营建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在生态保护、园林观赏、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介绍指南村风水林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实地调研,阐述村落风水林的保护应用现状,总结出指南村践行群落生态保护、景观美态营建、地域文态延续的“三态”保护利用理念,以“指南红叶”主题,着力将风水林与村庄建设融合,为乡村建设中风水林的保护应用提供借鉴与思路.
巴山冷杉种子普遍纯度低、精选困难,种子发芽期长,加上高海拔林区育苗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普遍存在培育的种苗质量不达标和种苗产量过低情况.为解决高海拔林区造林优质高产种苗问题,多年来,通过对巴山冷杉种子精选、处理、播种等育苗技术反复实践,以及对种苗生物学特性、苗圃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总结出了甘肃省岷江林区高海拔区培育巴山冷杉优质、高产、壮苗育苗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高产种苗,667m2产种苗36万~38万株.对高海拔地区提高造林质量,扩大荒山造林绿化面积,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乡村旅游景观发展趋势,从政策导向层面对重庆区域相关发展做了相关分析,对目前重庆乡村旅游景观发展主题类型,即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的观光主题、农庄或农场旅游的体验主题、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的康乐主题和民俗文化主题类型发展进行了分析.对于未来重庆乡村旅游景观“农业+文创+旅游”的走向趋势与新型发展模式做了一定前期探索.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景观,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及民俗文化等.辽河流域辽宁段传统村落记载了丰富的人居文化景观特征,通过对其传统村落分类的解析,从多个层面对平原水岸、山地水岸、其他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着重剖析山地水岸型传统村落龙岗子村文化景观特征.本研究有助于发掘辽河流域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辽宁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寺庙园林作为我国三大基本园林类型之一,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典范.寺庙园林人工景观以寺庙建筑及其附属物为主,自然景观则以自然园林风光为主.人工景观是宗教信仰在建筑上的表达,自然景观是人类宗教信仰在自然界的一种心境,一种以植物为载体的情感表达,其中,自然景观中植物是最重要的中心.以少林寺为例,通过对少林寺植物景观的分析,探讨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景观艺术化表现与植物配置、禅意空间等的关系,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