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史记》的叙事张力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叙事与叙事张力的概念和作用,结合《史记》的具体内容,对其中的叙事张力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史记》的叙事张力表现在以下方面:“序事”与“凑理”的巧妙应用、全文内容线索清晰、叙事给人强有力的感染、全文结构匠心独运、行文结构之间产生张力。
  传统文学和史学研究中,叙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人物形象刻画、历史事件介绍、中心思想表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对文学和史学研究也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史记》的具体内容,就其中的叙事张力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者研究和分析《史记》这部作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借鉴。
  一、叙事与叙事张力概述
  叙事是写作的重要手法,作为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叙事方法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下面着重介绍叙事和叙事张力的概念及作用,并结合《史记》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一)叙事
  叙事一词早已出现,在文学和史学作品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叙事的含义与现代文学中的含义存在差异,但实质上二者的差别不大。叙事,具体是指某些事件、活动顺着某方向、按照一定的时间流程而发展或延续。从时间上看,某一事物在某个时间点上发生相应变化。从空间上看,同样的位置只能放置一个物体。因此,事情发展具有先后次序。就文学作品来看,叙事指的是用语言文字来讲述故事。在作品中,通过司马迁的加工和写作,对人物、事件等内容进行排序,以方便读者理解和学习。
  (二)叙事张力
  张力最早出现在物理学领域,之后,一些作家将这个词语引入文学批评领域。在文学作品研究和分析中,我们常说的诗的意义,实质上是指它的张力,也就是在诗中能够发现的内涵和外延。也有学者认为,存在对立,或者相互联系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最开始张力这一词语被应用到诗歌评判和评价领域,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张力被用于其他文学作品批评中。事实上,我们常说文学作品的叙事张力,具体是指文本激发读者审美感受量指向最大化。作为文学史上的巨著,《史记》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在叙事张力方面,主要表现为“序事”与“凑理”的张力,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的张力。并且这种张力产生良好的效果,提升了作品审美性和文学价值,对提高作品的美感和吸引力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地方。
  二、《史记》的叙事张力
  司马迁写作技艺高超,《史记》在行文结构、全文线索、人物形象刻画、历史事件叙述等方面都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它的叙事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序事”与“凑理”的巧妙应用
  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过程中,对人物形象刻画和历史事件的叙述,不仅仅体现在叙事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叙事技艺高超,在叙事过程中善于把握事物内外之间的联系,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特征,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对提高作品欣赏水平也具有积极作用。整个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善于将“序事”与“凑理”巧妙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张力之美,从而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深化对作品的认识。善于“序事”是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项羽本纪》,司马迁既尊重客观事实,将项羽的生平事迹巧妙记录下来,对项羽生平参加过的战争,最终结局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对项羽本人进行了评价。此外,司马迁还借用有关“王道”“人事”的思想,让作品有人物、有情节、有思想。并且文章有条有理,采用的表现形式独特,反映了司马迁对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将“序事”与“凑理”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有的张力之美。
  (二)全文内容线索清晰
  在“序事”方面,《史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全文的内容线索清晰,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对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积极作用。《史记》中有以较大事件为线索的,如《大宛列传》以大宛的发现为线索,通过张骞的叙述,将西域各国的基本情况形象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用“大宛之迹,见自张骞”总领全文,全文“序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叙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以发现和沟通西域各国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相关内容;另一部分为汉武帝为得到大宛马而征伐大宛,以李广进军始末为中心线索,利用清晰的线索叙述了李广征伐大宛的故事。此外,在《史记》中,司马迁为确保内容和线索清晰,还有以梦为线索的内容。如《赵世家》,在写作过程中,司马迁采用的是以梦为线索的方法,文中通过对梦境的叙述,结合现实基本情况,为读者创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拍案叫绝。总之,在《史记》的写作过程中,司马迁注重确保全文内容和线索清晰,利用明晰的线索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读者把握行文脉络,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还能更好地彰显行文的叙事张力,将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巧妙搬上舞台,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内容,深化对行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三)叙事给人强有力的感染
  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序事”和“凑理”巧妙结合起来,不仅能反映既定的历史事实,有利于读者把握历史事件脉络,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更为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同时,在文章末尾,司马迁都加以评论,以“太史公曰”总结,借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种评论有些是在叙事过程中自然加进去的,是司马迁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有的是额外加进去的,有的甚至是司马迁按照某种思想、某个观点,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加工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利于读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四)全文结构匠心独运
  作为一部伟大的巨著,《史记》在行文结构上独具特色。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全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利于读者阅读,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结构之道”和“结构之技”。从整体上看,每篇都有每篇的结构,主要表现为全文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巧妙结合起来,构成《史记》这部伟大作品的基本框架体系,体现的是全文结构的匠心独运。
  (五)行文结构之间产生张力
  《史记》的五种体例相互联系,相互照应,并且互为补充,统一于作品中,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本纪是全书的纲领,表、书、世家、列传从不同角度阐述,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不同历史事件,增加行文层次感。这种“结构之道”和“结构之技”的巧妙应用,在行文结构之间产生张力。
  三、结语
  叙事是《史记》的显著特点之一,司马迁行文匠心独运,通过巧妙应用叙事手法,生动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巧妙叙述。仔细阅读全文,读者便可发现作品的显著特点,对人物形象和行文结构有全面的认识,惊叹于作者深厚的写作能力,这也是《史记》真正魅力之所在。
  (九江职业大学)
其他文献
党员意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探究递进式党员意识培养机制,分析递进式党员意识培养特点,创新递进式党员意识培养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党校教育科学化水平,对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培
探讨我校三专体育游戏选项课的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任务。本文从体育游戏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体育游戏计划的编写格式、教师示范组织体育游戏过程、学生轮流体验组织
墨舞影幻——李一·东方涂钦作品展于2011年10月19日下午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期刊
创新团队开展的研究工作从我国西部建设与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重点针对西部复杂地质条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科学问题.团队围绕“动力灾变力学与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制度在历史进程扮演着重要角色,制度的变迁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创新及调整的过程,其过程或许充满坎坷,但通过不断的调整与转型终将促进社会进步,这也是新中国制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利用反向微乳液法,加入交联剂三氯氧磷,制备了直径为 50 nm左右带负电荷的交联淀粉纳米颗粒. 以该纳米颗粒为内核,经多聚赖氨酸修饰,得到了多聚赖氨酸淀
许多学者以法治中国为命题,在每个法治阶段进行过深入研究.但立足于2014年新司法改革的探究少之又少.本文着眼于新背景,探讨法治中国的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及核心特质,辨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