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7日,第51届米兰国际家具展暨米兰设计周拉开大幕。
和前五十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在米兰著名的创意产业园Tortona街区Ansaldo中心一层,米兰设计周第一次为来自中国的60位设计师留出了500平方米的空间,安放了80把他们设计的椅子。
这是一次主题为“坐下来”的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集结了中国顶尖设计师和优秀作品,致力通过椅子及其他坐具的设计、制作来反映中国当下日常生活的状况与对生活的思考。
当地的《意大利邮报》鲜有地,用两个版面特别报道了这次展览,标题饶有趣味:“CINA E VICINA”,因为押韵有点像绕口令,直译是“近如中国”,大意应为“中国到底有多近”。
这个展览让他们好奇而意外的是,原来中国除了是“世界工厂”之外、还有一群人在做真正的“原创”设计。“因为中国不近,所以每一次走近一点,都让人感到事关重大。”
在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或者设计师获得参展资格。除了设计水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差距之外,某些企业商的抄袭行为令整个中国家具行业蒙羞。近年,为了防止被山寨,米兰展上的很多品牌都实行名片接待制,要进展馆先交换名片,这两年某奢侈品牌甚至打出“中国人禁入”的牌子。
今年,中国设计如此大规模、高规格地亮相,难免被行业和媒体赋予了“一雪前耻” 的意味。几乎每年都去的企业参展商对此事的兴奋度尤为明显,“第一次可以告诉世界,我们不是简单地仿造、抄袭,我们有自己的原创设计。”
参展设计师石川则对自己被代表被解读出这么多意义表示异议:“代表不代表中国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们都是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把产品做好了,代表自己就够了。我认为它就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不需要附予太强烈的荣辱功利观,应该常态化。”
这次活动的主力推手,北京设计周筹备办副主任孙群认为,相比国际品牌,我们还停留在证明自己是中国设计的这么一个国界的概念上。实际上放眼整个米兰家具展,国际上的品牌都是在想怎么把自己品牌的主张表达得更清楚, “他们只会比较用苹果的人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用诺基亚的人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从来没有人会说喜欢美国设计还是北欧设计。”
80把椅子,一个中国
按照策展人朱小杰的选择标准,除了具备基本的坐具功能,这把椅子要美,得传承中国历来的审美观:真、善、自然;这把椅子要真,能反映出中国当今的生活,特别是设计师的生活。当这些带着生活故事的椅子汇集在一起,展示出了中国设计的力量,也告诉世界将中国当做一个copy大国其实是一种偏见。
朱小杰,无论在家具企业还是家具设计师圈子都是享有口碑的人物,特别是在一批用中国符号语言来做家具的原创设计师群体里,二十多年累积的经验,让他的影响和人脉都是头号的。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类展会都会找北上广大城市的知名设计师担任策展人,这次,主办方北京设计周却想要做一次探索性的尝试:我们去的是米兰,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当地华人90%都是温州的,温州人给当地人的印象是勤劳 勇敢,很少有人会把温州人跟艺术审美结合起来,而朱小杰是温州人,这个很有意思。
今年1月中旬,朱小杰接到策展任务,2月28日所有展品就要装船起运。
时间很急,只能从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去找现成的作品,“这样在水准上我就有个基本的把握”,2011年的北京三年展以及主题类似的第五届“为坐而设计”大奖赛的作品成了这次参展的主要挑选班底。
也是因为仓促,大部分作品都只能通过提供的图片挑选,没办法看到实物,“还是出现了个别不尽如人意的作品,明年有机会我一定要一把一把看过”。
“没有一件是又没有一件不是”,正如朱小杰所说,入选的80件作品,80%是进入市场销售的商品,也就是说,它们都不是专门为“坐下来”这个主题而设计创作的,但因为是在这个主题下来进行挑选,所有的作品又都基本“保证”了与主题的相吻合。
