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来源 :检验医学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探索CMA技术在C H D胎儿致病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6例经胎儿超声心动图确诊为C H D胎儿的羊水或者脐血标本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有标本同时增加CMA检测,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胎儿的妊娠结局.结果 在216例CHD胎儿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80%(19/216),CMA检测显示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检出率为14.35%(31/216).根据结构畸形情况分成3组:单一心脏结构畸形组(Ⅰ组91例)、多发心脏结构畸形组(Ⅱ组66例)、心内合并心外结构畸形组(Ⅲ组59例).3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Ⅰ组6.59%(6/91)、Ⅱ组9.09%(6/66)、Ⅲ组11.86%(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CMA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Ⅰ组8.79%(8/91)、Ⅱ组13.64%(9/66)、Ⅲ组23.73%(1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97例染色体正常的CHD胎儿中,CMA额外检测到14例异常,可将CHD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检出率提高7.11%.结论 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增加CMA检测,可以提高CHD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检出率,为评估CHD胎儿的远期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治疗期间应用多学科协作(muh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采用阶梯疗法进行治疗的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DT组75例和非MDT组73例,MDT组患者采用MDT协作模式干预,非MDT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心理状态、功能恢复情况、1年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MDT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3个月优良率均显著高于非MDT组(P<0.05),而干预后6个月的