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主题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深意其实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大家更想看看这些“代表中国最高设计水准”的作品具体长什么样儿。有媒体就总结:从参展作品中不难看出,80余把椅子中有一半以上散发着浓浓的中式味道。
孙群认为这些作品带出了设计师们很纠结、很有心理负担的状态,总是觉得做创新还要能反映出中国的DNA,“有点像青春期,很着急,挺不成熟但也很自然,就跟当初张艺谋的电影一样,它要冲好莱坞,冲奥斯卡,肯定带有很强烈的中国符号,这样才能表明自己是中国的导演中国的电影。”
大拼盘有小惊喜
600多平方米的场地,80件坐具,规模够大,但“东西有点多”也是孙群在现场听到最集中的,关于展览不足之处的反馈。
“很难用一个清晰的逻辑——材料也好、风格也好来展示出来,朱小杰也说这有点像一个大拼盘。”
“理论上50件是最合适的。” 当朱小杰发出邀请的时候,很多设计师反应强烈,都希望到米兰去,当时是100来件作品来回筛选,到最后实在筛不下去了。”
“量太大了,空间再增加一倍更好。” 石川发现展览现场有一张联邦椅,貌似普通,但其实它是全世界销量最高的一张单椅,超过2亿张,“类似这些设计背后的故事,也是碍于空间限制没有办法展开。”
有过较多策展经验的他也很能理解朱小杰的为难,“毕竟是第一次,很多利益因素,不容易平衡好,这也是难度和挑战所在,往后做的话,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断力,更多的割舍和抉择,才能让展览传递的东西更清晰更有力”。
七天的展览之后,有企业参展商立即在品牌网站首页推出了以展览为卖点的促销活动,他们直接将这次参展解读为“世界家具界对XX产品的关注和认可”。
而在世界家具界看来,这一次真正能被定义为“获得认可的”,其实是参展的另外两位设计师。
一位是上海设计师杨明洁,为意大利顶级品牌NATUZZI所设计的作品系列在米兰主会场发布,NATUZZI集团还为此作品专门设计了展厅,算是首位在意大利的主展馆去展示量产品的华人设计师。
另一位是杭州设计师张雷和他的品牌品物流形,第三次获邀参加设计周旨在表彰年轻设计师的SaloneSatellite Design Report Award卫星展,今年获得全场唯一大奖,品物流形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品牌的三位主设计师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走访了余杭地区大大小小12个村落,与传统工匠一起工作,他们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对民间工匠、传统工艺的发扬是获奖的主要原因。拿奖当晚,张雷在微博上表示:“我想哭了。”
当提及有观众评论“平心而论,这里有没有一张椅子是你想要买回家里的?”,“送学校一张这些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椅子,谁不乖,就罚他坐一下午。”朱小杰也回应说:这次“坐下来”中的设计师张雷就是第一个在米兰家具展上获奖的中国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书椅/透明亚克力/何牧、张倩/上海
“书椅”的目的就是创造一把让人想读书的椅子。通过将书籍的展示、储存与椅子的组合,以及坐在上面的时候取书、看书、放书行为更为方便,使一把椅子散发着让人阅读的欲望。
在运输的时候,书椅可以拆解为板材状态,有利于运输空间的节省;亚克力材料的选用使得椅子容易加工,耐用并且足够轻。
钱椅/ 水曲柳/ 朱小杰/ 温州
钱椅:“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一种做人处世的艺术。这种艺术,就是把高尚的品格用很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这把钱椅的外形 表达了一个哲学思想,其还以中国传统家具为原点,用寥寥几笔将明式圈椅的精神勾勒出来。纤细的实木扶手与坐面在闪闪发亮的金属材料衬托下,如同稳稳站在那里仙峰道骨的道者。
凭几/ 鸡翅木/ 邵帆/北京
生长的古代凭几,凭几是中国古时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很抽象,雕塑感很强。
飘椅/ 宣纸 木头/张雷/杭州
把皮宣纸糊上天然胶水,一层层糊在伞骨上,这是余杭纸伞的传统工艺。Paper Chair 来源于设计师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宣纸做成椅子。Paper Chair 利用了宣纸细腻的质感和韧性,使其既具备温暖的触摸感,同时提供非常好的支持力。宣纸由安徽泾县宣纸作坊制作,糊纸由设计师和余杭糊伞师傅一起完成。本来柔弱的宣纸,在特定工艺下,具备和实木同样的牢固度。
纠结的沙发/ 塑料 金属/ 杨明洁/上海
将原本应该出现在地板上的材料,用来包裹躺椅,会是怎样?沙发侧面犹如被切割的截面,展现细密、纠缠的材料质感美,同时也延伸出一张方便随时阅读、品茶和储物的茶几。
和前五十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在米兰著名的创意产业园Tortona街区Ansaldo中心一层,米兰设计周第一次为来自中国的60位设计师留出了500平方米的空间,安放了80把他们设计的椅子。
这是一次主题为“坐下来”的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集结了中国顶尖设计师和优秀作品,致力通过椅子及其他坐具的设计、制作来反映中国当下日常生活的状况与对生活的思考。
当地的《意大利邮报》鲜有地,用两个版面特别报道了这次展览,标题饶有趣味:“CINA E VICINA”,因为押韵有点像绕口令,直译是“近如中国”,大意应为“中国到底有多近”。
这个展览让他们好奇而意外的是,原来中国除了是“世界工厂”之外、还有一群人在做真正的“原创”设计。“因为中国不近,所以每一次走近一点,都让人感到事关重大。”
在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或者设计师获得参展资格。除了设计水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差距之外,某些企业商的抄袭行为令整个中国家具行业蒙羞。近年,为了防止被山寨,米兰展上的很多品牌都实行名片接待制,要进展馆先交换名片,这两年某奢侈品牌甚至打出“中国人禁入”的牌子。
今年,中国设计如此大规模、高规格地亮相,难免被行业和媒体赋予了“一雪前耻” 的意味。几乎每年都去的企业参展商对此事的兴奋度尤为明显,“第一次可以告诉世界,我们不是简单地仿造、抄袭,我们有自己的原创设计。”
参展设计师石川则对自己被代表被解读出这么多意义表示异议:“代表不代表中国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们都是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把产品做好了,代表自己就够了。我认为它就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不需要附予太强烈的荣辱功利观,应该常态化。”
这次活动的主力推手,北京设计周筹备办副主任孙群认为,相比国际品牌,我们还停留在证明自己是中国设计的这么一个国界的概念上。实际上放眼整个米兰家具展,国际上的品牌都是在想怎么把自己品牌的主张表达得更清楚, “他们只会比较用苹果的人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用诺基亚的人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从来没有人会说喜欢美国设计还是北欧设计。”
80把椅子,一个中国
按照策展人朱小杰的选择标准,除了具备基本的坐具功能,这把椅子要美,得传承中国历来的审美观:真、善、自然;这把椅子要真,能反映出中国当今的生活,特别是设计师的生活。当这些带着生活故事的椅子汇集在一起,展示出了中国设计的力量,也告诉世界将中国当做一个copy大国其实是一种偏见。
朱小杰,无论在家具企业还是家具设计师圈子都是享有口碑的人物,特别是在一批用中国符号语言来做家具的原创设计师群体里,二十多年累积的经验,让他的影响和人脉都是头号的。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类展会都会找北上广大城市的知名设计师担任策展人,这次,主办方北京设计周却想要做一次探索性的尝试:我们去的是米兰,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当地华人90%都是温州的,温州人给当地人的印象是勤劳 勇敢,很少有人会把温州人跟艺术审美结合起来,而朱小杰是温州人,这个很有意思。
今年1月中旬,朱小杰接到策展任务,2月28日所有展品就要装船起运。
时间很急,只能从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去找现成的作品,“这样在水准上我就有个基本的把握”,2011年的北京三年展以及主题类似的第五届“为坐而设计”大奖赛的作品成了这次参展的主要挑选班底。
也是因为仓促,大部分作品都只能通过提供的图片挑选,没办法看到实物,“还是出现了个别不尽如人意的作品,明年有机会我一定要一把一把看过”。
“没有一件是又没有一件不是”,正如朱小杰所说,入选的80件作品,80%是进入市场销售的商品,也就是说,它们都不是专门为“坐下来”这个主题而设计创作的,但因为是在这个主题下来进行挑选,所有的作品又都基本“保证”了与主题的相吻合。
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主题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深意其实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大家更想看看这些“代表中国最高设计水准”的作品具体长什么样儿。有媒体就总结:从参展作品中不难看出,80余把椅子中有一半以上散发着浓浓的中式味道。
孙群认为这些作品带出了设计师们很纠结、很有心理负担的状态,总是觉得做创新还要能反映出中国的DNA,“有点像青春期,很着急,挺不成熟但也很自然,就跟当初张艺谋的电影一样,它要冲好莱坞,冲奥斯卡,肯定带有很强烈的中国符号,这样才能表明自己是中国的导演中国的电影。”
大拼盘有小惊喜
600多平方米的场地,80件坐具,规模够大,但“东西有点多”也是孙群在现场听到最集中的,关于展览不足之处的反馈。
“很难用一个清晰的逻辑——材料也好、风格也好来展示出来,朱小杰也说这有点像一个大拼盘。”
“理论上50件是最合适的。” 当朱小杰发出邀请的时候,很多设计师反应强烈,都希望到米兰去,当时是100来件作品来回筛选,到最后实在筛不下去了。”
“量太大了,空间再增加一倍更好。” 石川发现展览现场有一张联邦椅,貌似普通,但其实它是全世界销量最高的一张单椅,超过2亿张,“类似这些设计背后的故事,也是碍于空间限制没有办法展开。”
有过较多策展经验的他也很能理解朱小杰的为难,“毕竟是第一次,很多利益因素,不容易平衡好,这也是难度和挑战所在,往后做的话,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断力,更多的割舍和抉择,才能让展览传递的东西更清晰更有力”。
七天的展览之后,有企业参展商立即在品牌网站首页推出了以展览为卖点的促销活动,他们直接将这次参展解读为“世界家具界对XX产品的关注和认可”。
而在世界家具界看来,这一次真正能被定义为“获得认可的”,其实是参展的另外两位设计师。
一位是上海设计师杨明洁,为意大利顶级品牌NATUZZI所设计的作品系列在米兰主会场发布,NATUZZI集团还为此作品专门设计了展厅,算是首位在意大利的主展馆去展示量产品的华人设计师。
另一位是杭州设计师张雷和他的品牌品物流形,第三次获邀参加设计周旨在表彰年轻设计师的SaloneSatellite Design Report Award卫星展,今年获得全场唯一大奖,品物流形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品牌的三位主设计师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走访了余杭地区大大小小12个村落,与传统工匠一起工作,他们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对民间工匠、传统工艺的发扬是获奖的主要原因。拿奖当晚,张雷在微博上表示:“我想哭了。”
当提及有观众评论“平心而论,这里有没有一张椅子是你想要买回家里的?”,“送学校一张这些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椅子,谁不乖,就罚他坐一下午。”朱小杰也回应说:这次“坐下来”中的设计师张雷就是第一个在米兰家具展上获奖的中国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书椅/透明亚克力/何牧、张倩/上海
“书椅”的目的就是创造一把让人想读书的椅子。通过将书籍的展示、储存与椅子的组合,以及坐在上面的时候取书、看书、放书行为更为方便,使一把椅子散发着让人阅读的欲望。
在运输的时候,书椅可以拆解为板材状态,有利于运输空间的节省;亚克力材料的选用使得椅子容易加工,耐用并且足够轻。
钱椅/ 水曲柳/ 朱小杰/ 温州
钱椅:“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一种做人处世的艺术。这种艺术,就是把高尚的品格用很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这把钱椅的外形 表达了一个哲学思想,其还以中国传统家具为原点,用寥寥几笔将明式圈椅的精神勾勒出来。纤细的实木扶手与坐面在闪闪发亮的金属材料衬托下,如同稳稳站在那里仙峰道骨的道者。
凭几/ 鸡翅木/ 邵帆/北京
生长的古代凭几,凭几是中国古时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很抽象,雕塑感很强。
飘椅/ 宣纸 木头/张雷/杭州
把皮宣纸糊上天然胶水,一层层糊在伞骨上,这是余杭纸伞的传统工艺。Paper Chair 来源于设计师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宣纸做成椅子。Paper Chair 利用了宣纸细腻的质感和韧性,使其既具备温暖的触摸感,同时提供非常好的支持力。宣纸由安徽泾县宣纸作坊制作,糊纸由设计师和余杭糊伞师傅一起完成。本来柔弱的宣纸,在特定工艺下,具备和实木同样的牢固度。
纠结的沙发/ 塑料 金属/ 杨明洁/上海
将原本应该出现在地板上的材料,用来包裹躺椅,会是怎样?沙发侧面犹如被切割的截面,展现细密、纠缠的材料质感美,同时也延伸出一张方便随时阅读、品茶和储物的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